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印度用30年實現光輝戰鬥機量產,現如今又準備自研第五代機

印度用30年實現光輝戰鬥機量產,現如今又準備自研第五代機

第五代戰鬥機與前一代最大的差異就是低可偵測性技術的運用,配合電腦的高速計算能力,逐漸將降低雷達截面積的估算成功的幾率與飛機的設計融合。但是,五代機為了滿足低可偵測性,不再使用外掛點,降低了彈藥的攜帶量。

對於印度來說,光輝戰鬥機的量產可以說是對印度國內航空製造業的激勵。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航空發展局決定與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攜手,啟動五代機計劃,並計劃在14年內完成新機的試飛工作。就拿光輝戰鬥機來說,印度總共研發了30年。如果準備自己研究五代機的話,還是很困難的。

最令人驚訝的是,印度空軍這次竟然要求國內廠商包攬矢量動力、超音速巡航、低可偵測性等關鍵技術。以印度空軍最缺乏的電子偵查和電子作戰方面來看,這無疑是很困難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軍用飛機的作用主要是:偵查、運輸、校正火炮等輔助任務。在戰時,敵對雙方的飛行員相遇時往往利用五花八門的武器進行攻擊,例如:手槍、石頭等。試圖擊落敵方飛機,這就是空戰的起源。

史上第一款名義上的戰鬥機是1913年法國的莫蘭-索尼耶L單翼機,在螺旋槳上安裝鋼鐵制子彈偏導片,使機槍子彈不會擊中螺旋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戰鬥機也越來越先進。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五代機的出現。

第一代戰鬥機可以追溯到二戰末期服役的機種,此一期的噴氣式戰機主要爭取速度上的優勢。

第二代戰鬥機的發展路線延續第一代強調速度,實用升限以及操作高度等方面,尤其是最大飛行速度從亞音速,經過超音速,一直到兩馬赫的範圍,這讓這個時期的戰機陸續出現了極端設計。

第三代戰鬥機出現於1960年代,這個階段將先前累積的使用經驗以及各種試驗的結果加以整合。許多高速飛行時的現象和控制問題獲得相當程度的解決,高後掠角度的機翼設計已經不受到青睞,三角翼和幾何可變機翼與後掠角度小於45度的梯形翼成為設計的主流。

第四代戰鬥機吸收三代戰鬥機的設計與使用上的經驗,融合諸多空中衝突顯示出來的問題和需求,成為冷戰前後的主要角色。

而在第四代與第五代戰鬥機之間,還出現了一個四代半戰鬥機。主要是作為五代機全面服役前的過渡機種的存在。雖說是過渡機種,但是其性價比往往比五代機有優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斗愛好者 的精彩文章:

中東戰略要地,至今美國都在外圍有駐軍,卻始終不敢入駐
這或許就是軍人,印度護衛艦被擊沉,艦長的選擇讓人肅然起敬

TAG:北斗愛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