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強迫症自我治療方法之釜底抽薪

強迫症自我治療方法之釜底抽薪

眾所周知,宇宙的黑洞吞噬著周邊的能量,而在人心這個浩瀚的宇宙里,也存在著相似的「天文現象」——人類的心靈坑洞,它同樣充滿了神奇。道者反求之,在探討強迫症自我治療方法之前,不妨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這個心靈世界裡的奧秘吧,相信你會有意想不到的啟示。

1.何為心靈坑洞?

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會在某些時間點失去和本體的聯結,以致在這些時間點造成創傷。這些創傷,或者稱之為「未完成的體驗」,長大後就會變成坑洞。小到雨水滴出的坑,大到隕石坑,這些都是坑洞。而我們的心靈坑洞其實比這些都要大。不論我們是在承受強迫症或恐懼症的痛苦,或僅僅是承受一些焦慮、恐懼情緒。

2.怎樣才能從自己身上得到滿足和安全感?

在此,以夫妻相處之道為例。比如,一對正在吵架的夫妻,我認為,他們就像是兩個伸出手的空罐子,因為內心坑洞而不斷向對方索要。但是,雙方的心靈坑洞卻無論如何也填不滿。

韓非給出的答案是:當你可以自己填滿坑洞的時候,就不會索要,而是學會給予。這就是達者,因為達者兼計天下。

當某個人與自己真實的品質失去連接的時候,我們外在看似努力在做的事情,其實是在努力獲取外在的肯定和認同,以證明自己的價值。

強迫症自我治療方法之釜底抽薪

3.一顆心靈有無坑洞,區別何在?

當某個人與自己的內在失去聯結。他或許很操勞,整日辛勤地付出,給人一種很善良很本分的感覺。但事實並不代表他真的喜歡做這些事,可能只是與內心的一些品質失去聯結,需要獲得自我價值感。或許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可能還會發出感慨:好人沒好報啊,做這麼多也沒有回報啊。

而當一個人與真實的自己連接的時候,他的努力只是為了表達自己的使命,讓自己恰如其分地成為宇宙這批綢緞中的一根線,充分地感受其中生命的豐富和圓滿,而不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

這就是一顆心靈是否有坑洞的差異所在。

這或許也可以讓我們重新認識一些社會現象。比如,一些家庭在外人看來,夫妻兩人搭檔得挺好,男主內,女主外,但當你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或許會發現,看似和諧的夫妻關係背後,其實隱藏著內心的失落。在心靈深處,他們也感覺挺累,挺沒滋味。

因為這些人的努力或許只是迫於世俗的壓力,以獲取外在的肯定和認同,而並不是出於自己的內心驅動。這個外在包括對方,也包括親人、孩子,甚至鄰居。

而與自己內在連接的人,他做任何事都是享受地去做,都是在恰如其分地感受生命的圓滿和樂趣。

又比如,有些人買蘋果手機只是為了滿足一種慾望,從一個坑洞里爬出來後,如此一來,至少在某方面能給自己加點分。而有些人和前者的動機不同。因為在他的內心,並沒有一種代償機制的引誘,所以不需要去填坑洞。事實上,如果不是從自己內在來下手,任何坑洞靠外在都是無法填滿的。

強迫症自我治療方法之釜底抽薪

4.這些坑洞又是如何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呢?

《道德經》認為,如果一個人的行為是不符合道的,那麼,這個人遲早要完蛋。

在生活中,其實我們也在不斷上演填滿慾望坑洞的戲碼。比如,有個男孩,只要一焦慮,就會去桑拿,或許桑拿足浴店裡的某些潛規則可以讓人打個「擦邊球」,獲得一些快感。但體驗到快感後再回到家又會無比失落。這其實就跟煙癮、毒癮同理,又如同我們一到某個卡點,就產生無窮盡的災難性或強迫性思維模式、行為模式,真正的誘因是心靈的坑洞在造作。這不是信念引起的,但卻會影響我們的信念系統。

通過一些無意義的安慰來獲得滿足感,形成一種替代式的人生方式。這也可以用精神分析的觀點來解釋,它就如同嬰兒期一到某個時刻就尋找乳頭,用吸吮來滿足自己一樣。

那麼,坑洞究竟是什麼呢?筆者認為,坑洞就是你已經失去聯繫的某個部分,或者你已經無法意識到的某個部分。並不是你不具備什麼,而是你本來就有的那部分,現在失去了聯繫。再加之我們後天又失去了覺察,也沒有人教你如何覺察自己。這個智慧,孔德之家稱之為心的智慧。

當我們與本體的某個部分失去了聯繫,不代表它不見了。既是我們失去了某些品質,比如愛,比如價值感,比如與人聯結的能力,比如自信,但它們不會消失,只是暫時和我們的內在失去了聯繫。就像兩個戀人,你們仍愛著對方,但卻失散了。

強迫症自我治療方法之釜底抽薪

這時,我們內在的自卑,會試圖驅使我們利用外在的肯定和讚賞,用虛假的自我概念、自我價值來達到填滿坑洞的目的。

在我看來,這些坑洞的緣起九成來自於童年教育的缺陷。我認為,一個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母親,價值感來自父親。反之,如果一個孩子無法得到安全感和價值感,那麼,他的內心必然會有坑洞。父母對待你的方式使你覺得是不重要的,你的價值沒有被看見,甚至遭到了摧殘,導致自己和內在失去了聯結,最後遺留下來的是坑洞和匱乏感。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先生的童年也是很不幸的,少年時代就因挨餓偷東西而被批鬥。他曾坦言,如果可以,寧願用諾貝爾獎去換取一個幸福的童年。

但我們不能因此而責怪我們的父母,因為他們受的傷可能比我們還重。一代父母如果沒有得到正見的教育,造成的失落文化確實會傳染。

我們能做的,只有先療愈自己。當煩惱來臨,不妨覺察一下自己的起心動念。比如,看到某個養生節目,就立刻開始照著裡面的養生方法去做,有可能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一種坑洞。又比如一有煩惱,就去暴飲暴食、沉迷遊戲,有可能就是為了躲避內心的空虛感。這些都源於童年的創傷。

又比如,有人創業遇到阻抗,立刻就會去找外界發泄,尋找快感,這都是內心的坑洞在驅使他。

這些都是易於覺察的,而有些行為背後的坑洞是不易察覺的,比如,找本書看看,轉移一下注意力。其實只要你加以覺察,就會發現這些都是暫時的補洞行為,過段時間,這種渴求還是會出現,因為快感都是短暫的,而你選擇對坑洞視而不見。

強迫症自我治療方法之釜底抽薪

5.面對心靈的坑洞,究竟如何釜底抽薪呢?

韓非的體驗是,如果你能夠和這份失落感中的小小酸楚共處,而又不試圖以別的東西去掩蓋他,充分地感受那份感覺,你就會看見那個洞!

接著,你允許自己去體會那份不足的、空蕩蕩的感覺,就會發現這個洞里最根本的部分。此時,你什麼也沒做,就已經往裡面填上一些東西。你不可能一下子填滿,但至少你已經開始填了。這時的補洞,不是被那份失落感牽著鼻子走,而是僅僅看著那份感覺,由感覺再深入感覺,直到它慢慢地淡化。那時坑洞被補上了一些東西,沒有了空蕩蕩的感覺。之前的情緒就開始被淡化了,沒有了匱乏感、憤怒感、失落感。

你什麼都沒有做,只是看著它,由感覺深入感覺,如此一來,你便拾回了自己的一部分。這時,你和自己內在喪失聯繫的某一品質,又開始聯繫上了。這就是自我療傷的方法。

試著,選擇一個孤獨的角落,和自己獨處一會兒。當一個人完完全全和自己空寂的感覺在一起的時候,內在會跑出那些與生俱來的東西。就像達摩祖師在山洞面壁九年,不斷和自己本有的內在聯結。

當我們感覺缺少一點東西,很想去瘋狂購物或暴飲暴食的時候,通常正是坑洞顯現的時候。此時,請把心轉向內在。與其亂翻一本雜誌,或是亂看一部韓劇,與其打電話找朋友瞎聊,或是找東西吃,不妨覺察一下,此刻的你是不是正在試圖填補自己的心靈坑洞。與其非得胡亂地做點什麼不可,不如給自己一個單獨的空間,只是安安靜靜地坐著,安住在世界的中心,讓事物以真實的面目得以呈現。

坑洞包括慾望、焦慮、煩躁、造作,也包括輪迴的習性、煙癮、酒癮等等。你需要完完整整地去經驗它,去體驗它,好好地面對自己,和自己的本體聯結,使自己變得強大。

強迫症自我治療方法之釜底抽薪

人是萬物之靈,這個靈就是我們本就具足的智慧。當你和自己的本體失去聯結的時候,你也就失去了這個智慧,失去了這個「靈」性。

當內心一陣又一陣的衝動湧來,企圖填滿內心的空虛感、失落感等等,就在此時耐住性子,坐住。幾分鐘後,一股源自失落或空虛背後的悲傷會湧上來。

你發現了一種感覺背後的另外一種感覺:空虛背後的一種失落,失落背後的一種傷心,傷心背後的一種沮喪、挫敗,繼而喚起曾經被批判或驚嚇時的感覺。持續幾分鐘後,奇妙的事情發生了:眼淚如同在心裡下了一場雨,露出了原本被烏雲遮住的湛藍的天空。此時此刻,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舒暢。這種渴求隨著你的淚水就消失了。

你發現,那個坑洞不見了。你不需要再依靠食物來填補,也不需要依靠買蘋果手機來填補,更不需要買大房子來填補。這種渴求的慾望暫時降低了很多、很多……

你發現,這才是真正的戰勝自己,這才是最高明的無為法,不是嗎?

降服自己心靈的坑洞,不要再讓內心被空洞感所奴役。這坑洞里,有貪婪,有嫉妒,有失落……

以上方法是筆者活生生的經驗。運用它,直到內心的那份渴求越來越小。每一次來臨,都抓住機會練習。佛祖的境界是,只要拈花一笑,就能填滿內心的坑洞。

有一天,你會氣定神定地,就將內心的那份坑洞填滿。

不要讓愛成為滿足自己心靈坑洞的幌子。真正偉大的愛情,不是為了愛而進入婚姻。真正的愛,是為了兩人結合後成為更加緊密的親人。親人之間需要離婚嗎?那為何要和你如此有緣的人離婚呢?

所以聖賢說,凡夫有情無愛。有人在婚後,會有比婚前更加放肆的滿足坑洞的慾望。所以才會有哲學家說,兩個時刻追求浪漫的人,遲早玩完。他一定會體驗到畫面的失落感,因為浪漫是幻化而非真實的畫面。事實上,真實的東西才是最浪漫的。但真實的東西看起來很平和,很樸素,不容易填滿坑洞里的快感,所以才會看起來不值錢,被人丟棄。

整個社會的慾望是個無底洞,如果仍然試圖用快感來填補坑洞,那麼離婚率還是會持續上升,直到婚姻中的雙方能去正視這個坑洞為止。

只有當我們能清楚自己心中的那份坑洞時,才能更加接納身邊最親的人,而不是將對方往自己坑洞里套。就像父母將自己未實現的願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以此填補自己內心的坑洞。帶著愛的幌子,給孩子拷上枷鎖,以滿足內心的快感,而忘了給予孩子尊重。

只要你允許自己經歷坑洞的感受,溫和地覺知它,幾分鐘後它就不知不覺地消失了。(需要師承)

當無數個念頭在叫囂,企圖讓自己一定要去做些什麼,被習性驅趕著走,這就是業力。當一個人逆著習性走,那麼,業力也就消失了。

所有人的本體智慧都是一樣的,都可以開啟內在與生俱來的智慧。只要你對此文字有感應,說明你的大我本就具足這些智慧。經驗這份坑洞,你會聽見自己慈悲的淚滴。

作者寫於2016-06-2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塑膠「毒跑道」真的會危害學生健康嗎?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