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為了治療孩子的過敏,我看遍了中日英俄的醫學論文,最後發現……

為了治療孩子的過敏,我看遍了中日英俄的醫學論文,最後發現……

很多家裡都有一個超超超「不省心」的娃兒,其中一部分跟兜兜一樣,被定位為過敏體質。

這些娃娃生病那是家常便飯,醫院是我們最最最常去的地方,每個月,乃至每個星期都要去報到。不論是錯誤餵養還是過度治療,所有在羊群的親都有過親身經歷:扛著孩子排隊、整夜的枯坐數自己的呼吸、別過頭摁住孩子輸液……

雖然現在我們的孩子出現的癥狀並不相同:比如連吃草都會頻繁積食、流鼻涕、久治不愈的咳嗽、纏綿已久的哮喘、睡覺橫七豎八……

但是,追根溯源,最初的最初都有過一樣的錯誤的餵養,都經歷過過度治療:因為我們都太想要一個符合育兒百科的「標準娃娃」:身高標準、體重標準、智力標準……只要有任何的偏離標準,我們都要拼了老命拉回來:孩子不吃水果、不吃肉、不吃魚、不吃蝦、開玩笑?!這怎麼可以!這完全不合乎維生素、蛋白質的攝入標準。孩子某一天沒吃100克蔬菜,沒吃100毫克維生素,竟然沒有補鈣,這怎麼可以?!明天孩子一定會少長0.1克體重,或者智力就此落後,連夜都要給你喂進去,不吃,不張嘴,沒關係啊,你媽是幹嘛的,你媽還會講故事,還會花樣餵食……

為了治療孩子的過敏,我看遍了中日英俄的醫學論文,最後發現……

▲兜兜畫作

我們學習花式菜譜,把這些維生素、蛋白質給孩子填到肚子里,孩子「上當」吞下花樣美食,我們心裡的石頭才落地。

為了治療孩子的過敏,我看遍了中日英俄的醫學論文,最後發現……

我們家的廚房有精確到毫克的電子秤、有各種研磨輔食的工具、有歐美、日本、中國最權威最新的膳食標準,就是從來沒有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否開心、是否能消化。

一歲半時候只是有點眼袋,偶爾有點口氣,睡覺不踏實,一晚上醒無數次,皮膚不再白皙,不再像布娃娃一樣可愛,不,孩子有點黑黃,脾氣變得不再那麼柔順,經常煩躁、大哭,就算是不生病的日子裡,半夜我和她爸爸也需要輪流抱著孩子在房間里踱步,從樓上到樓下,從東到西。

大概兩歲時候就變成了咳嗽、高燒,兒推所,醫院、輸液、抗生素輪番轟炸,一個月一次的生病,時間準的不差分毫,並且癥狀那麼的雷同。我們都知道孩子已經偏離「標準」,我們希望用「科學」把孩子拖回正軌。

兩歲三個月,我們查了過敏原(IgG、IgE全套),也嚴格迴避過敏源,但是孩子依舊毫無起色。

孟魯司特鈉咀嚼片一板一板的吃,什麼匹多莫德、槐杞黃、沙棘,都是整箱整箱的搬回來,沒有人能體會那種常年憂心如焚、睡眠不足、幾近崩潰的生活。

我和我先生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做著很多人都羨慕的工作,在此之前我們自認為自己理性、冷靜、剋制,體諒,可是不論學歷、年薪,還是我們自認為還不錯的修養都敵不過一個過敏、頻繁生病的孩子帶來的傷害,我當時甚至願意用我前30多年擁有的所有一帆風順來換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在如此重壓之下,家庭也一度出現危機,吵架、崩潰、連走著路也會淚流滿面,總之,就是覺得生活對於我有點殘酷。

好在我先生一直處於理性、體貼、剋制的狀態,只要不忙、只要沒有加班、沒有出差,晚上他都會帶孩子,抱著孩子半夜起來走,讓我休息。

那一年多,我和我先生看過太陽落下到升起的每一分鐘天空的樣子。最近的某一天,他才說,當時真是怕啊,孩子生病的頻率讓人崩潰,老婆有點抑鬱,家眼看著真的散了。回想起來,那時候我先生每天都堅持我家保姆阿姨到崗之後他才離家,在此之前他會盡最大的努力把家裡的所有家務都做完;他到家之後,保姆阿姨才可以離崗,他跟阿姨交待,那段時間主要任務是看著我別帶孩子跳樓。

為了治療孩子的過敏,我看遍了中日英俄的醫學論文,最後發現……

各種儀器檢查出來的「科學」報告,我找遍當地的相關專業的醫生,但並沒有得到讓我信服的解釋。憑直覺知道,這些說不通透。

我決定自己學習,看了幾乎所有新近發表的關於免疫學和兒童過敏的英文文獻,也學會解讀血常規、尿常規等各路檢查報告。通過前沿文獻,了解對於兒童過敏第二代和第三代的治療法——過敏原脫敏,也看了國內過敏原脫敏療法的案例,但是這只是針對成年人,而且不保證脫敏過程中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甚至脫敏過程會喪命;也知道當時斯坦福正在進行的口服耐受療法的試驗,該療法已經讓對花生嚴重過敏的孩子成功「脫敏」。

瘋狂的我甚至萌生過一個念頭:通過我在美國學醫的同學聯繫正在進行該項研究的醫生,或者我直接給醫生髮郵件,看看面對中國如此龐大的過敏兒樣本,他們的實驗室有沒有願望在中國建立一個口服耐受療法的試驗分中心。

為了治療孩子的過敏,我看遍了中日英俄的醫學論文,最後發現……

▲兜兜畫作

甚至不切實際的想過,跟著過敏兒家長聯盟群的家長把孩子的基因送到美國最有名的基因檢測公司進行檢測,用以分析過敏相關檢測,定位致病基因(這個做法不會成功,因為中國法律不允許國外機構對本國人進行基因檢測和分析)。看了無數的文獻,隨之文獻綜述也不斷完善,我相信,孩子的過敏可能是「基因和環境之間的某些因素——空氣污染物、煙草煙霧、添加劑和化學物質的共同作用」。

但是,又有個空白沒有添上:為什麼都長在同一片藍天下,沐浴社會主義的溫暖陽光,有的孩子就是百折不撓,很少生病,而我的孩子就是溫室里的花朵,見不得風雨????

我的同學建議我帶孩子去北京和上海找變態反應方向的各路大咖看一下。(此處有很多感謝送給在北京、上海就診期間提供幫助的我的同學、我同學的同學、同學的同學的同學。他們幫我聯絡了各路大咖,這些大咖的名字此前我只在論文中看到過)專家們會診時候給出了很多專業的解釋,詳細的詢問衣著、環境、甚至家裡的窗帘材質。

後來基本定論就是孩子的狀況絕對不是過敏兒中最嚴重的,只要給孩子時間來發育完善,發病時及時就醫,按照醫囑吃藥、霧化可以控制每次的發病癥狀。對於每個月固定日期生病,建議我用筆記本記錄全部的信息:天氣、環境、所有的日常活動、接觸的物體、攝入食物種類分類以及每次出現的癥狀,事無巨細、記錄精確到分鐘。這種記錄繁瑣且低效,但是,對於一個媽媽來說,很滿足,因為畢竟經過長期記錄,我慢慢發現孩子所有不能吃的食物,嚴格控制後,本來緩慢的生長發育開始逐漸恢復正常的範圍。

為了治療孩子的過敏,我看遍了中日英俄的醫學論文,最後發現……

後來轉為中醫思路,也是得益於一個西醫的提醒,而且是大咖級別的西醫。我馬上就要離開北京的那一天,有一個醫生會診後跟我說,你可以試一下中醫,在當地找一個好一點的中醫,給孩子調理一下脾胃,不推薦你在北京找,雖然醫生很多,但是太遠了,醫生沒有辦法時不時給你面診,你需要來回交通,而目前孩子的狀況是接受不了環境頻繁變化的。

面見了各路大咖,我的心有點平復,至少知道我們不是最嚴重,需要做的就是繼續迴避過敏原,後面我會詳細說說忌口的一把辛酸淚。

其實,東北沒有什麼好的中醫,也或者我的醫緣未到吧。但這並沒有阻礙我學習、查資料的努力,後來一次偶然在網頁中出現了「大家社區」(現在更名為羊爸爸社區),那時候還比較早,15年,裡面出現了很多名詞,什麼脾胃、積食、消化吸收。

讓我最喜歡的是社區不是單純的中醫粉、西醫黑,而是按照一定邏輯敘述著自己的內容:不是片面的打擊西醫,也不是片面的吹捧中醫。只是用簡單的語言、淺顯的敘述,告訴你一個很長時間以來被大家忽視的道理——我們的生命需要營養,但不是所有吃進去的高蛋白、高纖維、維生素等高級食物都會轉換成我們的身體所需,如果吃進去的東西太多,小馬拉大車,那麼不僅不會是營養,還會成為我們身體的負擔,負擔太重就會生病。

為了治療孩子的過敏,我看遍了中日英俄的醫學論文,最後發現……

▲兜兜畫作

20年求學路,讓我養成了一種的思維的習慣:特別不喜歡整個世界只有一個聲音,那是很危險的信號。社區理性敘述的方式我很喜歡,不過也僅僅停留在喜歡,可以看看,不排斥的階段。

當然,自「五四」以來,德先生和賽先生雄踞中國社會一線,讓大部分人都陷在「科學」中迷失、掙扎。20年求學路,多年的數學、科學訓練,讓我也喜歡用數據說話,用模型簡化過程,當時的我雖然不排斥社區的理論。

但是我堅持要看到數據、我要用這些數據來預測你的有效性,我要看到六綱的邏輯,要看到同一個病例是否所有的人解讀都一致,就像對同一份科學報告,所有專業人士的解讀大方向幾乎分毫不差,不要跟我講這是老祖宗留下的精華,也不要講我們千百年來種族繁衍的基礎,也不要告訴我,我們就是跟西方人不一樣……這些都是「不科學」的,因為沒有數據、沒有足夠的實證和理論支撐!!!

為了拿到數據,還有我喜歡社區裡面的分析思路,所以,我時不時打開社區看一下案例,看看分析,跟蹤一下某一個案例的反饋,但是從未嘗試用兜兜作為樣本來檢驗。我一直觀察、審視,思考,逐步開始認可。

直到有一次,我帶孩子出門,孩子生病了,大醫院都很遠,附近只有一間藥店在營業,我在社區發了十問,幾乎是秒回(後來,我知道,那個時間是中級班考試,大家為了要考取中級班要積極回復帖子),我按照用藥建議去買了葯,給孩子吃了,忌口不需要額外關注,因為需要忌口的,我家都過敏。很快,孩子的癥狀減輕,沒有霧化、沒有輸液、沒有抗生素竟然好了。哈哈哈,當時,我都想打著倒立告訴全世界,我家的霧化機有收起來的希望了。

為了治療孩子的過敏,我看遍了中日英俄的醫學論文,最後發現……

▲兜兜的書架

之後的故事可能就跟大家差不多,開啟了正式在社區晃悠的日子,買了育兒手冊,報了A課、B課,還參加了研習社(一直隱藏著,從不說話,就是看著大家討論)當然,我也就是跟著聽課,了解一下我之前逛社區時候的疑問,看著一群焦慮的媽媽逐步變得淡定,考中級班都趕上學術會議或者論文交流、課題結項(當然,你們懂得,這都是借口,關鍵是學藝不精)。兜兜很多次生病,都是用了中成藥慢慢康復了。

我先生作為理性人的代表,很是驚訝,他問了我社區的理論基礎是什麼?就是參考文獻有哪些?得到參考文獻之後,自己去買了各種版本的《傷寒論》、《黃帝內經》,每天很認真的擠時間研究,但他沒有聽過社區的課程。

兜兜後來生病了,他不再直接給兒科主任打電話,而是很淡定地問,吃的怎麼樣,睡得怎麼樣,大便小便是不是都還勉強正常,如果得到肯定答覆,他一般就該幹嘛幹嘛去了,而且安慰我:不用緊張,身體需要時間抵禦外邪,兜兜正在努力,你要淡定,保持家裡的磁場穩定,愉悅。

寬鬆的環境有利於孩子康復。發展到現在,基本就是兜兜有點小毛病,可以通過幼兒園早晨的晨檢,我先生都會送幼兒園,因為幼兒園沒有焦慮的媽媽,有快樂的小朋友;沒有嘮叨的媽媽,有淡定且一絲不苟執行家長忌口囑託的老師。孩子在瘋跑的時候,也容易幫助提升能量(尤其積食時有效)。

為了治療孩子的過敏,我看遍了中日英俄的醫學論文,最後發現……

那是不是有了社區,學了ABC課程,迴避過敏源,反饋式餵養,適度運動孩子就不生病了?生病了也可以吃點中成藥就好?

先說,是不是就不生病了這個問題。這是不可能的。

尤其對於有過敏癥狀的孩子,不論你是「被過敏」的,還是「真過敏」的,你要承認一點:經過醫院千百次的錘鍊,你的孩子確實比其他的小朋友身體素質差,抵禦外邪的能力差,有點風吹草動,你家的娃兒就像「消息樹」一樣,一定是群體里最先倒下的,之後其他孩子才會前赴後繼,當然,每次都有幾個為數不多的孩子,能夠像共產黨員一樣屹立不倒,那都是有過硬素質的戰士,不是我們可以參考的樣本;

比於其他孩子,你家的娃兒外邪更容易入里,勾起娃兒的老毛病,來勢洶洶,看上去很是兇險,比如兜兜,每次一定會咳嗽,喘息。當你家的娃兒次次犧牲自己,為大規模疾病來臨發信號的時候,媽媽們不要焦慮,也不要質疑:哎?我都堅持反饋式餵養了,我都肉蛋奶水果忌口五天了,怎麼還是生病啊?

為了治療孩子的過敏,我看遍了中日英俄的醫學論文,最後發現……

一個親媽看起來無限漫長的過程,所以,淡定一些,從容一點,理論沒有問題,只是個體情況不同,所有落實到實證上會有偏差,這都是正常的,而且親人們,忌口五天真的沒有用,甚至五個月都是收效甚微的。就算是按照西醫的理論,你的免疫系統重建也需要差不多半年甚至一年,所以,你去過敏原測試之後,醫生都建議忌口6個月,最好12個月。

為了治療孩子的過敏,我看遍了中日英俄的醫學論文,最後發現……

▲兜兜和爸爸媽媽

你要是實在無聊、實在焦慮,可以在生病的時候,用筆記本、備忘錄記錄孩子的病程、病況,一是一次次的記錄可以緩解你的焦慮,畢竟孩子生病的時候,我們沒閑著,我們有記錄、有觀察;二是你會從一次次的記錄中驚喜的發現,孩子的病程逐步縮短了,用藥量減少了,病況也沒有上次嚴重了嗎,生病間隔有30天變成32天了;三是你會從一次次的記錄中發現孩子病機、病程發展的規律,從而在醫緣到了的時候,準確複述孩子的情況,而不是一問三不知。

再來說第二個問題,生病了是不是要去醫院,還是在家看著孩子發燒、咳嗽比賽誰更淡定?

看醫生是不是一定要看中醫,西醫統統一票否決?

作為羊群里修為最差的小羊,我的建議和做法,也很低級,但可以讓大家免費拍磚。

首先,當你覺得自己不淡定的時候,立馬尋求醫生幫助永遠是不二之選,不論西醫還是中醫。我對兜兜發燒、尤其是39.6度以上的高燒,截至目前忍受的時限是三天,三天不退,孩子精神不好,果斷送醫。到了醫院就聽從醫生的安排。

其次,看中醫還是西醫。好中醫可遇不可求,如果能面診,並且你有絕對的信心,當然是很好的選擇,千萬不要心存疑慮讓中醫去診治,這是對醫生的不尊重,也是對老祖宗的褻瀆,也是對自己選擇的不自信,說不定會影響治療的效果。如果平時沒有遇到好的中醫,也不要強求,治病調理是一個慢工,那就西醫,治好了之後,再慢慢調理,因地制宜才是更重要的。不要看著西醫的時候,心中內疚,覺得對不起老祖宗留下的《傷寒論》、愧對《黃帝內經》,對不起羊群里幫助你的中級班媽媽,對不起羊爸爸團隊的心血。不論是《傷寒論》還是其他醫典,不論是羊爸團隊還是中級班媽媽,他們都是希望可以為孩子生病提供幫助,而不是壟斷對孩子的治療。了解社區理論,學了ABC課就對西醫的輸液、抗生素、霧化如臨大敵,彷彿你家孩子輸液之後就變成了「東亞病夫」,要知道二戰期間,抗生素救了很多受傷士兵的命,被大家稱為「神仙水」,我們要做的是不濫用,而不是必要時候不用,對於治療也是,辯證基礎上合理介入,才是有效的做法。

為了治療孩子的過敏,我看遍了中日英俄的醫學論文,最後發現……

因為我家的反饋式餵養開始的時候,我還沒有接觸中醫,完全是西醫迴避過敏原的思路。我們2014年11月開始按照過敏原測試結果忌口。

兜兜屬於食物蛋白過敏,這是一種複雜的由IgG(免疫球蛋白G)介導的Ⅲ型變態反應,不同於我們通常說了解的過敏,那屬於IgE介導的速發過敏反應。最初的按照過敏原檢查結果忌口項目包括:牛奶(用了批號完全相同的氨基酸奶粉代替,只要更換批號,孩子就有咳嗽的呼吸道過敏癥狀)、牛肉、羊肉、西紅柿等所有漿果類、花生等所有堅果類、所有海鮮、河鮮、雞蛋、麵粉。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專門請了一個阿姨做飯按照三餐兩點的時間送到幼兒園。當然,後來,發現去幼兒園即使有人送飯也依舊收效不大,因為孩子會發現她跟別人吃的不一樣,影響她的情志,我有10個月的時間專門在家陪她四處去摳沙子,挖土。

在後續反饋式餵養過程中,還發現菠菜、胡蘿蔔甚至土豆紅薯山藥紅豆這種可以磨成粉狀的食物也是過敏的,怎麼發現的這些檢測之外的過敏原,那就是作筆記,詳細記錄每吃進去一種新食物的72小時吃喝拉撒睡汗情緒變化。只要發現有不良反應,就列入黑名單半年以上,中間絕不會試探性的,或者親媽附體給試吃一下,無論是中醫所說的脾胃還是西醫的免疫系統,都需要時間去重建,你時不時去撩撥一下,算怎麼回事兒?

為了治療孩子的過敏,我看遍了中日英俄的醫學論文,最後發現……

作為媽媽,我們的職責是保證孩子的安全,忌口期間我堅持全家人的食譜跟孩子完全一致;同時家裡的布藝沙發因為容易有絨毛統統搬走、容易引發過敏的床墊、床單統統轉手處理掉,容易引起噴嚏、咳嗽的傢具、盆栽都送人;精心構建一個沒有過敏原食物的世界,但是這個世界會有崩塌的危險,沒有遭遇過的家長、幼兒園老師都無法理解這個成長的煩惱。

我們家的優勢在於孩子從生下來就沒有老人幫忙,也不會有因為忌口老人偷偷給東西吃,甚至大吵一架的風險。我先生始終跟我站在統一戰線,堅持忌口,並且相信,兜兜暫時確實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孩子,希望通過我們的堅持、我們的不斷學習,慢慢的調養,可以找到孩子對食物、環境反應劇烈的原因。

從2014年11月到2017年11月20日羊肉、牛肉、海蝦最後三種高致敏食物全面解禁,嚴格忌口徹底結束。

歷時三年,現在兜兜可以適量、適度吃海鮮、吃羊肉、吃牛肉,總之,其他孩子可以吃的,她也可以吃。孩子自己也知道,生病的時候,會主動跟老師說,今天我不吃水果、不吃牛羊肉和魚。

所以,不要說,為什麼忌口一個月沒有用,忌口兩個月收效甚微。為什麼我都反饋式餵養了,為什麼還是不行?不是理論有問題,而是執行過程中出現了偏差。對於所有易生病的孩子,一份按時記錄、簡明扼要、重點突出的孩子病史對就醫和應對突髮狀況是最有效的手段,沒有之一。

在調養三年里,我和我先生總是抓緊一切時間和機會了解世界各地的醫生,不論中醫還是西醫的治療方法和建議,積累日常護理的經驗教訓,跟蹤儘可能多的相關最新研究,分工合作翻譯很多最新的指南,查閱儘可能多的過敏孩子忌口期間的食譜,也曾在孩子鬧夜的艱難時刻,相互鼓勵。

所有的過敏兒的家長,我敢說,曾經我可能算不上最最小心照料孩子的家長,但一定是其中之一了。每天留意天氣,一天根據當天的溫差至少添減2-3次衣服,出門總是要不停的摸摸孩子後背有沒有發熱,絕對在她出汗前給他脫衣服,或者墊上隔汗巾,稍一出汗,馬上擦乾或者換衣服。即使如此,咳嗽還是如影隨形,循環往複,讓人見不到曙光。

慢慢的,我發現反饋式餵養堅持下來,會有不一樣的結果,雖然孩子依舊不是最高的、不是最胖的,但是出勤率明顯提高,滿勤幾乎不再是傳說。雖然孩子依舊會生病,依舊會敏感,但是過敏的這些孩子對於藝術、對於音樂的理解、解讀和接受能力有超乎同齡孩子的能力,可能因為他們從小就經歷過比其他孩子多很多的病痛、經歷過健康與慾望的取捨。

對於反饋式餵養,對於忌口,對於日益增多的過敏的孩子,對於日益增多的脾胃超負荷運轉的孩子,我說的再多,也可能針對不了你家的個例,因為體質好的孩子都是一樣的。

而體質不好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同,但是有一個原則是相同的,那就是:慢慢地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慢慢的磨,慢慢的琢。

飯要一口口地吃,

書要一頁頁地看,

日子要一天天地過,

事要一件件地做,

手腳並用的結果就是心慌氣短,

跟時間賽跑的結果就是人仰馬翻,

與順其自然對抗的結果就是欲速而不達,

企圖拔苗助長的結果就是回到了起點!

昨天的遺憾可以成為今天的運氣,

今天的運氣可以成為明天的牽絆,

明天的牽絆可以化為後來的轉機,

後來的轉機可以最終成就未來的結果。

著什麼急呢?

想做的再多,一天只有24小時,

想學得再多,大腦的凹槽也沒有愛因斯坦的深,

想愛的再多,相愛的運氣也只有那麼多。

老話說的好,一口吃不出個胖子,

一個星期也養不出完善的免疫系統,

一個月也調理不好千瘡百孔的脾胃,

一年也養不大孩子,

一鼓作氣撐不住細水長流,

一廂情願成就不了天長地久。

所以,跟我一樣,在過敏,積食、咳嗽中掙扎的的爸爸媽媽們,

慢慢來吧,慢慢地做好一件件的事,

慢慢來吧,慢慢地調整好自己的呼吸,

慢慢來吧,慢慢地看清本真的容顏,

慢慢來吧,慢慢地享受自己喜怒哀樂的日子。

比起所有的所有,

最重要的就是做好眼前一件件的事!

往期精彩文章閱讀

從發燒到疳積,再從疳積里出來|歡毛的兩歲,三歲和四歲

如何養出一個胃強脾弱的娃,再養回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