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這四個字對孩子傷害最深,很多媽媽都忽略了

這四個字對孩子傷害最深,很多媽媽都忽略了

作者:歆小迪(爸媽精讀主筆)

《不可思議的媽媽》中,在吃飯時,胡可的兒子小魚兒一心惦記著自己的新玩具,他要求媽媽「現在、立刻、馬上」把新玩具組裝成「機器人」。

遭到媽媽的反對後,小魚兒很不高興,他不想等,要發脾氣。

看著發脾氣的兒子,胡可溫和而堅定地說:

我知道你很讓玩具變身,你很想讓它變成拿著武器的機器人,但是要等到吃完飯以後,這是規則,你要遵守規則。

這個時候,胡可沒有立刻滿足孩子要求,而是耐心和兒子講道理,並告訴兒子理解他想玩的心情,可是這需要等待。

在她的勸說下,兒子理解了媽媽的意思,願意等到吃完飯再玩玩具。

胡可這時候讓孩子等一等的做法很明智,不像有些父母為了不讓孩子哭鬧,總是放下手中正在做的事情,來迎合孩子的意願,從而造成一個結果,孩子越來越等不了。

法國教育家盧梭在《愛彌爾》對孩子的父母說:「你知道用什麼辦法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嗎?這個辦法就是:百依百順。」

父母的有求必應、百依百順,給孩子的頭腦中逐漸形成了這樣一個思維「定勢」:我要什麼馬上就能有什麼。

長此以往,孩子變得沒有一點耐性,只知道自己的需要,不會顧及別人的感受。

這樣無規則無限制的成長環境導致了孩子處處以自我為中心,並把和父母打交道的模式帶到了新環境,結果出現了許多的適應不良。

五一假期,我與同事一起帶好孩子出去玩。

在遊樂場里,小朋友排隊玩小火車,大家都有序的排著隊等著輪到自己,唯獨同事的兒子卻不願意等,哭鬧著要先玩,同事看著大哭不止的兒子,很是無奈。

我正想各種辦法哄孩子開心時,同事的做法讓我大跌眼鏡。

一向要面子很少求人的她,卻賠著笑臉求前面家長和換一下位置,好讓自己兒子進入下一組先玩。

事後得知,同事這個兒子是她千辛萬苦通過試管嬰兒生下的,是家裡的「寶貝疙瘩」。

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全都圍著他一個人轉,要什麼給什麼,就差給他摘天上的月亮了。

小傢伙脾氣很大,想要什麼就得立刻送到眼前,一刻也不能耽誤,不然就大哭不鬧。

有天晚上,聽到電視上播放果凍的廣告,非要吃果凍,不買就不睡覺。最後,還是孩子獲得了勝利。

許多父母認為孩子還小,有什麼要求就盡量滿足他,可不能苦了孩子。

殊不知,這種愛可能會害了寶寶。

家長的「百依百順」、「隨叫隨到」,讓孩子形成自私、蠻橫、跋扈的個性。

孩子一想要,父母馬上如同變戲法般的出現在眼前,確實立即的滿足孩子的需求,但同時卻剝奪孩子「等待」的機會。

結果,孩子不僅沒有變得更加貼心,反而越來越沒了耐心,凡事圖快,圖一時的爽。

對於孩子來說,「等待」其實是一種重要的能力,這有助於鍛煉孩子的耐心和毅力,也為孩子提供獨立思考問題的機會。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不能一味滿足,而要讓孩子學會節制和延遲滿足,否則孩子根本不知道「得不到」是什麼感覺,更不知道努力追求一個目標的過程

心理學史上有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

實驗結果發現即可滿足和延遲滿足的孩子在心理層面和社會層面上的差異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那些抵制住了誘惑的孩子更加自信、更加堅定,做事更有效率,並且能夠克服困難。

而那些馬上就把軟糖吃掉的孩子,他們的內心更加混亂,性格更加固執,也更加優柔寡斷。

他們不願意與他人交往,當事情的進展和他們期望的不一樣時,他們很容易惱怒,而且一旦面臨困難就很容易放棄。

懂得剋制衝動、延遲對衝動的滿足,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享受,這對孩子將來的發展非常重要。

一個人能否成功,智商不是決定因素,自我控制力才是,因為智商能否起作用關鍵在於自我控制能力,就算是最聰明的孩子也需要遵守規則,才能適應社會,有所發展。

所幸,延遲滿足是後天可以學習的能力,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學會在先吃好蘋果還是壞蘋果中找到平衡。

兒子小的時候,只要他想做的事情必須馬上就做,否則他就會一直鬧,直到答應他的要求為止,我覺得這個習慣很不好,所以幫他改正。

有一次,我在廚房裡烤麵包。兒子聞到香味兒後,立刻跑到廚房對我說:「媽媽,我要吃麵包!」「你等一會兒,麵包還沒有烤好呢。」

「我不要等,我現在就想吃」,兒子沒耐心的說。

「寶貝,麵包沒有烤好是不能吃的,如果你實在餓了,就去吃點餅乾吧。」

「不,我就要吃麵包。」為了讓兒子學會等待,我讓他幫我準備下一個麵包的材料。

過了5分鐘麵包烤好了,我取出了麵包,讓兒子再等等吃,現在太燙了。

可兒子再也忍不住了說:「我不怕燙,我想現在就吃。」

說著迫不及待的伸手就拿,結果被燙了一下,才老實了。

父母就應該讓孩子學會等待,學會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情,以便讓他們變得有耐性,這對他們成長有好處。

我們之所以要培養孩子的耐心,是因為我們不可能滿足孩子的每一個要求,我們要讓孩子明白,這個世界不是以他為中心,不是每個人都必須聽他的安排。

即使父母再疼愛自己的孩子,也要想辦法讓他明白這個道理,這對孩子成長是有好處的。

還有一次,孩子在我工作時對我說:「媽媽帶我去公園裡玩吧。」

那時候我正在寫一個郵件,就對她說: 「媽媽寫完這封郵件就帶你出去玩,你再等一下好嗎?」

「不好,我就要現在去。」兒子又任性起來。

「寶貝,這是一封很重要的郵件,媽媽必須寫完它才能帶你出去玩。」

過了10分鐘,兒子又跑來問我:「媽媽可以出發了嗎?」

「再等一下,馬上就好。」我回答他。

孩子不高興了,噘著嘴走了。

等我忙完了去叫兒子:「我們現在可以去公園啦,媽媽的工作做完啦。」

可兒子模仿我的口氣說:「再等一下吧,我想把這個城堡搭完再走。」

時間不早了,我想想早點出去,可是這時候孩子卻開始擺架子了,我只好在客廳等孩子搭完城堡才一起出門。

很多時候,大人總是讓孩子等自己,可是自己卻不能等孩子,出門之前當然會對孩子說「快一點」、「怎麼這麼慢」之類的話。

其實,父母這種行為很可能讓孩子養成做事情匆匆忙忙的習慣,長此以往,孩子什麼事情都沒有章法可言,既耽誤時間,又不能把事情做好。

父母從小給孩子優先權,讓孩子養成「我先」的習慣,孩子自然不懂得尊敬長輩禮讓別人,長大了還可能因為不懂得「等待」變成熊大人。

因此,對孩子百依百順,就無異於在愛的名義下,做著不利於孩子成長的事情。

孩子想要什麼就買給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對孩子提出的所有要求都給予滿足,在這樣環境長大的孩子是可悲的。

因為到了外面沒有人會順著他,而孩子被人寵被人順的習慣已難以改變,因此難以適應社會,生活會很痛苦。

所以不要再把你對孩子的百依百順當作疼愛,不要再把無節制的滿足當作孩子成長的必須。

及早讓孩子明白,他並不是唯一的,他更不是世界的中心,讓孩子學會等待與延遲滿足,才是一生幸福的基礎。

作者簡介:歆小迪,富書籤約作者,一個醒的早起的晚的80後工科碩士,目前供職於國內大型企業,愛讀書,好獨處,白天職場晚上寫作,專寫溫暖治癒系的正能量文字,簡書@歆小迪。本文首發爸媽精讀(ID:bmnfrc), 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爸媽精讀 的精彩文章:

孩子做事拖延,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到底考了多少分,才沒有遺憾?

TAG:爸媽精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