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P2P瀕臨刑事立案的自救路徑有哪些?

P2P瀕臨刑事立案的自救路徑有哪些?

我們不希望行業再次出現雷潮,本篇文章從實務經驗和思考出發,試圖給網貸平台以啟發,如何在世道艱難中,勇敢地趟過來。為行業樹立信心,成為網貸平台標杆,我們需要知道一些方式方法,理性和智慧地處理突如其來的風險。

1

保住「人」是第一要務

在保資產和保住人的選擇上,請不要猶豫,首要任務就是保住人。

在輿情溝通不暢,出借人頻頻報案的事件中,平台要考慮實際控制人、CEO、COO中爭取留一個人在外催賬、安排公司重大決策。從經驗上來看,一般會留實際控制人或法定代表人在外邊,可能會羈押CEO和公司高管。如是選擇的理由不贅述,我們只是想提醒在外邊的人,及時取得羈押人員的授權,方便從事公司決策,以免延誤時機。

2

有談判的資本

出借人是精明的,沒有「現金+資產」組合,幾乎沒有人願意跟你談。

從實踐中,我們發現,各地辦案機關可以接受的比例,一般集中在總負債(去除利息)的50%。根據各地經濟形勢和出借人訴求差異,可以進行談判,在現金比例調低,資產比例調高。然而,很容易遭到出借人的反覆,我們建議現金+資產不宜低於35%,否則,很難做出借人的工作。

3

治安大隊容易被忽略

咱們在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里,可以看出四個要件中最具有現實風險的是:社會性,也就是說,如果社會危害性大,無論具有怎樣的談判技巧都很難成功。必須控制社會影響力,也就是要穩住出借人的非理性衝動。

我們建議,平台GR部門與本地警方治安隊伍保持良好溝通(請注意,不要搞行賄那一套,防止罪加一等),雙方協力安撫出借人情緒,適當解決危重病情等出借人的現實困難,化解風險。

4

與聯席會議各方保持溝通

一般而言,最迫切需要溝通的有兩個部門:一是本區金融辦;二是本區經偵。金融辦屬於娘家人,願意付出行政成本來協助本轄區內的網貸企業平穩退出,我們要相信人家的善意。經偵是辦案部門,也許對網貸平台已經開始「初查」,收集部分證據材料,如果此時告知平台有資金和資產可以堵住窟窿,對他們而言,是很好的「追贓挽損」的保障

如果這兩個部門,願意溝通,網貸平台涉刑的案件走向會往「良性退出」的方向開展。已經羈押的人,有可能被釋放或取保候審等。

5

法律意見書和專家意見的作用

針對於企業現狀,有必要準備法律意見書和專家意見

要想讓前述各方安心協助企業脫離刑事風險,就必須給人家定心丸,那就是法律上沒有集資詐騙等重大法律風險。企業經營雖然有不合規的法律瑕疵,但不存在涉及刑事犯罪的內容。否則,即便是溝通順暢、資金充足,也難有「神仙」願意搭救。

6

切勿出爾反爾

信任這個東西很奇妙,一旦差之毫厘,那就萬劫不復。

過度自信,對於處理涉眾事件絕無好處。在一起事件中,某平台實際控制人認為流動性問題將在3個月內解決,於是出具清退公告時話說的比較滿,結果,黑天鵝事件來臨,本來能回來的借款可能回不來了,此時,他們問:颯姐,我們還能更改公告嗎?我說:能到是能,就是會讓出借人不信你了。

出借人的信心很敏感。出現類似換清退公告的事情,一定要提前與「投資人代表」溝通,還能在群里吹風,聽聽大家的反饋,替代方案必須有誠意(定時定量見現金),不可貿然修改,否則,情況會急轉直下,無法收拾。

7

寫在最後...

要「陽謀」不要「陰謀」。

處理P2P瀕臨刑事立案的棘手事件,需要智慧,也需要與官方的順利溝通,我們得從對手方角度想問題,把出借人的權益維護好,還要負責安撫緩解其焦躁情緒。

同時,輿論媒體可以給網貸平台更多空間,不必一棍子打死,畢竟每家平台還有幾千、上萬甚至更多出借人,如果一時核查不嚴,出現誤導性報道,可能影響很多家庭的命運。

我們希望目前安穩的各家平台,也要有「刑事風險應急預案」,讓高管、中層都具備刑事法律常識,不至於出現致命疏漏,影響大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沒弄清這四個問題,勸你還是別理財了
優投金服:良幣驅逐劣幣,網貸備案進入下半場,值得期待!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