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祭祀比干暗含虛偽,若他在朝為官,其下場將比剖腹挖心更慘
乾隆皇帝和他的祖父康熙一樣,對中原文化極為推崇,對那些歷史上的名君、名臣也都心懷敬意。所不同的是,康熙皇帝是真正地喜歡漢文化,敬重那些曾經為中原大地創造輝煌的帝王將相。而乾隆則不同,他這樣做更多的是為了籠絡人心,實際上從他的執政理念上可以看出,那些所謂的帝王將相,在他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乾隆南巡時,曾效仿康熙前往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可他後來又評價朱元璋說他武功尚可,文治不足道,前後之矛盾,虛偽至極。乾隆十五年九月,乾隆帝出巡河南視察黃河,祭奠嵩山。途徑衛輝時,他特意去了一趟商朝著名諫臣比乾的廟宇祭祀,並寫下一首《過殷太師墓有作》詩,高度讚揚了比干為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犯言直諫,不惜犧牲自己的高尚精神。
比干這個人,看過《封神榜》的都知道,他是商紂王的皇叔,因為屢屢對紂王諫言,最終被破腹挖心而死(是不是這個死法不做說明)。商紂亡國後,比干被周武王封為「國神」,受到至高的禮遇。此後,凡是歷代中原君王,都對比干推崇有加,屢加官爵,追封為「忠烈公」、「太師」。這一次,頗為自負的乾隆帝有親自祭祀,似乎對比干這樣的忠誠有發自內心的讚揚。
不過,了解乾隆的人或許不會這麼想。乾隆帝在位60年,除了他早期還有點虛懷若谷外,中晚期簡直就是個油鹽不進的主,表面上他總是裝出一副和唐太宗、宋仁宗善於納諫的樣子,實際上卻是天下他最大,高興時就聽,不高興時就不聽,毫無帝王該有的風範和氣度。
乾隆帝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權力的人,沒有之一。他曾說:「太阿豈可倒持」,「以一人之力治天下」。無不透露出他對皇權的無限嚮往,任何敢於挑戰皇權的人都被他視為異己,非除之而後快。
乾隆朝著名的御史尹壯圖,曾上過一個著名的摺子,提出議罪銀制度誤國誤民,應該及時予以取締。尤其是地方督撫,如果犯下過失不以國法懲處,而是讓他們拿錢消災,這無疑是放縱他們荼毒百姓。
可是,乾隆對此不以為然,加上和珅在一旁煽風點火,認為尹壯圖這是公然抨擊朝政。隨後,乾隆開始玩弄這樣一個正直的大臣,用手中的權力逼迫他自己主動承認錯誤,以至於尹壯圖惱羞成怒,一心想要退出這個昏暗的官場。
乾隆當政時,製造了大約一百三十多件文字獄。就是他寫詩讚揚比乾的第二年,發生了孫嘉淦偽奏稿案。有人假冒工部尚書孫嘉淦之名寫了奏稿,指斥乾隆有「五不解,十大過」,尤其是南巡期間奢侈浪費、賞罰不公。奏稿雖然是偽造,可所寫的卻是實情。
然而,乾隆沒有好好地反省自己,而是採取雷霆手段,讓各省督撫密查偽稿者與傳播者。時任山東巡撫因發現偽奏稿而沒有深究,結果被革職查辦。一位御史因為此案拖延過久建議將其中一些人免釋,被乾隆申斥並發配軍前效力。這件事前後鬧騰了兩年,官員被革職,問斬的不在少數。
封建專制時代,真正能聽得進大臣諫言的明君少,而昏君、平庸的君王居多。就連乾隆這種自我標榜的皇帝,也放不下君王的尊嚴,他固執地認為自己親手開創了「大清盛世」,一生的努力容不得他人指指點點,只有歌功頌德絕不能有所詆毀。因此,任何一個敢於刺激他的人都無一有好下場。
了解乾隆的性格後,我們不難發現,他去祭祀比干其實就是一場活脫脫的政治秀,他只是希望能將自己的身家地位抬得和唐太宗一樣高。事實上,像比干這樣的忠臣、諫臣若出現在乾隆朝,他的結果無疑會更慘,絕不會是破腹挖心這麼簡單,凌遲處死也或未可知。
※古往今來,皇后被廢、賜死的比比皆是,但被梟首示眾的僅此一例
※大臣得一珍貴之物想獻給慈禧,李蓮英看過說:此物獻上性命難保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