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哈佛20年研究證明:家務里,藏著孩子的未來

哈佛20年研究證明:家務里,藏著孩子的未來

關注成長樹



每天讀點有用、有趣、有態度的育兒乾貨


文 | 二旭媽媽


成長樹原創文章,其他公號轉載請後台輸入

「授權」




九月,新學期伊始,就在我們的小學生正襟危坐地等在電視機前,守候觀看「開學第一課」時,美國愛荷華州一家小學也開始了他們的開學第一課。

 


這家小學的校長在操場旁建起了農場,孩子們每天穿好膠鞋,離開教室,來到操場附近的農場勞動。


 


視頻中,孩子們歡快地做著農場家務:他們學著大人的樣子孵小雞、飼養小家禽、修建柵欄、學習園藝、搞衛生和做零工……




 


一個小女孩非常自豪地說:「我已經做了很多這樣的種植箱,我搭建過雞籠、豬圈、鴨舍以及山羊圈。」




 



一個不大的男孩也很開心地向人們介紹他自己養的小羊。








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們是跑過來體驗作秀的,他們是真正地參加勞動,做家務的。




勞動給了孩子們自豪感,她們還偶爾用賣動物的錢來作為支持農場的資金,也與當地的食品站和養老院分享農場的肉類。


 


校長Mike Wells介紹說:「孩子們對這些工作都充滿了熱情。他們以大帶小,漸漸學會了什麼是責任感、敬業精神。最重要的是,孩子們喜歡上了學校,不再覺得無聊了。」







而與之形成鮮明差別的是:就在前天,女兒班級群里,家長們熱烈討論了一番:「

如何幫助孩子節省時間?





其中很大一部分家長的做法是:幫孩子代勞更多的事情,解放他們的雙手,以節省出更多時間來,讓他們用以學習。




抹去孩子動手的機會,看似節約時間,實際上卻剝奪了很多本應該讓孩子鍛煉的機會。


 




1




從小做家務,孩子集體協作能力強



 




沒有付出,就沒有歸屬,這對孩子一樣適用。


 


美國哈佛格蘭特研究結果表明:

家庭是職場的雛形,讓孩子全心參與到家務中,他能更快明白:我的個人努力可以促進集體變得更好。這樣的歸屬感和榮譽感,讓孩子更具團隊協作能力,也更靠譜。


 


女友是那種事無巨細的人,生完兒子後,做起了全職媽媽。




孩子入學前,不但從未做過一丟丟家務,就連自理能力都讓人堪憂:




吃雞蛋不會剝皮;


穿褲子找不到反正面;


吃水果必須要大人切成小塊;


自己的東西到處塞……


 


多次嘮叨和訓斥後,孩子不但沒改,反而學會了頂嘴,女友為此事勞心傷神。





圖片來源:電影《東京奏鳴曲》




有一次孩子班主任發了一張反饋表,要填完後周一務必交回學校。




可孩子回家後就不知道扔哪了。因為老師有令,孩子急得滿頭大汗。




女友偷偷地幸災樂禍:「看你以後還亂扔東西不?!」




四處尋找無果後,在女友建議下,先一起收拾屋子。


 


兒子只好硬著頭皮邊收拾邊找,沒做過家務的孩子,自然不知道保持屋子整潔,收拾周末兩天被搞得一團糟的家,把小男孩累的夠嗆,最終反饋表成功找到。


 


那次以後,男孩礙於面子嘴上雖不說什麼,但卻明白了自己的東西歸位放置是有道理的,家務不但常要做,還要保持,也開始主動幫女友做做歸納和整理。


 


女友感慨:孩子親身參與到家務中,不但很容易明白家庭維持運轉的來之不易,更能設身處地體諒媽媽,還會身體力行地和成人一起維護環境的整潔。





圖片來源:電視劇《我們的家》





教育學家常說:

參與即融合,參與即成長


 


一個袖手旁觀的孩子,無法對所處環境產生更多責任感,更不要提和環境里的人建立共同目標,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了。




 


2




從小做家務,孩子條理性好



 




中國教育研究院曾對全國2萬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表明:

做家務的孩子,比不做家務的孩子,成績高了27倍。


 


這大部分要歸功於:

家務作為一項實質性勞動,不但是孩子學習整理、照顧自己的生存技能,還是最接地氣的實踐鍛煉。


 


蘇霍姆連斯基說:





勞動,不僅僅意味著實際能力和技巧,而且首先意味著智力的發展,意味著思維和語言的修養。


 


70後、80後父母都不乏幫父母在田間地頭、廚房灶間忙碌的記憶。





圖片來源:電影《小森林》




我們常常發現:家務做的更好的孩子,都心靈手巧,不但活計做得漂亮,用時也更短,這樣的孩子,多半成績也更好。


 


家庭里看似平常瑣碎的整理、清潔以及做飯洗衣,要做好其實並不容易。




它不僅需要孩子有耐心、有條理、肯動腦,還要有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


 


做家務的一點一滴的鍛煉中,無論勞動強度大小,孩子首先需要了解勞動的規範、規則;




繼而要把任務細化、羅列、歸納,在頭腦中規劃好統籌方法,再按部就班去做。




這一系列過程,是孩子理論聯繫實際的最好應用。


 


前段時間,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做客《今日說法》,她呼籲家長要給孩子多些選擇,宜疏不宜堵。







家長要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學多些運動,現在家和學校兩點一線,周末還要補課,神經沒興奮透的孩子更易出現心理問題。


 


而做家務的孩子,能隨時隨地轉換腦力和體力勞動,勞逸結合的調節,有利於孩子神經系統的發育。




 


3




從小做家務,孩子更有「眼力見」



 




哈佛大學有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

愛做家務與不做家務的孩子相比,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職場和社交場合,那些「有眼力」的人往往讓人很舒服。他們人見人愛,更容易收穫自尊和自信。


 


「眼力見」是指一個人對周圍人和物察言觀色的程度,能否一眼感覺出環境和氣氛中微妙的變化,並及時做出調整。




「眼力見」的培養,多來自於小時候的「做事」。


 


從小做家務的孩子,往往更「看事」。


 


鄰居奶奶的孫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奶奶總抱怨孩子「油瓶倒了也不知道扶一下」。





圖片來源:電影《地獄奶奶》





可嬌慣起孫子來,鄰居奶奶又身不由己。


 


四肢的懶惰直接催生了思想的「懶惰」,沒有經過勞動的訓練,潛意識裡,孩子並不覺得周圍的不妥和自己有什麼關係。


 


而那些從小做家務的孩子,因為用勞動和雙手跟環境建立了更緊密的鏈接,也對環境更有責任感,尤顯機靈。


 


父母不在意的小家務里,卻藏著鍛煉孩子的大機會。




過分疼愛孩子,不讓他們參與家務,是家庭教育很大的缺失。


 




4




如何讓孩子愉快地參與到家務中來



 




?讓家務成為家庭習慣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自曝,擔任總統期間他也經常會抽時間做家務事,主要是每個月付支票、修理房子和汽車、到超市賣菜,有時也會洗衣服。


 





而奧巴馬不但把家務當成習慣,還給兩個女兒列了9條家規:


 



1、不能有無理的抱怨、爭吵或者惹人討厭的取笑。


2、

一定要鋪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潔而已


3、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沖麥片或倒牛奶,自己疊被子,自己設置鬧鐘,自己起床並穿衣服


4、

保持玩具房的乾淨


5、

幫父母分擔家務,每周1美元


6、每逢生日或是聖誕節,沒有豪華的禮物和華麗的聚會。


7、每晚8點30分準時熄燈。


8、安排充實的課餘生活:瑪莉亞跳舞、排戲、彈鋼琴、打網球、玩橄欖球;薩莎練體操、彈鋼琴、打網球、跳踢踏舞。


9、不準追星。


 


其中有4條是和做家務有關的要求。


 


當人人參與家務成了家庭習慣,孩子自然而言就會承擔起做家務的責任。


 


?按年齡段為孩子列家務清單




2~3歲




自理

:學習自己吃飯,玩具分類並收好,學習自己穿衣、穿不繫繩的鞋子。


家庭家務

:幫助家長丟垃圾、抹桌子、遞東西。




4~5歲




自理

:獨立穿脫衣服;獨立洗手刷牙;獨立準備外出用品。


家庭家務

:幫助家長做簡單清潔,外出拎東西,獨自歸納房間物品,學習清掃等技能。




6~7歲




自理

:自己洗澡;獨立整理房間;獨自整理書包並準備上學物品,基本實現自理。


家庭家務

:學會掃地;操作簡單家用電器;學習疊衣服並歸類放好。




8~11歲




自理

:學會看管自己的物品;自己定時做事。


家庭家務

:家裡的大部分家務都可以獨自或者協助完成。


 


?允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做家務」


 


表姐女兒上小學一年級後,孩子每天自己整理書包。


 


小外甥女習慣按課表裝書帶書,而在表姐看來,把所有書都裝上,才能預防「丟三拉四」的情況出現。




表姐堅持己見,爭執之下,小外甥女賭氣不再整理書包,每天寫完作業,都要媽媽代勞「裝書包」。





圖片來源:電視劇《繼母與女兒的藍調》




有時候,允許孩子以自己的思想和方式去做,是鼓勵他們持續「做」下去的最好方式。


 


?適當時候,拉一把


 


對於家務,孩子不會無師自通。


 


枯燥的勞動,若搭配了有趣的方法,孩子自然會有激情。


 


比如,嘗試讓孩子用不同的辦法疊衣服,歸納整理時教孩子一些必要技能,這些都有助於孩子愛上做家務。


 


曾國藩說:





看一個家庭的興敗只看三個地方,其中一點就是看子孫有沒有做家務。


 


家務雖不起眼,但日復一日做下來,對孩子的鍛煉和塑造作用也不可小覷。


 


想要孩子更出色,千萬不要放棄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這些小機會,智慧的父母,快讓孩子「做」起來吧。




作者簡介:愛娃如命的中年少女媽媽,教育學出身,熱愛心理學,一手帶娃,一手寫字,報之生活以歌,寫盡育兒百態。



長按上方二維碼,

關注即可收聽下方全部音頻






- 小學生必背唐詩解讀 -




李白《送友人》


杜牧《江南春》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白居易《池上》


杜牧《清明》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賈島《尋隱者不遇》


王翰《涼州詞》


柳宗元《江雪》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劉禹錫《烏衣巷》


……



- 英文有聲繪本 -




棕熊,你看到了什麼?《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


別讓鴿子開巴士《Don"t Let the Pigeon Drive the Bus》



大衛不可以《No,David》


好餓的毛毛蟲《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


你是我媽媽嗎《Are You My Mother?》



野獸出沒的地方《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五個小南瓜《Five Little Pumpkins》



…………




- 中文有聲繪本 -





《接著,春天來了》


《蒲公英小豬》


《第四隻狐狸》



《小喬逃跑了》



《白色的小貓頭鷹》



《月亮跟著我們走》



《誰說烏鴉不會唱歌》



《鼴鼠和雪人》



《孵不出來的小雞》



…………


上千部兒童有聲繪本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長樹 的精彩文章:

讓孩子尖叫的神奇「魔術」,原來是這麼來的丨明日團
惡性事件後,我跪求所有家長:別再養那麼多「乖孩子」了!

TAG:成長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