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歷時最長的科學實驗是哪個?
說來可能難以置信,但有些實驗讓科學家們把一輩子的時間都投入其中——事實上,是幾輩子。瀝青滴漏實驗持續了69年,(直到3年前,人們才第一次拍到了瀝青液滴的滴落),它被選為不曾中斷的持續時間最長的實驗。此外,至少還有兩個項目更早開始,雖然中間經歷了停停頓頓,但也都持續到了今天。這兩個項目中年份較久的那個,更被稱為歷時最長的實驗,叫牛津電子鐘(也叫克拉倫登乾電堆),是個誕生於1840年的項目——整整176年以前!
你觀察到鈴鐺錘的輕微擺動了嗎?
正如其名,它是保存在牛津大學克拉倫登圖書館的實驗電子鐘,由倫敦儀器製造商---瓦特金與希爾公司製造,牛津大學教授羅伯特·沃克購買了這座鐘。1840年,羅伯特為之供電,然後這個鐘就一直敲到了今天。
牛津電子鐘由兩個金屬鈴鐺構成,另有一個金屬鍾舌在兩者之間。鍾舌由兩個「乾電堆」供能。乾電堆是電池的早期形式,一般由交替的金屬箔和紙片組成,有時甚至可達數百至數千層,就像個會放電的多層三明治。製作乾電堆的金屬有許多種,不過瓦特金與希爾公司並未記錄他們的電堆是用什麼製成的。
科學家們非常想知道這個神秘的電池到底能工作多久,然後打開它研究一下成分,但整件事變得有些類似於一個等待遊戲。不管它是由什麼製成的,這個裝置還有剩餘電力。吉尼斯世界紀錄稱這個鐘的乾電堆為「世界上最持久的電池」。儘管偶爾會被打斷,但176年來這個鈴鐺一直在響著。
這個鐘舌在兩個鈴之間以2赫茲(每秒兩個循環)的頻率擺動,具體頻率與天氣有關。過高的濕度會導致鈴舌運動緩慢甚至停止,但當濕度降下來以後鈴聲會自動恢復。當鈴舌撞擊並敲響一個鈴鐺時,對應的乾電堆充電,產生的靜電力將鈴舌推開。於是鈴舌擺向另一側的鈴鐺,然後重複這一過程。
因為整個過程中只有很少的一點能量損耗,所以不管電池用何種材料製成,其實際消耗都非常小,於是充放電過程可以一再重複下去,並帶來持續不斷的鐘聲。如果我們假設這個鐘舌以2赫茲的頻率敲了整整176年,那意味著它敲擊了109億1145萬6千次鈴鐺。
但是,這個乾電池的電化學能終將耗盡,鐘聲也將不再響起。人們不知道是什麼驅動了這個精巧的裝置,也沒人知道鐘聲什麼時候會停止。也許鍾舌或者某個鈴鐺敲壞了,鍾也就安靜下來了。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幸聽到它的鐘聲。為了不讓克拉倫登圖書館裡的讀者被鈴聲逼瘋,牛津電子鐘被裝在了隔音玻璃里。
蝌蚪君編譯自theweek,譯者 老六,轉載須授權
※為什麼《舌尖上的中國》讓你欲罷不能?
※清明踏青,這些野花你認識嗎?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