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一個讀者永遠不可能讀懂一個作者?

為什麼一個讀者永遠不可能讀懂一個作者?

要想真正讀懂一個作者寫了什麼,事實上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每一個人在寫下一段文字或者一篇文章,抑或是一本書的時候,都會有一個特定的心境,而在這特定的心境之下,還可能隱藏著特別的不能明言的生活事實。如此,去體悟這其中的所有的一切,對一個讀者來說,幾乎是不存在任何可能的。

我發現,我讀尼採的書籍,要想懂其百分之一都是困難的,因為尼採的那種生活狀態,以及尼採的生活經歷,是我根本不能體悟到的,尤其是他那種因愛而恨的狀態和具體的心境。對此,魯迅先生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句話現在體會起來,依然不能說是容易的——當時到底包含了魯迅先生多少的情感在裡面,今人已經不存在任何一種體悟得到的可能了。尼採的哲學從頭至尾都蘊含著這種大愛。他說我是一個扼殺道德的人,然而我卻是一個無可爭辯的道德者。以恨言加於世人,大愛行於心中,才乃真實的尼采。

再比如說,我最近常體悟到這樣一種心境:當一個人事業尚未成功之時,又恰逢情感缺位,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境呢?現在我試著來描繪我此時的這種心境——猶如一個孤單的人突然掉進荒蕪陰冷的外太空之中,失去了方向感,失去了邊界感,失去了重力感,失去了光明,失去了空氣,失去了所有自己想念的人,失去了一切的一切,這是一種虛空,然而這種虛空又是一種無以承受和言語的沉重——至虛則至重,或許就是此一種感覺——生命不能承受之輕。到這裡難道我的心境就描述完了嗎?顯然沒有。因為此時的我,眼角是有淚的。我為什麼眼角會有淚?那麼,我隱藏了接下來的事實。這個事實誰能猜得透呢?所以我說,一個讀者將永遠不可能讀懂一個作者。

任何一篇文章或者一段文字、一本書的內容之中,都有內涵和外延之分:內涵——我們從書中讀到的字面意思僅僅是作者要表達的很小、很小一部分,猶如射向地球的太陽的光輝僅僅是其全部光輝的微小一部分一樣;外延——作者借文字的表面意義所要折射的沒有明言或者是無法明言的內容,這一部分是龐大的,猶如在地球之外的太陽的光輝——對這一部分,每一個作者在寫作的時候,如其說作者自己是非常清晰的,毋寧說說連他自己也不清楚,此後也根本無法說清楚的一部分,這一部分游移不定——作者自己也不能完全再現自己心境的全部。由此,我們可以這麼給閱讀下一個定義:如果讀書不能思考,或者說體悟作者的外延,甚至是內涵,僅僅停留在表面語義上,那麼這樣的閱讀,久而久之,必然讓一個人成為尼采筆下的「知識庸人」——一個因為閱讀而失去了思考能力的人,進而失去主見,甚至是失去自我,成為已成知識的傳話筒的人——其價值是複述他人的觀點。

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誠其所謂也。

我們雖不能達到完全體悟作者心境的境地,也無法準確捕捉作者所表達之外延,甚至內涵也不能完全把握,但是努力向著這方面靠攏,以一種試圖去了解和感知的心態讀書,才為讀書之正途。

讀書,並非目的,僅僅是一種手段而已。那麼,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呢?目的是錘鍊自己的思考能力,久而久之讓自己具備思考,深度思考的能力,進而具備形成自己觀點的能力。閱讀必須是功利的,否則一個閱讀的人必然陷入浪漫的虛無之中,並在他人的意識中淹沒自己,如此這般讀書是有害的。我本人讀過的書中,往往會寫滿我個人的批註和思想,所以,但凡我讀過的書則是唯一的書——因此,我讀過的書是從不借人的。

有一天我指著我的書牆,跟我妹妹說:「這是我今生最大的財富。」妹妹說:「一輩子了,就弄了這點東西。」我說:「我的這點財富,有些人一輩子積攢不下,更何況把這些書裝到自己的腦袋裡。」每每看到的是書,而我強調的在書內和書外。

一個人讀書自然是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並非讀書,而在於知道讀什麼書,這絕對是一個無以言喻的挑戰。以我的親身經歷——我在購買一本書之前,往往要花很長時間對這本書做系統的了解,這個過程是艱辛的,儘管如此,我還是買了一些垃圾書回來。讀一本好書和讀一本不好的書,其差別並不在於讀這麼簡單,而在於你失去了讀一本好書的機會,並且把一本不好的書裝進了你自己的腦袋裡,這是一種不為人們所留意的、巨大的、隱性的損失。

閱讀是一種人生的沉澱,也是一種靈魂的凈化,而這種沉澱又能幫助你去體悟生活,它深入到你生活的任何一個角落——你帶著你所了解的所有,來感悟你生活中所有的細微之處。

每個人都頂著一個腦袋,但是腦袋與腦袋之間其差別有多大?這可能是很多人不願看到的差距。當我們有一個充實的大腦的時候,我們才會擁有一個充實的生活,這個生活不以金錢的多寡為衡量標尺,這是毋庸置疑的。

很多人是這樣,在沒有錢的時候,追逐金錢,而在有錢之後又羨慕靈魂的富有者,但此時,很多人的腦袋已經除了錢之外什麼都裝不下了。因為此而找不到方向的,大有人在——「窮得只剩下錢了」——這句話,如果從俏皮話上剝離下來,則折射了一種精神層面上的虛空。喧囂浮揚過後,留給人們的往往是無邊的失落和惆悵,這種感覺從何而來?從靈魂的虛空中來,當然也可能從情感缺位,事業未成等等諸多因素中來,但歸根結底還是從靈魂的虛空中來。



作者:徐明  涵明書院

作者寫於2016-06-0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男人眼中的需求感和女人眼中的需求感
如果一個女人真的愛你,她會這樣對你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