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自己最壞的敵人
自己管不住自己
有些人可能會遭遇這樣的情況,當走下樓梯,或跑了很長的距離時,膝蓋會有點疼。而且這個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變得更糟,但有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法——一系列的力量練習。
如果每周做幾次,膝蓋的狀況就能改善,常規的練習只需要15分鐘,可以在家裡做。即使如此,很多人還是不能養成習慣。比如他們告訴自己會在每天下班之後開始練習,但是當設定的鬧鐘響起時,他們經常發現自己做了別的事情,看電視、看書或聊天,而不是力量練習。直到晚上臨睡前才會懊惱,然後在心裡暗暗保證和發誓:明天一定要做這該死的練習。
但這個模式會一直循環下去,第二天快要結束時,仍舊只是重複前個晚上的誓言,直到某天,膝蓋再次受傷。
可能你的膝蓋沒受過傷,但是應該有很多人經常要面對這樣的問題:口口聲聲說要減肥,每天吃的少一點,運動多一點,可實際上就是挪不動椅子上的屁股,面對可樂、炸雞、薯片等高熱量的食品以及碳酸飲料,又覺得美味無比,禁不住嘗了一塊又一塊,喝了一口又一口。
即時的快樂最吸引
希臘哲學家對這種行為設定了一個描述詞:無自制力,即我們與對自己好的意見作對。而無自制力有時被稱為「意志薄弱」。
為什麼我們會與對自己有利的意見作對呢?
最近的研究表明,這不只是個人的失敗,而是由於我們所有人都有的認知偏差——「時間矛盾」,現在的我們傾向於給未來折算成等價的現有價值。
比方說,如果讓人們在一個更小但卻更方便的回報,和在一個更大但卻延遲的回報之間做出選擇的話,時間會給人們的決定帶來一個有趣的影響。
讓我們來看一個實驗遊戲:研究人員詢問志願者,如果現在給他500元和在2年後給1000元,那麼有多少人會選擇馬上就可得到的500元?結果很多人舉起了手。
但是,如果要人們選擇是6年內給500元還是8年內給1000元的話,結果卻很不一樣,很少有人選擇500元。
儘管這是同樣的選擇,只是在不同的時間而已,但上面的研究結果說明了,人們通過計算未來的折現,會優先選擇較小、卻更直接的回報。
回到之前的例子,人們在要加強膝蓋練習、減肥的時候,反而選擇了看電視、聊天,那是因為這些樂趣是即時的、更直接的,而每天鍛煉帶來的益處不可能立即顯現。當然如果有一種鍛煉能立竿見影,恐怕還是有不少人願意立刻去鍛煉的。
與自己戰鬥
大部分人都會這樣,因為這是人類天性的一部分,而無自制力最常見表現,就是拖延、拖延再拖延。
這樣的癥狀,其實跟我們的大腦有關。長期規劃,比如為退休老去後節省資金或實施一個鍛煉計劃,這些都是在大腦的前額葉皮質中實施。但是我們大腦還有邊緣系統,這是與前額葉皮質「相反」的系統,專註於提供即時的滿足感,而且這個系統具有更強的強制性。
可以這麼說,我們的大腦就像一棟2層樓的房子,每一層都有一類不同的居民。此時,邊緣系統就相當於住在第一層的年輕夫婦,他們充滿活力和激情,並專註於現在的娛樂;前額葉皮質就相當於樓上的老夫婦,他們勤勤懇懇,節省資金,付抵押貸款,讓房子整潔有序。
這樣看來,無自制力就是一個「現在的你」對付「未來的自己」的遊戲。例如,屬於現在的邊緣系統會影響你,寧願看手機、瀏覽網頁,也不願意低頭看題解答;但是屬於未來的前額葉皮質會影響你,要複習解題,而不是玩手機,因為過兩天可能就要模擬考試了。兩種影響同時進行,就像是大腦中出現了「惡魔」(現在)和「天使」(未來),正在激烈地爭吵著。
克服無自制力,也就意味著你要保證未來的自我超越現在的自我。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克服呢?
一項有關市場營銷的研究發現,那些看到自己未來成果的電腦效果圖的參與者,往往會選擇未來承諾的獎勵,而不是選擇現有的直接、金額較小的獎勵。而另一項研究也表明了給人們展示他們未來(老去)的照片,可以激勵人們厲行節約,以備將來養老之需。
另外,研究發現,對於短期「滿足」的選擇和行為,如果實施懲罰制度的話,或許可以讓人們捨棄短期「滿足」,幫助人們實現長期計劃。研究人員還找到了另一個竅門:延遲。當你感覺受到誘惑時,僅僅是1分鐘或2分鐘的延遲考慮,就能讓你更容易做出理性的選擇。
研究人員認為,現代的社會環境也不容忽視,它使我們更容易無自制力,比如說互聯網幾乎每時每刻都在吸引著人們的注意力,一會兒微信好友發來信息,一會兒朋友圈有了新評論,使得人們在某件事上「無限拖延」。據調查,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無自制力或慢性拖延症的人數,已經增長了500%。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要控制和扭轉無自制力癥狀,還需要改變一下自己周圍的環境。
本文源自大科技*百科新說016年第7期雜誌、歡迎廣大讀者關注我們大科技的微信號:hdkj1997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