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成為一名上的了天、入得了地的程序員
導語:上周的雲棲大會上,阿里除了成立人狠話不多的「平頭哥半導體有限公司」外,還大秀了一把能上天入地的「天空物聯網 LoRa 站」,彼時當展區內所有的物聯網網關關閉之時,承載天空飄來五個字的——「天空物聯網」飛艇上,LoRa 網關被瞬時被啟動,完美地展現了從地面 40000 米高空到地下 20 米的立體式物聯網路覆蓋效果。從中我們可以明顯感知到,一場由 LoRa 無線技術引導的「萬物互聯」革命正在加速進行。
圖片來源:阿里雲棲大會
轉瞬間,2018 年即將迎來尾聲,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了無人超市、自動售賣機等新零售模式;習慣了穿梭於智能公交車、共享單車、智能紅綠燈、車聯網等智能交通應用之中;也習慣了日常調戲阿里天貓精靈、百度小度、騰訊聽聽、亞馬遜 Echo、小米小愛同學等智能音箱......相比十年二十年前,我們的衣食住行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在這背後,有一種不容忽視的技術在默默支撐,它就是當今國內外科技巨頭競相布局的物聯網。
從智能家居、交通、醫療、工業製造等廣域範圍來看,物聯網所帶來的改變遠不止如此。按照中國工信部《物聯網的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提出的目標,預計到 2020 年物聯網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包括感知製造、網路傳輸、智能信息服務在內的總體產業規模突破 1.5 萬億元,公眾網路 M2M 連接數突破 17 億。顯而易見,物聯網技術已如約將未來帶來,那麼作為開發者的我們,該如何實現如文章開頭所述那般的場景?利用技術利器擁有上天入地的本領?接下來,我們就需要在物聯網技術浪潮中遨遊一番,淺看未來我們還有多少路要走。
物聯網是互聯網的衍生品
現在物聯網時代下,更確切地來說應該是「互聯網+」時代,因為比互聯網晚 40 年崛起的物聯網領域,僅能算是其分支之一,至於其原因,還得從物聯網的發展說起。
其實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物聯網的實踐就在施樂公司的網路可樂販售機(Networked Coke Machine)上有所體現。到了 1999 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Auto-ID 中心主任 Kevin Ashton 在進行 RFID 研究時正式提出了物聯網概念:
當今的計算機以及互聯網幾乎完全依賴於人類來提供信息。互聯網上大約有 50 petabytes 的數據,其中大部分最初由人來獲取和創建的,通過打字、錄音、照相或掃描條碼等方式。傳統的互聯網藍圖中忽略了為數最多並且最重要的節點——人。而問題是,人的時間、精力和準確度都是有限的,他們並不適於從真實世界中截獲信息。這是大問題。我們生活於物質世界中,我們不能把虛擬的信息當做糧食吃,也不能當做柴火來燒。想法和信息很重要,但物質世界是更本質的。
信息科技如此依賴人類產生的信息,以至我們的計算機更了解思想而不是物質。如果計算機能不藉助我們的幫助,就獲知物質世界中各種可以被獲取的信息,我們將能夠跟蹤和計量那些物質,減少浪費、損失和消耗。我們將知曉物品何時需要更換、維修或召回,他們是新的還是過了有效期。物聯網有改變世界的潛能,就像互聯網一樣,甚至更深遠。
簡而言之,在仍以互聯網為核心及架構基礎之上,為每個東西,包括一般物品、感測器,甚至人類和動物,都標上唯一識別碼,即利用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感測設備,彼此之間通過約定好的通信協議,利用互聯網相連、分享數據的技術稱之為物聯網。
相較而言,互聯網和其衍生品物聯網它本質上究竟有何區別?對此,前飛利浦半導體(即 NXP 恩智浦半導體前身)資深工程師劉凱曾為我們做了解答,如果要細分的話,主要差異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開發環節方面,IoT 比互聯網增加了終端設備和網關開發工作量;
人機交互方面,IoT 設備普遍不支持互聯網標準技術,而必須使用感測器和 Nature UI 技術來實現;
組網聯網方面,由於設備能力受限,無法使用 Web 協議,必須使用MQTT/CoAP/以及套接字編程;
安全特性方面,互聯網的安全標準技術 TLS 開始使用 RSA2048 演算法,對於設備壓力太大,所以必須尋找替代技術或者增加硬體成本;
數據特性方面,互聯網包括視頻直播和錄播都是伺服器流出流量大,而大多數 IoT 卻流入流量大;
實時要求方面,IoT 有個隱含的實時要求,即在大規模流入的數據中必須能夠實時地進行數據檢索、統計和處理;
用戶增長方面,IoT 應用規模往往受限於設備投放量,這對供應商的資金、生產、銷售和庫存管理要求非常高;
沉沒成本方面,IoT 增加了硬體成本,毛利普遍低,降低了企業盈利能力,屬於重資產項目,而互聯網往往屬於輕資產項目。兩者在盈利模式和水平方面相差較多;
生命周期方面,IoT 硬體設備生命周期要遠遠長過手機 App 等互聯網產品,所以在迭代、交付和維護方面處於劣勢;
團隊組成方面,傳統硬體以及互聯網開發團隊的薪資結構和文化衝突較大。
這也是為什麼在物聯網概念提出多年以內,仍未爆發性普及到我們日常的根本原因。
不過幸運的是,得益於近些年 Wi-Fi、Zigbee、藍牙、NB-IoT、LoRa、LPWAN 等連接技術的興起,5G 的發展以及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領域崛起,加以物聯網與其緊密結合,沉寂了近 20 年的物聯網再次出現在我們眼前,並帶來了共享單車、智能門鎖、智能音箱、VR 眼鏡等實質性的產品應用。
圖片來源網路
物聯網風口之上,能「上天入地」的開發者入門有多難?
回憶起智能機流行、4G 時代下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那幾年,一批又一批的 Android 和 iOS 開發者成為諸多企業搶手的「香餑餑」。如今 5G 時代已來,國內以 LoRa 無線連接方式為主的新通信戰已打響,物聯網開發者是否還會如此前 Android 和 iOS 開發者那般受到熱捧?產生供不應求的火爆場面?
令人遺憾的是,目前看來,並沒有。
物聯網的難點還是如同上文所述、組網、人機交互、數據、安全特性等技術碎片化太過嚴重,和總是讓 Android 開發者頭疼的碎片化問題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它不再單單是純軟體的開發,還需要掌握硬體的嵌入式等技能。
從物聯網技術架構上來看,可將整體簡單地分為三層,即感知層、網路層和應用層。
感知層:由各種感測器構成,負責信息採集和信號處理。通過感知識別技術,讓物品「開口說話、發布信息」,這是物聯網區別於其他網路的最獨特部分。感知識別層位於物聯網三層模型的最底端,是所有上層結構的基礎。
網路層:傳輸數據。網路構建層在物聯網三層模型中連接感知識別層和管理服務層,具有紐帶作用,它負責向上層傳輸感知信息和向下層傳輸命令,簡而言之就是傳輸數據。這個層面上就是利用了互聯網、移動通信網、衛星通信網等基礎網路設施,對來自感知識別層的信息進行接入和傳輸。
應用層:用戶介面。通過分析處理後的感知數據,為用戶提供豐富的特定服務。具體來看,這些所謂的智能,其實真正是基於感知識別層收集到的、網路構建構建層傳輸的,然後再把數據挖掘以及存儲的特定信息反饋給基層物體完成指定命令以此實現。
從中,我們就可以明白,物聯網並非是單一獨立的技術,反而更像一種泛 IT,僅從軟體角度上,它就需要具備計算機、網路通信、電子信息、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等領域的技能;從硬體的角度來看,不僅包括感測器等嵌入式硬體設計,還得掌握微機電系統等等。
物聯網人才如何誕生?
基於以上跨平台、跨領域的需求,想要擁有一招上天入地的技能,實屬不易。何況簡單的「物聯網工程師」幾個字,實則包含了 App、前端、演算法、伺服器、嵌入式等開發崗位。且目前對於物聯網領域的探索除了科技巨頭布局,更多的還是創業團隊在其中摸路試探,對於他們而言,想要在短時間內組建上述完整的團隊,也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由此可見,對於物聯網發展,阻礙的首要因素並非是標準的缺失、應用的難以落地、易觸發的安全隱私問題,而是人才的短缺。僅從國內某知名招聘平台上,我們發現物聯網工程師平均就業薪資達到 15K/月,且全網的招聘需求高達 14000+ 條。
某招聘網站數據
如今看來,物聯網領域不僅遭遇此前我們報道的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企業招聘也同樣也艱難。這其中,究竟出現了什麼樣的差錯?對此,我們細細分析了一波,一方面,物聯網企業急需相關專業對口人才,甚至渴望全棧工程師為最佳選擇;另一方面,物聯網畢業生在專業學習時學有所廣,卻終是紙上談兵,導致「求≠需」的尷尬局面。
對於開發者短缺的物聯網領域,我們該如何進行人才儲備?首先,就開發者本身而言,定要在學習時兼顧行業深度,找准物聯網的角度,深入學習,掌握知識和項目實戰技能才是重中之重。畢竟如今物聯網發展方興未艾、前景廣闊,正如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日前所言,「中國有機會在 IoT 和晶元領域反道超車」。
此外,我們也為諸多有志開發者及創業團隊推薦一場由 Qualcomm 主辦、機智雲和移遠通信協辦,CSDN 承辦的物聯網開發者大賽,在這裡,不論出身、不談基礎設施,僅以技術博天下。
萬事俱備,只差一個「你」
大賽介紹
本次大賽將基於 Qualcomm MDM9206 LTE IoT 數據機及全新的LTE IoT 軟體開發包(SDK)、機智雲的 GoKit4.0(G)進行,旨在為廣大個人開發者、創業團隊提供一個實現創意的舞台。在此次大賽中,我們將提供技術支持,協助參賽選手完成創意夢想。
大賽相關設備
Qualcomm MDM9206 LTE IoT數據機和全新LTE IoT SDK
MDM9206 LTE IoT 數據機是一款專為支持全球多模功能而打造的解決方案,它可支持 eMTC(Cat M1)、NB-IoT(Cat NB-1),以及 2G/E-GPRS。MDM9206 LTE IoT 數據機與全新的 LTE IoT SDK 配合,可促進開發極具成本效益的低功耗終端,支持長達數年的電池續航,還能實現相較於傳統 LTE 更廣泛的覆蓋。迄今為止,已有近 90 款設計正採用全球多模 MDM9206 LTE IoT 數據機,支持 LTE Cat M1 和 NB1。
面向 Qualcomm MDM9206 LTE IoT 全球多模數據機的全新 LTE IoT 軟體開發包(SDK)。該全新 LTE IoT SDK 旨在協助 OEM 廠商、應用與解決方案開發商、物聯網行業新進入者和其他非傳統生態系統參與方,通過利用 MDM9206 LTE IoT 數據機中集成的應用處理器能力、連接性、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功能與外設介面,創造全新的蜂窩物聯網應用、產品和解決方案,而該數據機目前已被第三方供應商的多種物聯網硬體模組採用。
Qualcomm Technologies 最近推出的無線邊緣服務正被開發以幫助為企業與物聯網雲服務供應商提供一系列可靠服務,而與之相結合的全新 LTE IoT SDK 正是 Qualcomm Technologies 應對物聯網關鍵挑戰所做出的整體工作的一部分。
GoKit4.0(G)
機智雲 GoKit 是一款物聯網開源嵌入式開發套件,包含 GoKit 硬體開發板、通訊模組、測試 App 和雲平台開發後台,支持外接感測器,可快速實現智能設備數據採集、遠程控制等產品原型開發和驗證,使用機智雲開發平台代碼生成工具,可調用QualcommC-IoT SDK的相關介面/協議/工具用於產品研發, 是目前國內技術門檻最低、功能最豐富、兼容通信模組最多的工業產品級物聯網開發工具。
QUALCOMM LTE 物聯網應用開發者大賽時間
開幕時間:2018年9月25日9:00:00
結束時間:2018年12月22日13:00:00
本次比賽面向公眾開放,包括三輪比賽。
參賽資格
年滿 18 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法公民可參加比賽。
註:Qualcomm(發起人)、機智雲、上海移遠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方、子公司、獎品供應商、內容提供商合作夥伴、移動競爭對手、分銷商及廣告和促銷機構的員工及其直系親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及其各自配偶,無論是否居住在一起、無論是否有聯繫)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任何政府僱員(統稱為「比賽機構」)不得參加本次比賽或獲勝。參加本次比賽,即表示每位參賽者聲明並保證其符合此項資格要求,並承認不滿足資格要求不能參與本次比賽(下文中每位參與者稱為「比賽選手」)。比賽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省份、自治區、直轄市及當地的所有法律法規要求。本次比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以及受法律禁止或限制的地方無效。
參賽流程
第 1 輪於北京時間 2018 年 9 月 25 日上午 9:00:00 開始,並於北京時間 2018 年 10 月 12 日 23:59:59 結束。
第 1 輪結束後,得分最高的前 100 名比賽選手成為半決賽選手,進入第 2 輪。發起人將在 2018 年 10 月 22 日前後通過電子郵件通知半決賽選手,告知如何進入第 2 輪。如果發起人沒有收到足夠數量的、滿足參賽要求的參賽作品,發起人和/或裁判保留自行決定選擇不足 100 名半決賽選手進入第 2 輪的權利。
第 2 輪:半決賽選手必須遵守指定比賽網站上發布的關於如何提交第 1 輪中提交的、使用機智雲 GoKit 開發板的發明創意的初步概念演示之說明。提交的參賽作品必須包括:
一篇不少於 500 字的發明概述文章,包括材料清單、功能特徵、系統圖、使用的以及打算在第 3 輪中(如果半決賽選手成為決賽選手)使用的硬體資源、使用的以及打算在第 3 輪中使用的軟體資源、預期功能(含各方面的完成百分比)、開發過程和經歷的簡述;
至少 3 張項目圖片;
發明演示視頻,以演示項目功能並對項目概述中列出的已完成要素進行圖示說明。源代碼/源實例/應用文檔可選擇提交。視頻時長不超過 3 分鐘。如果視頻超過 3 分鐘,則僅對前 3 分鐘進行評判。(統稱為「第 2 輪參賽作品」)。您一旦提交了第 2 輪參賽作品,您提交的資料將被視為最終資料,不得再進行修改或編輯。每位半決賽選手僅限提交 1 份第 2 輪參賽作品。
第 2 輪於北京時間 2018 年 10 月 22 日上午 9:00:00 開始,並於北京時間 2018 年 11 月 30 日 23:59:59 結束。
第 2 輪結束後,將統計各選手的評判得分,得分最高的前 8 名半決賽選手將作為決賽選手進入第 3 輪。決賽選手將在 2018 年 12 月 12 日前後收到電子郵件通知,告知如何進入第 3 輪。如果發起人沒有收到足夠數量的、滿足參賽要求的參賽作品,發起人和/或裁判保留自行決定選擇不足 8 名半決賽選手進入第 3 輪的權利。
第 3 輪:決賽選手將參加 36 小時編程馬拉松比賽,基於他們提交的第 2 輪參賽作品完成最後發明,並編製 PPT 概述(統稱為「第 3 輪參賽作品」)。在比賽現場,每位決賽選手將獲得由「發起人」提供的 1400 元人民幣預算,用於採購完成發明所需設備。限制:每位決賽選手僅限提交 1 份第 3 輪參賽作品。
第 3 輪參賽作品必須在指定時間內於發起人確定的深圳華強北的比賽地點現場完成。第 3 輪於北京時間 2018 年 12 月 21 日上午 9:00:00 開始,並於北京時間 2018 年 12 月 22 日 13:00:00 結束。
編程馬拉松結束後,決賽選手將通過 PPT 概述以及發明功能現場演示的形式向裁判展示他們的第 3 輪參賽作品。第 3 輪結束後,將統計各選手的評判得分,得分最高的第 3 輪參賽作品將獲得大獎。得分第二和第三的第 3 輪參賽作品將分別獲得二等獎和三等獎。大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得主將在第 3 輪評判結束後現場公布。
平局:如果在任何輪次中出現平局,則該輪中獲平局的參賽作品中物聯網使用相關性得分最高的參賽作品將成為該輪獲勝者進入下一輪。如果仍然是平局,則創意與商業化可行性得分最高的參賽作品將成為該輪獲勝者進入下一輪。如果在任一輪次仍然是平局,則由裁判依據下文所述的所有判定標準決定哪一份參賽作品進入下一輪。
評判:每一輪的參賽作品將由發起人組建的來自 Qualcomm、機智雲和上海移遠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行業專家小組(「裁判」)進行評判。每一輪的評判標準以及評分權重百分比分別如下:
第 1 輪:物聯網相關性 45%,LTE 技術應用 25%,創新及商業化 30% ;
第 2 輪:物聯網相關性 35%,LTE 技術應用 25%,產品實現及質量 20%,創新及商業化 20% ;
第 3 輪:物聯網相關性 25%,LTE 技術應用 25%,產品實現及質量 20%,創新及商業化 20%,現場項目演示及講解 10%。
大賽終極獎項
第 1 輪獎品:100 名獲勝者(如果第 1 輪獲勝者為團隊,則每個團隊最多由三個人組成),每組將收到一塊以基於 Qualcomm MDM9206 LTE 物聯網數據機的 Quectel BG96 蜂窩模塊為特徵的機智雲 GoKit 開發板。獎品將在第 2 輪開始之前發送至 100 名獲勝者提供的郵寄地址。
第 2 輪獎品:每位半決賽選手(如果第 2 輪獲勝者為團隊,則每個團隊最多由三個人組成)將收到一份到深圳參加第 3 輪編程馬拉松的旅行套餐。
第 3 輪獎品:一名大獎獲得者(如果大獎獲勝者為團隊,則每個團隊最多由三個人組成)將贏得美國加州聖地亞哥之旅,包括參觀遊覽 Qualcomm 總部。
贏取大獎的團隊還將作為團隊收到一份機智雲提供的、價值10000萬元人民幣的雲服務支持優惠券。
每份二等獎(如果二等獎獲得者為團隊,則每個團隊最多由三個人組成):每人獲得一部內含 Qualcomm 技術的消費電子產品,每部大約價值為 8000 元人民幣,由發起人選擇。
贏得二等獎的團隊還可獲得由機智雲提供的、價值 8000 元人民幣的雲服務支持優惠券。
每份三等獎(如果三等獎獲得者為團隊,則每個團隊最多由三個人組成):每人獲得一部內含 Qualcomm 技術的消費電子產品,每部大約價值為 4000 元人民幣,由發起人選擇。
贏得三等獎的團隊還可獲得由機智雲提供的、價值 5000 元人民幣的雲服務支持優惠券。
第 2 輪的其餘 5 個決賽團隊將獲得由機智雲提供的、價值 1000 元人民幣的雲服務支持優惠券。
聲明:所有獎品詳情均由發起人 Qualcomm 全權決定。獎品不可轉讓,也不允許獲勝者要求替代,且不能清算,除非發起人全權另行決定。發起人關於任何獎品授予的決定是最終的。
報名通道
※科大訊飛回應 AI 同傳造假;Google 數據泄露|極客頭條
※那些被遺忘的碼農……
TAG:CSD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