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俗一奇葩——淺談揭陽龍砂鄉「豎燈竿升彩鳳」習俗
1994年初夏之後,在206國道揭汕路段——揭陽龍砂鄉8個自然村一帶,各家各戶紛紛「豎燈竿升彩鳳」。每當夜幕降臨,紅燈、彩鳳相映,分外美麗、壯觀。凡經過揭汕路段的人,無不驚奇而交頭接耳、嘖嘖稱讚:「此民俗尚未見過,誠然是一大奇觀!」新加坡著名女作家蓉子,時也路過這裡,對這一派獨特的地方民俗文化甚感興趣,競駐足訪問龍砂鄉眾父老。原來,揭陽龍砂鄉8個自然村這一「豎燈等開彩鳳」的習俗由來已久,相傳是紀念其江民先祖—一南宋愛國名相江萬里創立的。
一、江萬里其入其事
江萬里,系江西都昌縣石牛嶺畔江村人,字子遠,號古心,謚號文忠公。生於1198年,卒於1275年,享年78歲。江萬里先後任過吉州知府、隆興知府、駕御郎官、尚右兼侍讀、監察御史等職,南宋度宗即位後,一直任左丞相兼樞密使。1261年,蒙古族發動對南宋的全面進攻,其戰略意圖先取襄陽和鄂州(今武昌),以控制長江中游。然後沿長江東下,直搗臨安(今杭州),以達到消滅南宋的目的。時太師賈似道權勢甚大,當襄陽
被元兵圍困數年,他竟隱匿軍情,且不調兵救援,至1273年2月,襄陽陷入元兵之手。無兵攻陷襄陽之後,進而進攻饒州(今江西波陽),時江萬里奉旨堅守饒州,他見南宋大部江山已陷敵手,遂決心與城共存亡,堅守饒州,血戰到底。最後,因彈盡糧絕,又無援兵,城池終被元兵攻破。江萬里之胞弟江萬頃,負傷後被元兵所捕,元兵要他獻巨金以之贖身,萬頃誓死不從,大罵元兵,被元兵斬去四肢,然後斬首,當時情形甚為慘烈。江萬里聞訊,十分悲痛。為履行他「精忠報國」誓言,他毅然率領長子江鎬及身邊所有家人,投止水池而死。他用行動,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的讚歌。①
二、江萬里與揭陽龍砂鄉江氏望族的關係
據《江氏族譜》記載,揭陽江氏的始祖古心文忠公,任宋左丞相兼樞密使。妻黃氏(誥贈一品夫人)。二弟江萬頃,任翰林院中書。三弟江萬載,任錦衣際指揮使。江萬里生三子,長子鎬,次子鑄,三子鏜。決子鑄,字國通,號直齋,授承務郎扶宋帝入福建,居洪水橋湯板里。次子鑄生三子,長子肇宜,次子汝祖,三子承祖。宋亡後合家遷至潮州開元巷。後肇宜一家移居揭陽雲路。汝祖一家移居揭陽龍砂。隨祖一家移居饒平黃坑
。汝祖生子恬息(福源公),生四子。長子梅先,居龍砂雲南村。次子梅溪,居龍砂港畔、塞內。三子梅隴,居龍砂隴埔。四子梅州,移居澄海。
因此,江萬里為龍砂江族先祖,恬息公(福源公)為龍砂江族始祖。恬息公在龍砂定居以後,便在此繁衍生息,代代相傳,至現在江族的明輩為二十二代。從江萬里算起為二十五代。
三、歷代名人對江萬里的評價
南宋共歷一百五十三年,這個時代,是一個多事的時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其間,武有李綱、宗澤、岳飛、鄧光薦等,文有陸放翁。辛棄疾、江萬里、文天祥、劉辰翁等,這些人,都是彪炳史冊的愛國英雄。其中的江萬里,過去宣傳較少,其實他是一位「精誠感天地,浩氣沖斗牛」的愛國英雄。③宋理宗(趙昀)在《江萬里吏部尚書》中贊江萬里:「門庭有毛(王介)之清,衡尺如山濤之審,但見拳拳於國事,未嘗汲汲於身謀。」理宗又在《江萬里侍御史》中稱江萬里:「……極力破權門之死黨,奮身主善類之齊盟,精白一心,剴切百奏,風采聳聞於列辟,霜棱愈,於內合,其序升橫榻之班,以增重本朝之勢。」宋度宗(趙琪)在《乞言丞相萬里公詔》中贊江萬里:「卿以淳心正學,輔國視政,起賢遠識,為時耆艾,若朝庭之典章,軍國之機務,生民之休戚,政治之得失,皆常履而知矣。」宋恭宗(趙顯)在《文忠公贊》中評價江萬里:「惟德至厚,惟仁至尊,名香千古,昭昭乾坤。」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賀簽書樞密江端明古心》(《文山集》卷之六)中這樣稱讚他的老師江萬里:「夫以窮壤之大,人倫之眾,而先生之進,士大夫庶民,皆欣欣然相告,如其父母親屬之得用……我朝先政,得此氣象,惟前有範文正,後有司馬公。」宋詩人劉辰翁在《祭業師》文中說:「公非無法,死不離城,曰我重臣,無所逃死,生而被執,為國之恥。亭名止水,左右攜孫,白刃紛紛,哭入九泉,人言全歸,願得死所,死而若此,尚庶無愧。」宋進士黃鐘元在《上古心先生書》中評江萬里道:「時人之耳目在先生,公論之標表在先生,世道之輕重在先生,天下之安危在先生,今之世,惟古心先生清忠粹德,豐功盛烈……」明翰林學士宋濂在《止水亭銘》中贊江萬里的壯舉:「江公之名與水同清,江公之節,與水同潔。水則清清,人則英英,千古此人,千古此銘。」明進士王天策在《江臣相墓碑記》中評價江萬里:「人孰無死,以先生平生之表樹,即不死已是為宋名臣,而先生固死之也。憤國家之亡,恥腥膻之穢,視神林故鄉可以終其天年,且不肯為,而況於屈身事虜者哉!」明林大茂在揭陽龍砂江氏修族譜序中評江萬里:「……丞相當度宗時,遇事敢言,繼而盡節,所行皆忠孝事,所言皆忠孝訓。」
清江西按察司副使陸夢龍在《改建濟忠詞碑記》中贊江萬里的高風大節:「一門忠孝,萬古綱常,高風大節,足式海宇。」
清安岳知縣羅孔道在《節於古心先生贊》中評價江萬里道:「手培國本,力濟時艱,去就生死,義節忠肝,止水名亭,並於文山,凜凜英風,立懦廉頑。」
四、「豎燈竿升彩鳳」的來源及其形式
揭陽龍砂鄉這「堅燈竿升彩鳳」之民俗來源久遠。其中,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即是龍砂族的江姓村民是南宋末年愛國名相江萬里的後裔,升彩鳳是為紀念這位先賢——愛國名相江萬里而設,是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而設。公元1273年,元軍先後攻破襄陽、樊城,江萬裡帶兵堅守饒州城,與元軍血戰到底。後因力量懸殊,饒州城被攻破,江萬里的胞弟江萬頃被元兵殘殺,江萬里誓死不投降,偕全家投止水池,以身殉國。其時,其子孫想紀念先祖江萬里,可是在元朝統治者的高壓下,又不敢正面紀念,暴露身份。後來想起先祖江萬里生平喜鳳,就用開彩鳳的形式來紀念,表示不忘祖輩。這種形式一代傳一代,至江萬里的第十代孫,又有族人在江邊發現一對真鳳,現今祠堂中尚有一副古聯為證:「港畔漁火騰雙鳳,畔上柳風策六鰲。」再後來,又傳說在真鳳出現的地方飛來一幅呂洞賓仙人的畫像,使族人對鳳的崇敬更虔誠,升彩鳳的形式也就隨之越來越隆重,一直傳至今天,成為代表慶賀昇平盛世,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形式。⑤
龍砂族這種獨特的民俗文化,具體形式是:用一根十多米長的大毛竹,留著竹尾,竹子的頂端掛上大紅燈籠,燈籠上面寫有「太平」、「幸福」等的吉祥詞。燈籠的上方「立」著一隻五色彩鳳。彩鳳是用好木料做成鳳頭風身,再用鐵片剪成鳳翅及鳳尾形狀,安在鳳身上,而後染上紅、黃等色彩。彩鳳升上竹竿上面時,鳳身與鳳尾都披上綉有金色絲線的紅緞布,紅緞布下面帶有響鈴。風一吹,響鈴同時響動,聲音悅耳富有節奏,成為一個音樂城;白天,遠遠望去,如真鳳立於竹竿上,一家連一家,彩鳳一隻連一隻,好像是一片竹林棲滿鳳凰,成為鳳城;夜裡,燈籠和彩鳳身上裝的閃燈一齊亮起來,又是一座燈城,真是光彩奪目,輝煌壯觀,象徵太平盛世,吉祥幸福。
五、紀念江萬里意義
江萬里之所以值得後人紀念,其一,在於他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他不但言愛國,更重要的是他行愛國,矢志不移。他在78歲高齡時,還親自帶兵與元軍血戰,城破臨危不懼,不為強敵所壓,攜長子江鎬(授通判)及身邊家人赴池自沉,與國共存亡。其時,二弟江萬頃(授翰林院中書)被元兵所俘,誓死不投降,被元兵支解,死狀極為慘酷。在饒州一戰,真是威武壯烈,浩氣懾敵;江萬里一家,真是一門忠烈,忠魂不朽。清朝進
士鄭州璽在《重建濟忠祠記》文中評價江萬里滿門忠烈時寫道:「記左相淚羅之赴,從之者同知君,且積屍如疊。不審其偕老之媛,而婢僕變亦爭以盡。劍州君之支解,予將士郎死之,而淑配黃與劉又繼之。嗟呼!父忠子孝,兄貞弟烈,天義婦順,千古史書,寧復幾見!」可見江萬里的正氣動天地,萬古不滅,永激後人,是可貴的精神財富。
江萬里值得後人紀念,其二,在於他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江萬里一生獎掖人才,以愛國相期許。曾先後創辦了著名的白鷺州書院以及道源書院、宗濂精舍等三所書院,親自主持講學,培養了一批很有建樹的國家人才。在他的培養下,如民族英雄文天祥、愛國詩人劉南圃、劉辰翁、還有歐陽守道、鄧光薦等等,都是彪炳史冊的愛國志士。這些人堅持抗元,矢志愛國,他們的畢生實踐,也是江萬里愛國主義最集中最典型的體現,也
是最能啟迪後人之所在。
江萬里值得後人紀念,其三,在於他是一位不畏權勢、敢於褒揚正義、貶抑邪風的政治家。他在任駕部郎官時,親手主辦了十起大案,懲治了一批貪官污吏,在京城大快人心。晚年,敢於忤賈似道,被稱為南宋末期的「國柱」。江萬里的愛國精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⑥
六、結束語
在新的歷史背景下,開展研究、紀念江萬里活動,是貫徹、實施《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弘揚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的實際步驟,也是繁榮和發展潮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本文要談的,並不是對江萬里的豐功偉績進行弘揚,也不是對江萬里的生平、活動、出生地進行研究,而是對揭陽龍砂鄉紀念江萬里所採用的「豎燈竿升彩鳳」這一獨特的民俗形式進行分析,探討和宣傳。民俗學,是一門人文學科,其研究的對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群體所創造、享用和繼承的生活文化。⑦回顧歷史,民俗在以前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學者心目中還是比較狹窄,僅局限於民謠、民間故事、民間傳說和民間信仰以及一些較為古怪的風俗。但目前,民俗範圍大大拓寬了,從物質生活(衣、食、住等)、社會組織(家庭、村落、民間結社等)到歲時風俗、人生禮儀以及廣泛流傳在民間的一切文藝等。作為一門科學的民俗學,最早產生於十九世紀中葉的英國,「民俗學」這一名稱是英國學者湯姆斯在1846年提出的,意思是:「民眾的知識和學問。」1878年在英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民俗學會。以後,隨著西方各國民俗學會的成立,民俗學遂成為世界公認的一門新興科學。西方的民俗學是在「五四」前後傳入我國的,我國的民俗學的誕生,是以1922年北京大學《歌謠周刊》的創刊為標誌。接著,廣州的中山大學在短短的幾年中,出版了不少民俗叢書。後來,由於某些原因,民俗受到抨擊冷遇。近年來,民俗又恢復了其名譽和地位。
今天,筆者把揭陽龍砂鄉紀念江萬里採用「堅燈竿升彩鳳」的民俗形式,說出來供各位參考研究。誠然,「堅燈竿升彩鳳」這一獨特的民俗形式有其歷史性、象徵性和地域性。並真正是「群眾所創造」,的確是一項潮汕文化的優秀傳說。
這一獨特的民俗活動,《揭陽視聽周報》、《汕頭日報》、《汕頭特區晚報》、《廣東史志》、揭陽市《潮學》等報刊已先後登載過專門文章。汕頭大學潮汕文化研究中心黃挺副教授和汕頭大學文學院院長林倫倫先生對這一潮汕獨特的民俗文化甚感興趣,曾多次到揭陽龍砂鄉考察,認為:「龍砂紀念江萬里的民俗活動很有特色,是潮汕民俗中一種具有研究價值的事情。」#潮汕##來自潮汕的小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