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來臨,究竟該不該帶寶寶去旅遊?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親子游」正在成為家庭在節假日的新選擇——似乎如果不帶寶寶出去玩,就少了點什麼。
然而,帶娃旅遊可是一件麻煩事——各種驅蚊水、紅藥水、感冒藥、消化片、尿不濕、嬰兒車……這些都要帶,還要提防著寶貝不要走丟,不要被磕碰,不要被人販子拐走……而回到家以後,如何重新調整作息又是另一個難題。再加上寶寶太小,可能到最後什麼都記不住——帶娃旅遊,似乎是一種得不償失的選擇。
可是眼睜睜地放過寶寶開拓眼界的機會嗎?臣妾做不到啊!
帶寶寶去哪兒?年齡是關鍵!
1歲以內的寶寶不適合遠遊,因為他們還不會走路,父母抱著他們長途跋涉可不容易。而且寶寶還小,抵抗力也弱,萬一得了病也是很傷腦筋的。聰明寶貝育兒老師說,家長可以選擇帶寶寶去小區附近的公園,讓寶寶看看花鳥魚蟲、呼吸新鮮空氣,稍大一些的寶寶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到沙土地上爬一爬,與家庭不同的大自然會給寶寶留下深刻的印象。
寶寶一歲以後,就可以去遊玩比較近的路線了,但也需要乘車4小時內達到,如近郊的遊樂場、森林公園等。等寶貝3歲以後,就可以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去遠遊了,但也盡量不要乘坐飛機(飛機起降的氣壓會損傷寶寶耳膜),而是以汽車或火車為主。
如何出行?自由行最佳!
由於成人遊覽的節奏與幼兒不同,歪歪兔育兒老師建議,除非是山高水險的地方,否則盡量不要報名旅行社,而是選擇自由行。由於旅行社一般形成較緊,旅行方式「走馬觀花」,這很可能會妨礙孩子自由觀察、自由感受,導遊、父母的催促也會讓孩子產生煩躁感,從而開始抵觸旅遊。
帶寶寶看什麼?千萬別限制!
旅遊可以培養寶寶的觀察和思維能力。家長可以帶寶寶一起聞聞花草、樹葉、泥巴、果實的味道,聞聞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尋找大自然中的不同顏色,幫助寶寶感受色彩的細微差異;帶寶寶觸摸不同的樹皮、石頭,給寶寶一些觸感。和寶寶一起閉上眼睛,仔細聆聽鳥叫、蟲鳴、風聲、水聲等等。讓寶寶的多種感官及視野更開闊。
但需要注意的是,家長不要強求寶寶去感覺某一類事物,這樣會對寶寶產生限制,還會讓寶寶產生逆反心理。
旅遊進行時——鍛煉自理能力好時機
旅遊是鍛煉寶寶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的絕好時機。家長可以讓寶寶從自己整理物品開始練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寶寶年齡大一些,還可以讓寶寶和爸媽一樣擔任一部分任務,如參與規劃路線、幫忙拿東西等,有了參與感,寶寶會對旅遊的興趣更大。
行路與讀書——一個都不能少
旅遊是增加見識與知識的絕好機會。「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書本上習得的知識,如果能在生活中見到,就會加深印象。因此,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觀察周圍的事物——這裡的鳥和家鄉的有什麼不一樣?河流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南方的房屋和北方的房屋不同……即使孩子暫時不明白,這些見聞也會成為孩子心中的寶藏,只等著一把鑰匙將他們打開,而這把鑰匙就是書本上的知識。
突發意外?培養逆商的好時機!
旅遊時總會突發各種意外情況——汽車爆胎、火車晚點、野外磕碰、期望見到的奇觀沒出現……但這些意外都一定有解決方法——汽車爆胎後可以修理,火車晚點只需耐心等待,野外磕碰後上了葯就能好,至於奇觀沒出現……下一次或許就能看見了。重要的是,家長的態度可以讓寶寶覺得:即使出事,也沒什麼大不了,想辦法解決就好了,如果解決不了,那就平心靜氣地接受——這就是逆商的培養。
另外,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沒有什麼過不去的「火焰山」。歪歪兔育兒老師說,偶爾出現的小小挫折,還可以加強你們之間的親情聯繫呢! 這樣看來,帶寶寶去合適的地方「旅遊」還真是一件利大於弊的事呢!爸爸媽媽們,暑假來了,趕快和寶貝一起,投身到廣闊的大世界去吧!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