抄經書也是禪修,清楚每一個念頭的起處,不加分別,是見性的時刻
每天依照法師所教導的三種方式禪修:一、坐禪,二、行禪,三、生活禪。這四個多月來,練習的最得力和受益的是生活禪,因為不受時間、空間的約束,隨時隨地的在生活的行住坐卧中,方便捉住機會練習。分分秒秒的起心動念,妄想雜念很多,因此用四念處的修行方式,觀察腹部的起伏進入,再來注意當下所作的事,提起正念,清楚明白所緣目標的生滅,然後處理放下,似乎輕鬆多了,可以面對問題不會焦躁不安常駐心頭。雖然進入身心法、內外部,都自然安住當下的境界,還很遙遠。尤其對個性極急的人,實在是很高難度的要求,或許我們自以為身心一致的安住了,不見的是禪修四念處的境界,但這無損於對禪修受益的肯定。
個人學習禪修的目的,在於降低貪嗔痴三毒,並用於解決人生的種種煩惱困惑問題,進而能開展智慧。我們深切明白這需要學習次第,非一蹴可及的;也明白修行四念處毗婆舍那的多種利益,從超越悲愁愛苦解脫煩惱,到成就聖道,證入涅槃。這是一條漫長的修行正道之路,沒有速成班的,但對我們而言,只要能把握當下,清楚明白每個升起的念頭,看、知道、穿透三步驟,不斷地持續練習,並將所學習的融入生活中實踐,終能漸入佛陀所說的四念處法門,也不辜負禪師們殷殷教導的苦心。
諸多經典中,都提到抄寫經文的功德利益。《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中說:「若人得聞此法華經,若自書,若使人書,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籌量多少不得其邊。」《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中亦云:「…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布施, 皮為紙,折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為重法故,不惜身命。」以是因緣,近代弘一大師不惜身命,刺血抄經,為法忘軀。更說:「耽樂書術,增長放逸,佛為深誡。
然研習之者欲,能盡其美,以是書寫經典流傳於世,令諸眾生歡喜受持,自利利他,此乃同趣佛道非無益矣!」抄寫經文當下,依四念處相續不斷地(精進)安住於身、受、心、法,凈化身心,漸次成就如下功德:一、戒清凈(持戒):身不造殺、盜、淫三惡業。端坐案前,口業清凈於經文中,沒有妄語、惡口、兩舌、綺語四種邪說;意不造貪、瞋、痴。念念正念於筆墨觸紙的一筆一划中。二、心清凈(禪定):繫心面前,從開始、中間到結束,意在筆先,如理作意後將平靜、平穩、平等的心,隨著經文在一點、一筆、一划之間,准!准!准!清清楚楚,確確實實,不昏沈、不掉舉、心一境性於提筆、按筆、折筆、轉筆運行的抑 頓挫中,法喜快樂。
三、見清凈(般若):如是分分秒秒覺知,逆筆藏鋒、行筆中鋒、駐筆回鋒,一波三折觸紙當下,只有一起一落,一生一滅,剎那剎那,生滅生滅的無常、苦、無我過程中,沒有能寫的我,也沒有所寫的經文,突然間超越時空,去了熱惱,頓感身心安祥自在。亦可分享他人(布施),令眾生身心安康自在,遠離煩惱。如是「八正道」抄經就是在禪修,能遠離一切惡不善法及欲樂沈迷二邊。謂行持「中道」,成就了自利利他的「六度萬行」。再者抄經弘傳佛法,是行菩薩道之「工巧明」。弘一大師說:「我書法即佛法,求我書法即求佛法。」
亦借《法華經》句說:「是字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真正的藝術是透過創作者的五蘊身心,去了解所緣境相的真實本質,而表達出來的。這洞察了生命的因緣法就是佛法。如同弘一大師說的:「金石無今古,藝事隨時新,如如實相印,法法顯其真。」如是正念覺知當下的心,了解法法都是自然的真實法,事事皆在隨時變異更新中,這是古今不變的真理。所以,抄經就是在禪修!抄經能自利利他,成就菩薩六度萬行。
TAG:實修禪凈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