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名家講堂:高冠華講解花鳥畫的創作與構圖實例(3)

名家講堂:高冠華講解花鳥畫的創作與構圖實例(3)

亂紅

 傳奇樂坊蕭演奏曲

傳奇樂坊 

00:00/05:13

高冠華(1915-1999),江蘇南通人。1949年後,在天津大學、北京藝術師範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任教 。 出版有《花鳥畫技法》、《高冠華畫集》。擅長寫意花鳥畫,是一位造詣深厚、功底紮實、修養全面、詩書畫兼長、頗具創意的花鳥畫家。

本素材摘錄自《寫意花鳥畫》,高冠華著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節選網路共享內容僅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

點擊回顧:高冠華講解花鳥畫的創作與構圖實例

八、白貓

這幅圖,一隻白貓爬在花園裡的假山石上,準備下山。先用小筆畫貓頭,再從頸到背、到左腿、到全身,都用淡墨、細筆、短線完成。通過平時對生物的理解、默記、想像,而後一筆一筆地表現出來。譬如:毛的形成和形態、結構乃至肥胖,必須詳詳細細地反映出來。最後大筆橫掃一筆,畫成貓尾。這筆必須生動洒脫,才能傳神。干後,略施淡赭,白貓工程,全部完成。

接著再用大筆調淡墨,分深淺,畫假山石,注意石塊的凹凸起伏和石分三面的皴法,要求把花崗石的質感和體積感表現出來。

干後,再畫爬山虎的藤,用筆調藤黃再調曙紅或胭脂纏藤點葉,帶濕勾筋。葉片的土橋村要有深淺,位置要有疏密,多少要主次才符合要求。

花鳥畫的「疏密聚散,穿插交錯」這八個字非常重要,貫穿在創作的全過程,稍一不慎,隨即導致失敗。必須時時留意才好。也可以說沒有一幅畫不接觸到這個問題。勾筋時用遇干透,須以清水濕潤後再勾。一片葉子,勾筋是成敗關鍵,要認真對待。本圖的重點要求:觀察默記形相,培養想像力。

九、葯囊

這幅畫是葫蘆,已變形。為什麼要變形?葫蘆兩邊的凹處相同,太整齊了,不美,所以要變形。變掉什麼?要把兩邊相同的曲線變掉才美。不變,不合中國畫錯綜美的要求,變成圖中的葫蘆。左邊的線較直,右邊的稍彎,就符合要求。後邊一個被葉子遮蓋住了,看不見整體,用著著變。所以變化不是任意變、任意畫就叫變形。應該變美,不能變醜才是變形的目的。

這幅畫,開手畫樹榦,用粗細不同的線畫干,到了一定的高度就停止。接著畫葉,葫蘆葉大,成熟時已秋霜季節,西風颯颯的啦!葉子已經不完整了,殘破不堪。先用大筆調墨,墨色要濃,濃淡兼施,才有變化、有厚度。兩三片破葉,大膽潑辣,無拘無束地畫好後,隨手纏藤。它是草本植物,纏藤時要注意用水多些,用墨淡些,切不可用重焦墨,才符合草本植物的特點。纏藤時注意纏繞性,如果平時多寫篆草書法,那就沾光多啦!

纏時還要注意疏密。本圖的樹根旁的兩筆藤梢起什麼作用?在構圖裡起到呼應的作用。也就是和作詩一樣,構圖時要講「起承轉合」。本圖收筆的兩枝藤和「葯囊」兩字的款相呼應,就稱之為合。不是一定兩物接觸才算合。一句話,「起承轉合」,就是上下左右能相互呼應。

最後著色問題:本圖的葫蘆著淡赭,也可著二綠。藤上著淡花青,墨線上潤色,使它渾厚起來。本圖重點在變形和構圖的「起承轉合」,要求認真學習。

十、菊石圖

這幅畫的主題是懸崖菊,從山崖上,下垂一枝野菊花,幾十朵金光閃閃的花兒,正在盛開,滿地清香,幽雅宜人。題上「年年簾卷西窗下,依舊黃花一徑斜」,多麼詩意盎然。這是從李清照名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中獲得啟迪而創作的。

這幅畫採用四個紙邊畫進的方法構圖,因此,大部分的面積是山石懸崖。從數量上講,菊花很小,數量不多,佔用面不大,但很突出,能作為主體出現。為什麼?主要黃菊花很突出,再配上的菊葉雖小,但都經霜後的菊葉,已經轉紅了,有傲骨之氣。清照詞人,南渡以後,家仇國恨和辛棄疾、楊萬里等都是愛國心切,壯志滿懷,一意收復中原。

畫面上有了紅黃兩色,就是以少勝多的關鍵所在。下面大磐石一塊,非常突出。石塊一大,力量無窮,象徵著他們的浩然正氣,天地長存。中間空了,補以叢竹,減少空白,既豐富了構圖內容,又增加了層次。可謂一舉數得。最後,磐石上的幾個題字和一方圖章,可以使左上角的實款,得到平衡,不是無的放矢。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畫藝術 的精彩文章:

一套傳世奇書竟造就了無數國畫名家!
榮寶齋畫譜:周思聰寫意人物欣賞

TAG:國畫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