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智庫專家:面對中美貿易爭端 中國可不必過於被動

美智庫專家:面對中美貿易爭端 中國可不必過於被動

一度為自由貿易倡導者的美國如今卻在全球範圍內踐行貿易保護主義,新興經濟體與發達國家的力量對比正發生變化,大量全球治理的新機制也在不斷湧現……面對貿易戰、全球新格局及其對國家與全球治理帶來的新挑戰,9月27日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美利堅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國際事務系傑出教授邁爾斯·卡勒(Miles Kahler)在全球化智庫(CCG)發表演講,闡述了他對冷戰後國際環境的轉變、中美關係現狀、國際局勢未來可能性的分析和觀點。本次活動吸引了眾多全球治理、中美關係領域的專家媒體。研討的嘉賓包括CCG高級研究員哈維·佐丁(Harvey Dzodin),CCG特邀高級研究員、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壽慧生,CCG特邀高級研究員、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謝韜,CCG國際傳播總監聶立高。活動由佐丁主持。

卡勒曾為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政治學系和全球政策系傑出教授及跨太平洋國際關係教授,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研究員,斯坦福大學行為科學高級研究中心研究員及對外關係委員會國際政治經濟學高級研究員。此外,他還是《全球治理與全球峰會》(Global Governance and Global Summitry)雜誌編輯部成員以及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國際、比較和地區研究學會及其國際研究項目奠基人。他在國際政治和國際政治經濟學領域發表了大量文章著作,話題涉及全球治理、國際金融體系和亞太地區主義。目前其主要研究項目為針對複雜治理的制度發展,世界政治和全球治理中新興經濟體的角色變遷。

卡勒首先介紹了國際局勢在近三十年間的變化,這一變化很大程度上解釋了中美關係呈現目前狀態的原因。他表示,冷戰結束後,區域化成為國際形勢的一大特點:不同地區正遵循不同的發展軌跡,地區間的分歧也愈發鮮明。與區域化相伴的是國家正嘗試建立並鞏固地區秩序。

在這些變化下,全球化也呈現了四大特點,即金融全球化、貿易放緩、數據流動加速、人口流動成為常態。這些新的特點要求改進、更新並補充原有的全球治理機制,磨合和協調因制度、觀念、發展程度等差異造成的國家間分歧,並尋求獲得本國國內民眾對政策的支持。隨後,卡勒探討了未來國際局勢的三種可能性。第一種可能性是國際體系的碎片化,即國際機制不斷弱化、地區機制不斷強化,集體領導模式宣告失敗。第二種可能性在於全球治理體系停滯不前。隨著國家內部反對全球化情緒愈發高漲、新興國家挑戰傳統國家,全球治理體系很有可能陷入僵局。最後,全球治理也有可能經歷變革:國家和地區政府、非政府組織、跨國公司均可能成為全球治理的主體,而氣候變化、網路安全、全球健康及維和等重大全球議題也正呼喚有效的全球治理機制,這些因素都有可能促成全球治理體系的重大轉變。

基於上述分析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的持續升級,卡勒也為中美兩國應對貿易摩擦和全球治理提出了重要建議。首先,在全球治理層面,中美兩國需要尋找一種合理解釋使國內民眾能夠恰當地理解國家正發生的變化。國家應關注國際面臨的問題,理性地思考和分析國內民眾的意見和反應,即便中美兩國制度分歧愈發鮮明,兩國也可以嘗試建構一種新的能夠相互認可的國際理論來一道加強推進全球治理。其次,對於中美貿易爭端,中國可以更主動地尋求世界貿易組織等多邊組織的幫助,積極致力於世界貿易組織的制度改革,並增加與歐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接觸。卡勒提醒到,雖然跨國公司反對使用關稅手段,但同時他們也能夠根據政治形勢的變化作出相應調整。例如蘋果公司,儘管將工廠搬回美國可能並不划算,但面對關稅壁壘,他們可能考慮將工廠搬至孟加拉國等國家。跨國公司對美國政治的影響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大。

在隨後的討論環節,壽慧生表示,過去兩年來,全球民族主義思潮高漲,全球治理體系愈發脆弱。另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是,90年代反全球化力量主要集中在發展中國家,反對的對象是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但今天,反全球化力量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源於這些國家的公共政策沒能夠在全球化時代及時調整,造成諸如不平等之類的社會矛盾,亟需解決。他認為,不應該把過多注意力放在發達國家的中央政府身上,而是應該關注地方政府和社會層面的積極力量,從多元治理的角度,給予地方政府和民間力量更多參與的空間。

謝韜則建議改革國際組織的現行制度和規則,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公開的制度體系。而「一帶一路」倡議的進行表明中國正開展自己的國際合作,並採取了區別於西方國家的理念與模式。

現場媒體也就美國退出世界貿易組織是否意味美國不接受任何的多邊經貿機制、美歐日近期最新簽訂的聲明等話題與卡勒進行了互動。針對這些問題,卡勒回應到,特朗普政府目前並沒有表現出設立任何類似世界貿易組織的多邊貿易機構和規則的興趣,這屆政府應該更傾向以雙邊方式解決經貿問題。中美作為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兩者對全球事務有很大的影響,但在經貿領域還有其他一些影響力較大的國家,僅依賴中美兩國是不夠的,其他國家也應該一併參與全球治理。

全球化智庫(Center forChina and Globalization),簡稱CCG,作為國際化社會智庫成立於2008年,總部位於北京,在國內外有十餘個分支機構和海外代表處,目前有全職智庫研究和專業人員百餘人。秉承「以全球視野,為中國建言;以中國智慧,為全球獻策」的宗旨,CCG致力於全球化、全球治理、國際關係、人才國際化和企業國際化等領域的研究。CCG是中聯部「一帶一路」智庫聯盟理事單位,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全國人才理論研究基地,人社部中國國際人才專業委員會所在地,財政部「美國研究智庫聯盟」創始理事單位,擁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資質,並被聯合國授予「特別咨商地位」。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宗悅 排版編輯:宗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周敏:反思社會學定量研究的價值和局限
中國經濟在轉型升級中煥發活力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