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醫生一月做300多台白內障手術 讓老人眼睛「返老還童」
醫術讓眼睛「返老還童」,已經成為一種現實。「過去白內障手術,病人的要求僅僅是能夠復明,但是目前越來越多患者對於視覺質量要求更高了,以我們目前掌握的技術來說,讓白內障患者視力『返老還童』,並不是不可能。」作為青島眼科醫院北部院區白內障與青光眼科主任,吳曉明致力於白內障患者的視覺質量提升,眼科界稱之為「全程視力」。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怎麼理解全程視力這個概念?吳醫生解釋說,過去白內障患者進行的復明手術,其人工晶體往往只有一個焦點,這就使得病人儘管能夠重見光明,但能看清的範圍非常有限,要想正常生活還要依靠老花鏡。而全程視力,所加裝的人工晶體擁有多個焦點,詩和遠方、柴米和油鹽都能盡收眼底。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作為一項新技術,全程視力自眼科醫院引入青島這兩三年間,已經讓200多位患者的眼睛「返老還童」,而今年的康復人數還在增加。「全程視力」技術的成熟,依賴於人工晶體的更新迭代,然而無論醫療器材如何進步,手術最終還是靠醫生,而醫生的水平,往往就是新技術能否落地的關鍵。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今年9月13日,眼科界最高級別的學術會議,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三次全國眼科學術大會在杭州舉行,作為全國白內障學組專家委員,吳醫生在會上分享了自己這幾年的學術研究成果。評價一個醫生,有兩個參考指標很關鍵,一看學術造詣,大會上要拿得出成果,讓同行服氣;二就是看技術和老百姓的口碑,學問做得再好,光會紙上談兵也不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作為白內障領域的專家,吳醫生每年要主刀完成3000多例白內障手術,其能力和口碑,有目共睹。一般來說,吳醫生一台白內障手術只需四五分鐘,但是採訪當天,吳醫生的最後一台手術卻用了近20分鐘,這並不是吳醫生手藝退步了,而是來了個「棘手」的病號。吳醫生:「病人角膜雲翳,並且白內障已經到了過熟期,手術過程中,可視範圍非常有限,這時候就只能憑經驗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所謂角膜雲翳,通俗來講就是角膜已經不透明了,原本應該像透明玻璃一樣的角膜,變成了毛玻璃。而更棘手的是,這位82歲的患者白內障已經處於過熟期,就像是一顆熟透了的葡萄,輕輕一碰,原生晶體就會脫落,在手術中稍微操作不慎,就會造成永久性失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跑了好幾家醫院都不行,唯獨吳醫生收下了我。」82歲的李奶奶(化名)剛剛做完手術,對於拆線後的生活,老人非常期待。談起自己的求醫過程,李奶奶嘆了口氣。因為她這眼睛手術難度大,家屬帶她跑了很多家醫院,都被醫生拒絕了,要不是吳醫生,她剩下的日子就要一直當「睜眼瞎」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現如今提起醫療水平,很多人往往「羨慕」外國醫生水平如何,但有時候外國大夫搞不定的問題,咱本土醫生不一定也跟著束手無策。吳醫生幾年前就收治了這樣一個案例。家住李滄區的老陳(化名),兒女已經定居美國,老人借著幫兒女看孩子的機會去了國外。在這期間,老人因為視力問題,在美國做了白內障手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早晨起來沒有問題,但是一到晚上就發現看不清楚。」老陳說,自己術後回國之後,一直感覺眼睛不舒服,尤其是視力方面,感覺提升不是特別大,早晚視力差距明顯。不堪折磨的老陳來到青島眼科醫院北部院區,找到了吳醫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根據檢查,老人安裝的人工晶體已經出現了鬆動、脫落的跡象。」吳醫生說,老人在美國安裝的人工晶體,已經出現鬆動,這導致老人在早起的時候,感覺視力正常,而在活動一天之後,晚上的視力則出現下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吳醫生對於老陳這個患者印象深刻,不單因為老陳是在美國接受的治療,更是因為手術的難度。眼部手術不同於其他部位,二次手術留給後來者的發揮空間極其有限,一方面是醫生下刀的地方非常小,再有就是沒辦法看到美國醫生的病歷,徹底了解病人的情況。最終吳醫生還是成功地完成了手術,你要問吳醫生有什麼秘訣?這個真沒有,「無他,唯手熟爾。」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手術高峰期,吳醫生一個月就能接到300多台白內障手術,而醫生水平的進步,正是在這種大量臨床實踐中,由量變引起了質變。儘管白內障手術已經相對成熟,也有很多人覺得白內障手術很簡單,幾分鐘的事,但這並不意味著白內障科醫生要在這個領域一直停滯不前,事實上,吳醫生在白內障領域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讓每個患者都能看得更清楚,是我們眼科醫生的責任。」吳醫生說,「全程視力」依賴於多焦點人工晶體的使用,而如何放置人工晶體,關鍵要看醫生的經驗,即使患者合併遠視、散光或老花等……一次手術就可解決所有問題,術後無論是下棋、打麻將、看書、用手機,甚至做針線活都不需要再佩戴眼鏡,「我父親就選擇植入了三焦點人工晶體,70多歲的老人平時愛看書,現在看書、下棋不需要戴眼鏡。」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夏日水果一番!百變西瓜造型各異你pick哪一個?
※委內瑞拉經濟奔潰 大量民眾逃往國外
TAG:視覺中國圖播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