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國最早的軍事密碼本:《武經總要·字驗》

中國最早的軍事密碼本:《武經總要·字驗》

有一個外國考古隊,在深山的岩洞里發現一隻用金屬做的寶盒。盒子十分精緻,上面沒有鎖,卻打不開。盒蓋十分精緻,上面沒有鎖,卻打不開。盒蓋上有一圓形的字盤,刻著20個漢字:「春生此國物多君豆願紅,枝來采發南幾最相擷思」。隊長想了想,知道是密碼鎖。因為不懂漢字,誰也想不出打開寶盒的方法。後來,他們把寶盒帶回來,請教大學裡的一位老年華僑。那位華僑看了好一會兒,才知道是用一首中國古詩組成的密碼。他按古詩詩句順序,很快把鎖打開了。

您知道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他破解了寶盒上字盤的密碼:按照唐代詩人王維《相思》中的詩句:「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 此物最相思」的順序轉動字盤,寶盒就打開了。這是一個關於密碼的故事,但是在宋朝,為了遞送情報,宋朝人使用了現在為世人所熟知的密碼,當時稱其為「字驗」。「字驗」即取意於通訊雙方驗核與軍情具有對應關係的字元。

「字驗」是一套以舊詩為載體的軍事通訊「密碼」;舊詩很多,可隨意選定,40項(或23項)軍情也可以隨時按需要更動,具有相當的靈活性,它不但能保證情報落入敵手不致泄密,而且即使通訊人中途變節,情報也能確保安然無恙。據《宋史?輿服志六》記載,上述四十項「字驗」是宋初大將符彥卿在《軍律》中制定的,後來又減去許多「不急之事」,只剩二十八項,也就是選用一首七言絕句即可與之相匹配。「字驗」是北宋簡便而行之有效的保密措施,也是我國古代通訊史上的一大創舉。

「字驗」的內容記載在中國最早的軍事密碼本——《武經總要·字驗》中。

中國最早的軍事密碼本:《武經總要·字驗》

一、語言與密碼

自然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信息交流和傳承的基本載體。傳統的軍事信息保密,也主要表現為對承載秘密信息的自然語言成品的保密。在信息載體(媒體)不斷增多、保密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對軍事信息語言載體的保密,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二、中國的軍事密碼的歷史

中國是世界上使用密碼通訊最早的國家之一,由於早期的情報是使用書面公文的方式實施傳遞,一旦落入敵手,難免泄密,即使使用臘丸、虎符、口頭傳遞等方式,如果信使被敵人俘獲,經受不住嚴刑拷打而叛變,也是不安全的。因此,尋求一種只有極少數人明白,更安全的通訊方式,是軍事家們大力思考的重點。

軍事信息的傳統保密技術多種多樣。從我國軍事歷史上出現過的保密技術看,最早的保密手段是非語言的。戰國軍事著作《六韜·陰符》中就記載了當時的「陰符」通信方法。所謂「陰符」就是一種符節,由通信雙方事先約定不同長度的符節所代表的意思。北宋時編撰的《武經總要》對此也有記載。周武王時期(約公元前11世紀),姜太公就使用陰符作為符契來進行軍事保密通信。他將符契的一定長度與特定軍事信息相對應,如:長一寸為「大勝克敵」,長九寸為「破軍擒將」,長八寸為「降城得邑」,長七寸為「卻敵報遠」,長六寸為「警眾堅守」,長五寸為「精良益民」,長四寸為「敗軍亡將」,長三寸為「失利亡士」。這種以物件長度來進行保密通信的方法雖然不是的現代意義的密碼通信,但與密碼卻著重要的共同特徵——變換。密碼是把語言成品變換成另一組符號,而「陰符」則是把軍事信息變換成事先約定的符節長度。因此,我們可以說,陰符是一種「准密碼」,這個「准密碼」就是不同的長度,是一種非語言的保密符號;而符節僅僅是長度的載體或表徵物。

   (一)陰書法——准語言手段

與「陰符」幾乎同時出現的另一種原始的軍事保密技術是「陰書」。《六韜·陰書》對此也有記載。所謂「陰書」,就是把一封豎寫的秘密文書橫截成3段,派出3個人各執一段,於不同時間、不同路線分別出發,先後送給收件者。收件者收齊了3段文件才能悉知秘密文書的全部內容。萬一送件途中某一發送者被敵方截獲,敵方也難以解讀文書的全部內容。

實際上,「陰書法」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自然語言保密手段,而是通過截斷秘密信息載體,使意義完整的自然語言成品形成物理隔離,從而達到局部保密的目的。不過,這種對信息載體實施物理截斷的方法,事實上破壞了已有的話語結構,隔離了上下文的自然聯繫,甚至還可能將完整的文字截成兩段。從這個意義上看,「陰書法」也有了一些語言手段的意味,即直接地破壞了語言成品的完整性。由此往後的軍事保密技術開始逐步地向運用語言手段過渡。語音手段、文字手段、辭彙手段、語法手段等,都在軍事保密中得以充分運用。

(二)反切法——語音手段

「反切」是漢語中起源較早的一種注音方式。反切的基本方法是:上字取聲,下字取韻,調隨韻定。具體地說,就是將一個漢字的音節分為聲母、韻母兩個部分,於其聲母附加以一個韻母,構成反切的上字;於其韻母附加以一個聲母,構成反切的下字;以下字確定聲調。上字的聲母和下字的韻母所組成的音節,就是原字的讀音。例如,《康熙字典》對「爬」字的注音:「爬,《廣韻》《集韻》《韻會》《正音》,並蒲巴切,音琶。」也就是說,在4部古代韻書中,「爬」字的反切都是「蒲巴切」。取「蒲」的聲母「p」、「巴」的韻母「a」(含聲調),二者相合,讀音與琵琶的「琶」字相同。由此可見,反切是一種拼音方法,但是它與現代漢語拼音不一樣。現代漢語拼音是一種音素拼音,而反切則是根據聲韻原則來拼音的,是一種雙拼法,總是用兩個字來拼音的。

中國民間秘密語之所以有「切口」、「反切語」之類的別稱,就是因為民間以反切這種語音學方法創製秘密語的歷史較長、使用範圍較廣。在軍事活動中,這種語音手段也曾被採用。傳說戚繼光在福建領兵抗倭時,就曾以反切拼讀當地方言的方法作為軍事信息的保密手段。

(三)析字法——文字手段

古人將漢字的構造方法分析、歸納為「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據此,將漢字分為音、形、義3個方面。漢語傳統修辭學根據這一原理,創製了「析字格」這種遊戲式的隱語。如《後漢書·五行志》所稱:「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范曄按云:「千里草為董,十日卜為卓」。又如,宋代劉義慶《世說新語·捷語》載:「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魏武謂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乃曰:『卿未可信,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記所知。修曰:『黃娟,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齏臼,受辛也,於字為辤(辭)所謂絕妙好辭也。』魏武亦記之,與修同,乃嘆曰:『吾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這是一個先「會意」後「析字」的典型例子。

這一傳統修辭方法在古代軍事活動中也得以運用。公元683年(唐弘道元年),唐高宗死後唐中宗即位。武則天以皇太后名義臨朝稱帝,不到兩個月又廢唐中宗,立第四子李旦(唐睿宗)為皇帝,但朝政大事均由自己專斷。因此,引起大臣裴炎、徐敬業和駱賓王等人的強烈反對。於是,徐敬業聚兵10萬人,於揚州起兵,反抗武則天統治。裴炎為徐敬業作內應,欲以析字手段為其傳遞秘密信息。後因有人告密,裴炎被捕,其未發出的密信落到武則天手中。這封密信上只有「青鵝」二字,群臣對此大惑不解。最後,還是武則天破解了「青鵝」的秘密:「青」字拆開來就是「十二月」;而「鵝」字拆開來就是「我自與」。密信的意思是讓徐敬業、駱賓王等率兵於12月進發,裴炎在內部接應。「青鵝」破譯後,裴炎遂被殺,接著,武則天派兵擊敗了徐敬業和駱賓王的武裝反抗。

(四)隱語法——辭彙手段

隱語也稱暗語,是把秘密信息變換成字面上有一定意義,但與該信息完全無關的話語。這是一種沿用時間很長,應用範圍很廣的自然語言保密方法。例如:《左傳·宣公十二年》記載,春秋時楚子欲攻打蕭國,蕭國大夫還無社向楚國大夫申叔展求救。申叔展用隱語問還無社:「你有麥粷嗎?」,還無社答:「沒有。」申叔展又問:「你有山鞠窮嗎?」 還無社仍答:「沒有。」麥粷和山鞠窮是兩種防治風溫的中草藥,申叔展用這兩種藥名做隱語,暗指水坑水井,暗示還無社在戰鬥中身藏水井裡。申叔展見還無社沒有領會隱語的含義,便進一步暗示:「你得了風濕病怎麼辦?」還無社這才將隱語與水井聯繫起來,明白了申叔展的意思。次日,蕭國戰敗,申叔展救出了藏匿在廢水井中的還無社。暗語法是一種具有辭彙學和語義學意義的保密手段。這種保密手段具很有強的生命力,一直沿用至今。在當代各國軍隊中,執勤哨兵或基層分隊使用的簡易聯絡口令,仍然採用隱語法。

中國最早的軍事密碼本:《武經總要·字驗》

三、中國最早的軍事密碼本:《武經總要·字驗》

綜上四種密碼編譯法,出現了原始密碼手段——代碼法。出現在

公元11世紀,中國軍隊中出現了第一本真正的軍事通信密碼本——《武經總要·字驗》,也是一部中國古代宋朝官修的一部軍事著作。作者為宋仁宗時的文臣曾公亮和端明殿學士丁度,二人奉皇帝之命於康定元年至慶曆四年用了五年(1040-1044年)的時間編成。

曾公亮(999—1078),字明仲,晉江人,刑部郎中曾會次子。仁宗天聖二年(1024)進士。公亮少時很有抱負,且器 度不凡。為人「方厚莊重,沈深周密」。我國古代軍火家。曾公亮不但善於政事,而且十分重視邊防和軍事建設。

丁度(990~1053)北宋文字訓詁學家。字公稚。開封人。官至參知政事。並奉詔與諸儒集體編撰《武經總要》40卷,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著作之一。

這種密碼錶在總結前人經驗,研究出中國古代已知最早的軍事情報通訊密碼,編纂在《武經總要》前集第5卷中。在這本書中用一首五言律詩的40個漢字,分別代表40種情況和要求。這種方法已具有密碼本體制的特點。

「舊法:軍中咨事,若以文牒往來,須防泄漏;以腹心報覆,不惟勞煩,亦防人情有時離叛。今約軍中之事,略有四十餘條,以一字為暗號:

請弓、請箭、請刀、請甲、請槍旗、請鍋幕、請馬、請衣賜、請糧料、請草料、請車牛、請船、請攻城守具、請添兵、請移營、請進軍、請退軍、請固守、未見賊、見賊訖、賊多、賊少、賊相敵、賊添兵、賊移營、賊進兵、賊退兵、賊固守、圍得賊城、解圍城、被賊圍、賊圍解、戰不勝、戰大勝、戰大捷、將士投降、將士叛、士卒病、都將病、戰小勝。

右凡偏裨將校受命攻圍,臨發時,以舊詩四十字,不得令字重,每字依次配一條,與大將各收一本。如有報覆事,據字於尋常書狀或文牒中書之,加印記所請。得所報知,即書本字,或亦加印記。如不允,即空印之,使眾人不能曉也」。

——《武經總要·字驗》


他收集了軍隊中常用的40種戰鬥情況,編成40條短語,分別編碼。這40條短語是:1請弓、2請箭、3請刀、4請甲、5請槍旗、6請鍋幕、7請馬、8 請衣賜、9請糧料、10請草料、11請車牛、12請船、13請攻城守具、14請添兵、15請移營、16請進軍、17請退軍、18請固守、19未見賊、20 見賊訖、21賊多、22賊少、23賊相敵、24賊添兵、25賊移營、26賊進兵、27賊退兵、28賊固守、29圍得賊城、30解圍城、31被賊圍、32賊圍解、33戰不勝、34戰大勝、35戰大捷、36將士投降、37將士叛、38士卒病、39都將病、40戰小勝。 

 這套密碼的使用方法是:「將領帶兵接受戰鬥命令出發前,軍事指揮部門與其約定一首40字的五言律詩作為解碼密鑰,該詩文字不得重複,並發給一本有上述40個短語的密碼本,詩中的每一字都對應一條短語,短語順序在戰前臨時隨機排列,該密碼本只有通信雙方極少數高級將領保管,在戰鬥中,前後方就按該密碼本進行通訊」。舉例如下:  

「假設雙方以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作為解碼密鑰。如果軍隊在戰鬥在糧食將盡,需要補充,前方將領就從密碼本中查出『請糧料」的編碼,假如是第九,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第九字是『五』。於是請糧將領就將『五』字寫到一件普通公文書牒之中,並在字上加蓋印章。指揮機關接到這件公文後,查出蓋印章的『五』字,得知『五』字在臨時約好的詩中列第九,再對照密碼本上的順序,就得知了前方的情報先鋒官得令後默念一遍詩歌,即可從『戲』中數出命令號碼了。唐朝的五言詩不計其數,送信的人又不明就裡,敵方即使嚴刑逼供,信使也是『打死說不出』」。

這種古代軍事通信的密碼方式與現代密碼比較,顯得十分簡單粗糙,如果戰事複雜,那40個短語顯然不足以表達各種信息。但是在一千多年前的社會條件下仍是一種獨創,對於漢字密碼的發展不啻是一種有益的嘗試。這種漢語言文字的密碼通信方式卻是相當先進的,通信各方約定使用的詩,實際上就是現代密碼學所說的「密鑰」。但在可惜由於種種原因,漢字的密碼化發展卻半途而廢,中途夭折。以至於後期中國沿用西式的編碼方式,在對外戰爭中屢遭外國欺侮。

參考文獻

李蘇鳴.軍事語言研究[M].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2006.

曾公亮,丁度等.武經總要[M]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9

延伸閱讀:

1.林東岱,曹天傑.應用密碼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2.羅守山等.密碼學與信息安全技術[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寫於2016-07-0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六個養肝護肝的方法
你對女人的「愛」、其實只是你想像出來的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