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是覺】自古很多學佛人都會去五台山朝聖,傳說文殊菩薩發了一個願:凡到五台山都會遇到他的化身,其中有很多華嚴行者,請科普一下。

【如是覺】自古很多學佛人都會去五台山朝聖,傳說文殊菩薩發了一個願:凡到五台山都會遇到他的化身,其中有很多華嚴行者,請科普一下。


編輯說明


現在社會信息複雜,價值觀模糊,很多當代問題找不到確切的回答,經常道聽途說,所以上海大覺文化傳播特別推出「如是覺」專欄,針對微友們所提的問題答疑解惑,並引用星雲大師的智慧語錄來領航重啟人生模式。




Q


自古很多學佛人都會去五台山朝聖,傳說文殊菩薩發了一個願:凡到五台山都會遇到他的化身,其中有很多華嚴行者,請科普一下。


在中國,五台山是文殊菩薩化現的道場,在各地佛寺道場中,如僧堂、戒壇,都供奉著「僧形的文殊」,以弟子的身分來協助佛陀的教化,是為內秘菩薩行,外現比丘相。




五台山位於山西太原以北230公里處,有東台望海峰、西台掛月峰、南台錦繡峰、北台葉斗峰(最高峰3061公尺)、中台翠岩峰,五峰聳立,山頂無林木,壘土如台,故稱「五台山」。又以五巒巍然,拔乎群山之上,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別號「清涼山」。




《華嚴經》是佛陀成道第二七日,在菩提樹下為文殊、普賢等上位菩薩所宣說的自內證法門。〈菩薩住處品〉說:「東北方有菩薩住處,名清涼,過去諸菩薩常於中住。彼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有一萬菩薩眷屬,常為說法。」



自北魏孝文帝(公元471-499年在位)游中台,創建大浮圖靈鷲寺後,即佛寺林立。極盛時,五峰內外多達三百餘佛剎。武則天時代亦派建安王(武攸宜)重修清涼寺。




與《華嚴》有關的行者,如北魏僧靈辯(公元477--522年),持誦《華嚴》多載,為求文殊菩薩加持,開悟經義,於是頂戴此經,經行於台頂,及至足破血流,改以膝行。一日,偶遇一僧,開示靈辯道:「你暫且停止行道,用心思維經義。」靈辯於是閱經,隨文自悟。熙平元年(公元516年),於五台山清涼寺,撰《華嚴論》,至神龜三年(公元520年),完成十帙百卷。




唐高宗弘道元年(公元683年),有終南山至相寺的通賢法師及玄爽、房玄德二居士同詣五台,於童子寺請得此論,持返長安,廣為流通。




景龍二年(公元708年),華嚴宗三祖法藏,受中宗禮為菩薩戒師,賜號「國一法師」。師因「萬乘歸心,八紘延首」,遂奏請於東、西兩都及吳、越、清涼山五處,興建「大華嚴寺」。




代宗大曆十一年(公元776年),華嚴宗四祖澄觀登五台,禮文殊菩薩後,又至四川峨眉山禮普賢菩薩,而後重返五台山,駐錫大華嚴寺。於公元784年正月,始撰《華嚴經疏》,公元787年12月,完成六十卷大疏。今顯通寺山門的對聯:「冥真體於萬化之域,顯德相於重玄之門。」即澄觀大師〈華嚴經疏序〉的文句。



顯通寺建有文殊殿,供奉文殊菩薩。另「無量殿」以《華嚴經》為主,又稱「七處八會」殿,供奉毘盧遮那如來。五台山與華嚴宗淵源深厚,由此可知一斑。


如是解






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手持寶劍,就是象徵以智慧劍,斬斷煩惱魔軍。有了智慧,加上自利利他的方便法,可以捨棄自私小我,進而成就無私大我的生命。



——

摘錄自

《星雲法語1》修行戰略


本專欄為微友開放提問通道


有任何問題請記得在留言板留言


我們會有專人為您陸續解答




點擊"閱讀原文" 至大覺文化微店請購!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大覺文化 的精彩文章:

佛與魔的差別在哪裡? 星雲大師:一念之間
國寶人人愛? 星雲大師提醒更應重視人才

TAG:上海大覺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