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因為陪寫作業,我和他爸已經準備離婚了……」

「因為陪寫作業,我和他爸已經準備離婚了……」

又到開學季,孩子們背上書包走進了校園,隨之而來的是寶爸寶媽們又進入新一輪的家庭大作戰。時至今日,「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這句話,已經傳遍祖國大江南北。

不論你在哪個地方,只要你家有學生,你就免不了要跌入陪讀的坑。有些坑尚淺,充其量只是影響一下「老母親」或者「老父親」的情緒;有些坑,就大到要改寫人生了。

王女士就是為此向我們講述她的「陪讀」辛酸史的。她說的第一句就是:「開學前,我和他爸準備離婚了,原因是我們總是為了孩子的學習而吵架。」

為了熊孩子學習的事,能導致夫妻失和,家庭破碎?可能有些人會覺得王女士夫婦做的是不是有點過頭了?

1

婚姻最大的威脅不是錢和外遇

而是不斷的指責和不理解

王女士說:「自從兒子上了小學以後,他爸就像打了雞血,只有一涉及到孩子的學習就焦慮和亢奮。因為他的工作比我忙,所以孩子大部分都是由我來管的。可是,他爸總覺得我管的不到位,我做的還不夠,我沒有別的媽媽能幹,類似這樣的批評和指責非常多。如果孩子犯了錯,他爸更會把滿腔怒火發在我身上,好像沒有培養好兒子就是我一個人的責任。」

她說:「我每天的辛苦付出他卻像看不到似的。而且,確實我們兩個人在孩子的培養上,觀念不一致,經常為此爭執。當然,我也有自己的工作,可是當我做工作沒有去管孩子學習時,他爸又會不停的喊我抓緊去陪孩子學習。這讓我覺得自己特別不被理解和支持,內心積壓了太多太多無法說出的感覺。終於有一天實在無法繼續忍受下去……」

從王女士的這些表述中,我們可以看出,並不是孩子和學習本身讓這段婚姻關係破裂了。而是在養育孩子、培養他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夫妻雙方理念不一致,觀點不一致,經常因為意見相左而吵架爭執。孩子的爸爸對孩子的學習很焦慮,但是他不能合理的化解自己的情緒,而是剋制不住的把這部分心理壓力都轉而發泄在妻子身上。

我們曾說:「對婚姻最大的威脅不是錢,也不是外遇,而是生活瑣事中的指責和不理解。」那麼,在輔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為什麼有些家長會那麼焦慮呢?

就拿王女士說的「孩子他爸」來說吧。為什麼他會對孩子的學習那麼焦慮呢?哪些父母又特別容易焦慮呢?

經過與「他爸」的交談,諮詢師了解到,在他焦慮的背後,其實埋藏著他自己童年時代的成長故事以及諸多的不滿情緒。

「他爸」說:「我自己算是一個勤奮努力的人,一路上經歷很多艱難,終於跳出』農門』來到大上海。從目前的事業來看,還算是比較成功的。但是,我不想讓我的兒子再重複我的經歷,我希望他有更高的起點,希望他比我還要優秀還要強。所以,我不能容忍孩子被他媽所耽誤。關於孩子的學習,他媽總是提不起來精神一樣,對孩子要求不高,不像其他孩子的媽媽那樣充滿鬥志。我特別不能接受他媽的狀態,就像我媽當年一樣。」

2

孩子不是為我們而來

孩子不是來彌補我們的人生缺憾

不知道大家看了爸爸的話,心裡作何感想?我是強烈地感受到:爸爸望子成龍,甚至要求孩子一定要比自己還優秀、還要強。他希望孩子能彌補他童年的遺憾和缺失,其中,他還提到了他的母親。這背後似乎又有豐富的內涵……

作為家長,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有個光明的未來,獲得幸福的人生,這都是無可厚非的,是為人父母最正常的心愿。可是,當這些心愿特彆強烈,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就會演變為巨大的心理壓力,成為整個家庭都需要背負的重擔。其結果,也往往是事與願違的。

在我們的心理諮詢室里,來過不少青少年求助者。他們要麼十分叛逆,完全與父母對著干;要麼十分壓抑,有些甚至患上了青春期抑鬱症;而那些低齡的孩子,則往往脾氣暴躁、衝動焦慮、自控力差、專註度低、敏感脆弱等等。在這些孩子的身後,則不約而同的都有著焦慮嚴苛的、對人對己都高要求的父母。

在這些父母中,有些是從小就走著精英路線,學習也是一路領先,一直優秀到大的;也有些是通過努力打拚,逆襲了自己的人生的。

精英父母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不是精英,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不像自己當年,更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無形中的比較和處處較量,往往讓自己變得焦躁不安,讓孩子背負他無法承受的壓力。

逆襲了人生的父母,更加重視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更加恐懼自己早年承受的苦再被自己的孩子所重複。自己早年缺失的東西,終究是自己心裡的創傷,而這些創傷會通過大量的彌補給孩子,來獲得自我的救贖。

這就是「補償心理」。我童年缺少的,堅決不能再讓孩子缺。看似是給孩子的愛,卻因為太過用力,而適得其反。在「補償心理」的背後,是讓孩子成為了我們的替身,讓孩子再替我們重新活一次。可是,我們忽視了,孩子本身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並不是我們的附屬品。因此,不該承受我們投射在他們身上的過多的心理負擔。

著名詩人紀伯倫曾經寫過:「你的子女,其實不是你的子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3

焦慮的背後

是對自己過去的不滿和憤怒

「他爸」在提到「最不能接受妻子耽誤孩子,不如其他孩子的媽媽做得好…」等等時,特別提到了自己的母親。隨著談話的深入,我們了解到,「他爸」的童年因為家庭條件不好,父母靠做小生意養家糊口,所以對他的陪伴很少。

尤其是其母沒有什麼文化,不能像其他同學的媽媽那樣指導他,他在心裡一直覺得是個很大的遺憾。中學時代,他的學習一度不好,他將一部分原因歸結在家庭條件不好和自己的母親不行上,內心一直壓抑著憤怒、失望、自卑等等情緒。雖然他後來發奮圖強考上了大學,但是這些心結一直都在他的心裡。

「投射性認同」是現代心理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即一個人將他早年經歷中與重要養育者(往往是母親)的互動,以投射幻想的形式複製在另外一個人身上,使另一個人去扮演他投射的對象。這種投射性認同,往往不易覺察,連當事人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自己要去這樣做。而被投射的對象也往往會按照他投射出來的方式來做出回應。

就像「他爸」在妻子和孩子的身上,投射出自己的早年和母親的互動關係。自己的母親不能有效的輔導自己的學習,自己內心是十分憤怒和遺憾的;當看到妻子不能按照他自己所希望的方式來輔導他們的兒子時,他內心的情緒感受就會被激活了。妻子就是當年的母親,所以,他將內心的怒火和指責一股腦的指向了妻子,一發而不可收。兒子就是當年的自己,所以絕對不能被耽誤,他才會像打了雞血一樣,對孩子的學習格外關注和焦慮。

只有當「他爸」認識到自己的「投射性認同」,看清壓抑在內心深處的自己的情緒和不滿時,只有當這些情緒和創傷都得到合理的釋放和疏導時,「他爸」才能夠坦然面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才能夠正確的看待自己的妻子,並且「看見」她的辛苦付出。

4

做不焦慮的父母:

客觀看待孩子,耐心靜候花開

我想,從道理上說,大家都知道要做不焦慮的父母。可是一到事兒上,尤其是遇上熊孩子不開竅的時候,我們又變成了「獅吼」的老母親,老父親。那就究竟怎樣才能做不焦慮的父母?

首先是覺察。如上所述,焦慮的父母都是有自己的心結。那麼,當焦慮來襲,我們先提醒自己去覺察一下自己的心結所在。我們心裡有哪些創傷或者不滿情緒嗎?我們對自己、對自己的養育者、對自己的成長經歷有哪些看法嗎?是什麼導致我們這麼介意孩子的某些問題呢?

第二,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客觀看待自己的孩子。世上沒有相同的兩朵花,因此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他們有不同的生長發育節奏,有不同的學習能力和進度,父母應該尊重每個孩子成長的速度之不同。

切忌拿自己的孩子與他人的孩子相比,人都有競技之心和不服輸的本性,但比較只會增添自己的焦慮而無助於自身問題的解決。不要不切實際的設想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兒童,因為絕大多數孩子都只是平凡普通的人。對孩子來說,健康的身心素質才是他們一生中最大的財富,也是讓他們今後能夠走得更遠的保障。心態平和健康的父母,才能培養出身心健康發展的孩子。

第三,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有耐心靜候花開。人生如果是一場百米衝刺,父母打打雞血,將孩子推向終點或許尚且有用。但是,人生恰恰是一場馬拉松,需要的是耐力、專註、堅持、百折不撓等品質,而焦慮只會轉化成壓力傳導給孩子,相當於父母給孩子的馬拉松增加負重。

如此這樣上賽道,你的孩子又怎麼輕鬆奔向終點呢?更不要提去欣賞沿途的風景了,因為,人生終究是一個過程,我們希望孩子更多的欣賞沿途的風景。

文中所用圖片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無法一一和版權所有人聯繫,如無意中侵犯了版權所有人的知識產權,請及時通知我們,以便我們迅速採取適當措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級育兒師 的精彩文章:

再窮也別給孩子用這3種奶瓶,正在慢慢傷害孩子,寶媽別貪小便宜
風靡30多個國家的防脫洗髮水,效果肉眼可見

TAG:超級育兒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