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因一個頭骨,抗戰時期的國學大師竟被誣「吃人」

因一個頭骨,抗戰時期的國學大師竟被誣「吃人」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大批學術教育機構學者、師生被迫向長沙、重慶、昆明等西南地區遷徙。1940年,因戰事趨緊,同濟大學師生遷往川南古鎮李庄,繼之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中國營造學社等機構先後輾轉而來,一時間,眾多第一流學者和大批珍貴文物古籍匯聚李庄——這個被傅斯年稱為「在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

因一個頭骨,抗戰時期的國學大師竟被誣「吃人」(圖)1940—1946年在李庄的學者們。其中包括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營造學社等教育學術機構的學者、師生

在物資匱乏、環境艱苦、信息閉塞的長江古鎮李庄,傅斯年,李濟,梁思成,林徽因,游壽,董作賓、梁思永、童第周等當時中國第一流的學者面對飢餓、貧病、匪患甚至死亡威脅,守望相助、窮且彌堅。他們不僅遭遇過土匪的搶掠,還遭受過當地鄉民的懷疑、冷遇,甚至受到不懷好意的人身攻擊,從尷尬的對峙到和解與支持,其實是從「研究院吃人」事件開始的。

1940年,為抗戰炮火漂泊的學者們終於在偏僻的四川李庄得以容身。按照各自的工作計劃,在李庄板栗坳史語所三組的董作賓開始繼續整理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李濟整理陶片,梁思永做侯家莊大墓的研究;四組的吳定良整理殷墟出土的人頭骨,凌純聲、芮逸夫等則籌劃做少數民族風土人情的調查;一、二組人員也繼續研究自己的業務。如此一天天安靜地過去,可是出乎史語所人員的預料,吳定良與董作賓的工作竟引來了一場大麻煩。

從人頭滾落的箱子到失蹤的娃娃

史語所大批物資由昆明運往李庄板栗坳時,其中一批箱子專門裝載殷墟出土人頭骨。這批珍寶在宜賓轉船抵達李庄碼頭,再往山頂的板栗坳搬運,其中一箱不慎摔裂,盛裝的人頭骨滾了出來。抬滑竿的當地農夫見狀,大為驚駭,一膽大者迷惑不解地問:「這箱子里咋會有死人頭?」

史語所押運人員在痛惜之餘,一邊埋頭收攏頭骨重新裝箱捆紮,一邊沒好氣地答道:「不只是死人頭,連活人頭都有,你們這個樣子抬咋能行,摔壞了誰擔得起這個責任?」

幾名轎夫自知理虧,不敢爭辯,也不再繼續追問下去,但在心中有一個疑團始終揮之不去:這幫人到底是幹啥買賣的?為什麼箱子里竟藏著人頭?如果不是殺人越貨的勾當,哪兒會有這麼多的人頭骨一箱箱藏起?

隨著人頭骨滾落,疑問在轎夫心中盤桓,一種不祥的謠言像風一樣在李庄鎮大街小巷瀰漫開來:研究院開黑店吃人肉,箱子里還藏有將人殺死之後煮熟的殘骨和人頭……此種謠言如同暗夜的鬼火,由鎮內散播到鎮外,在長江兩岸幾十個村落飄忽流傳,搞得人心惶恐不安。

因一個頭骨,抗戰時期的國學大師竟被誣「吃人」(圖)史語所人類學組在李庄板栗坳辦公處陳列的體質測量標本多數是安陽殷墟發掘的古物

更加令當地民眾驚愕的是,自史語所在板栗坳開張之後,以董作賓為首的幾個研究人員,竟在牌坊頭廳堂將殷墟出土的甲骨,公然攤放在桌面上研究。而以吳定良為首的第四組人馬,更是把殷墟出土的可怖的頭骨,從封閉的木箱里取出,又是測量又是修補地反覆擺弄。有機會進入該室的當地人見狀,無不駭然。

一日,有一群當地農民的娃娃在板栗坳山莊內玩「躲貓貓」或謂「瞎子摸魚」的遊戲。一個小孩跑到僻靜的角落,將一隻特大號木桶的桶蓋推開一條縫,跳了進去。 「摸魚」的孩子們遲遲不能捉到這一漏網之「魚」,眼看天色已晚,便停止了搜索,各自散去。木桶中的小孩見長時間無人發現自己這條狡猾的「魚」,暗自得意之餘,想探出頭來看個究竟。他萬萬沒想到,這木桶又大又深,站起身踮起腳也摸不到桶沿,小孩開始感到大事不妙,驚恐中手腳並用拚命擊桶,並放聲大哭。

而這時他的家長正在板栗坳內外的山林曠野中搜尋,經一天一夜未覓到蹤影。有人突然宣布,那小孩肯定是被研究院的人吃了。於是,「研究院偷吃娃娃」的消息迅速傳播開來。

事有湊巧,就在「研究院吃人」的消息風傳之時,住在李庄祖師殿的同濟大學醫學院師生準備做人體解剖實驗。因室內光線太暗,他們在室外花壇之上搭了幾塊木板作為解剖床,當幾名教授和若干學生從室內抬著一具屍體呼呼隆隆來到花壇前擺放妥當,開始操刀解剖時,當地一位泥瓦匠正好在祖師殿的屋頂上做修繕工作。

此人見狀,大驚失色,一個恐怖念頭忽地自心中冒出:看來不只是研究院吃人,同濟大學也開始吃人了,眼前就是活靈活現的鐵證啊!想到這裡,泥瓦匠感到頭皮發麻,兩腿發軟,差點癱了。為了不被對方捉住吃掉,泥瓦匠迅速屈身弓背,順著房後的梯子悄無聲息地滑落到院外,溜之乎也。

因一個頭骨,抗戰時期的國學大師竟被誣「吃人」(圖)李庄鎮祖師殿

因了泥瓦匠關於自己「虎口脫險」的敘述,有人向丟了孩子的家長獻計:小孩在板栗坳丟失,很可能被研究院的「下江人」藏起來或已吃掉了,讓其直接找研究院的人索要小孩,如對方交出便罷,若拒不交出,就和他們拚命,把板栗坳史語所弄個底朝天,找出證據,把「下江人」全部逐出李庄。

丟小孩者聽了這一建議,急火攻心,顧不得多想,便召集親戚好友呼啦啦來到板栗坳,怒氣沖沖向史語所要人。李方桂、董作賓、李濟、吳定良等見對方來勢兇猛,呈咄咄逼人狀,開始就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待問明事情原委,甚覺冤枉,但一時解釋不清,同時又替對方著急。從對方敘述中他們意識到,小孩被當地土匪綁票的可能性很小,因為這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窮苦人家的孩子。小孩要麼掉入深井或山谷已經死亡,要麼困於哪個平時不為人注意的陰暗角落在苟延殘喘。

李濟想起了網球與方格探方,或被稱作「瞎子摸球」的當地遊戲。一個網球在一大片草地中不見了,誰也不知道它藏身何處。好幾個找球的人在草地上來回搜尋,就是找不到網球的蹤影。最後有個人想出了一個辦法:在草地上按一定尺寸划出若干方格,然後逐個方格依次尋找。結果,網球找到了。——這便是李濟前些年在山東城子崖遺址發掘中採用的「方格網式普探法」,後來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考古界普遍遵循的科學發掘方法。

想到這裡,李濟便想把考古學上的理論應用於這次現實中的「瞎子摸魚」,他真誠地向對方建議道:「你們以前的方法容易有漏洞,大家看是不是這樣,先把板栗坳分成幾大塊,你們十幾個人分成幾個小組,從南往北,一塊一塊,一個院子一個院子地搜索,哪怕是草叢中的一塊石頭、一根木頭,也要細心地晃一晃,搖一搖,搬一搬,探一探,看有無異常。如此走下來,效果可能會不一樣。」

對方聽罷,覺得合乎情理,便按照李濟的說法行動起來。大約過了三個小時,有消息傳來,丟失的小孩找到了。

由於李濟推薦「方格網式普探法」而讓家長找到了丟失的孩子,按理說對方應當表示感激。可是沒想到又橫生枝節,很快產生了「研究院的人把小孩抓了放到桶里待煮吃,後被發現未吃得成」的謠言。史語所的李濟、董作賓等人聽了,只是苦笑。他們沒有想到,此時當地一些受謠言蠱惑的無業游民、地痞流氓及部分工商失業者聯合不明真相的鄉民,悄悄設法對這些「下江人」施以顏色。

不斷發酵的惡性事件

先是在鄉民與研究院、同濟大學等機構的人員之間,建起了一道心理屏障,呈井水不犯河水之勢。倘有人路過史語所駐地板栗坳、社會所駐地門官田、中國營造學社駐地上壩月亮田,或李庄鎮內同濟大學所在的幾個學院,寧可繞行,不予接近。與此同時,在李庄鎮經營柴米油鹽醬醋等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商販,見「下江人」前來購買,無論對方出價高低,堅決不賣,弄得「下江人」尷尬疑惑又無可奈何。就在同濟大學與各研究機構人員的生活即將發生危機時,又一件奇特詭譎的事發生了。

這天晚上,板栗坳牌坊頭戲樓院對面山上一座草屋突然著火,史語所人員見狀,忙提了水桶臉盆,盛水前往撲救。就在這時,山頂突然傳來了喊聲:「不得了了!吃人了,下江人吃人了!吃人了……」寂靜山坳,墨色的天地間,這喊聲如同野墳亂崗中貓頭鷹發出的凄厲悲鳴,聞者無不心驚膽戰,驚駭莫名。

當此之時,川南一帶為防匪患,正實行保甲制度搞鄉村聯防,每家每戶都制有竹梆。倘一家發生不測事故,立即敲梆求援,相鄰各戶必須迅速取出竹梆跑到門外的高處或寬闊地帶予以敲擊,以示聲援。

當板栗坳牌坊頭對面山坡草房著火,凄厲的喊聲響起時,四周鄉民大驚,紛紛拿起竹梆奔出家門,連敲加喊地向板栗坳方向狂奔而來。當地民團、警察、保安部隊聞訊,立即操槍持械將板栗坳張家大院圍起來。在熊熊火光映照下,吵鬧中史語所的人差點被一群不明身份的人趁夜色扔入火中當北京烤鴨燒了。幸虧當時駐軍周勛團的一個連趕來,與當地警察一起制止了這群人的行動,研究人員才幸免於難。

第二天,「下江人」吃人的謠言,由李庄很快傳遍了祭天壩、宋家山、牟家坪等鄉鎮,接著又在長寧、慶符等縣傳開。研究院幾個所的工作人員、家屬及同濟大學師生,被置於十分危險的境地。李方桂、董作賓、李濟、梁思永以及社會所的陶孟和、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等人,意識到問題的複雜性與嚴重性,決定電告傅斯年和教育部,把近來李庄發生的所謂「吃人」謠言及頗感蹊蹺的事情逐一彙報。

傅斯年接電,認為事關屬下和家眷的人身安全,必須加以防範,遂立即把情況報告給中央研究院代院長朱家驊,同時向教育部、內政部、國防委員會等相關部門做了報告,並表示自己決不做甩手掌柜,要親臨李庄與地方政府一道處置此事。於是,傅斯年辭卻繁忙的公務,乘坐民生公司的「民望」輪由重慶溯江而上,向李庄駛來。

就在傅斯年奔赴李庄之時,國民政府內政部向四川省政府拍發電報,其中有「前方在抗戰,後方搗亂」等語,下令省政府與宜賓專署配合當地政府和駐軍整治李庄的社會秩序,讓內地遷來的各學術機構、學校有個安靜的工作、學習環境,同時穩定抗日後方的局勢云云。

冷寅東來到李庄,立即於南華宮大殿召集鄰縣縣長,鄉鎮長,民團、聯防頭目,駐軍首領,中央研究院方面的李方桂、李濟、董作賓、梁思永、陶孟和,中國營造學社的梁思成、劉敦楨,以及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等各色人物開會。席間,傅斯年贊同鄉紳羅南陔的建議道:「共黨分子搗亂倒未必,對那些唯恐天下不亂者整治一下是必要的,但不要太過,打擊面不要過大。最主要的還是中央研究院和同濟大學要多做些公開的宣傳工作,這方面的事由我和同濟的周校長商量來辦,其他的事冷專員與大家多幫忙。」

因一個頭骨,抗戰時期的國學大師竟被誣「吃人」(圖)傅斯年,著名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教育家,學術領導人。五四運動學生領袖之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創辦者。

由於傅斯年特有的霸氣,行署專員冷寅東及其他人紛紛表示贊同。會議決定將板栗坳著火的那天晚上,帶頭呼喊「下江人吃人」與「研究院吃人」等不懷好意者,連同他的一群狐朋狗友,外加聽信謠言不能自拔並為之大張旗鼓煽風點火者全部抓捕關入監獄,其他已經抓捕但情節輕微者予以釋放;史語所與同濟大學方面儘快籌備展覽會,以實際行動消除謠言。

大師的危機公關:揭開「吃人「的秘密

1941年6月9日是中央研究院成立十三周年紀念日,展覽會由史語所代理所長董作賓總負其責,文物展品則由各組自行籌備。以考古發掘為特長的三組,在板栗坳比較寬敞的戲樓院展覽殷墟發掘的甲骨;四組則在吳定良指揮下,在「田邊上」辦公室展覽殷墟出土的人頭骨;史語所善本圖書館也部分開放,讓來者參觀。因牌坊頭室內有木壁,上面掛上研究人員手繪的圖畫以示說明。

為了儘力將展覽做大做好,讓不同層次的人都有了解,開幕前幾天,董作賓就著人與當地政府聯繫,派出專人四處張貼海報。從李庄到南溪,從南溪到宜賓,甚至南溪下游的江安、瀘州等地,廣為張貼。在文化生活極度貧乏單調的川南地區,人們看到海報,對海報上那聞所未聞的消息倍感新鮮、刺激,遂奔走相告,扶老攜幼,紛紛沿水路和條條山道向李庄雲集而來,以便目睹「真人頭」的容顏。展覽尚未開始,在李庄鎮內和板栗坳就聚集了幾百名專程從外地趕來的男女老幼,翹首以待。

因一個頭骨,抗戰時期的國學大師竟被誣「吃人」

(圖)位於板栗坳的中研院史語所圖書館舊址

6月9日,紀念會暨展覽會於上午9點鐘正式開始,主會場設在板栗坳最大的院落牌坊頭,由董作賓主持,資格最老的社會所所長陶孟和首先發表演講。

陶孟和向眾人介紹了中央研究院的成立概況、工作性質及對科學的貢獻等,具體到社會科學研究所時,說:「我們每一個人大都生長在一個地方,而關於生長地的情形知道得並不詳細,更不必論全中國了。我覺得我們中國各地方人,互相隔閡,所有一知半解者,亦不過一個小的方面,卻不是社會之全體。」最後,陶孟和談到社會所的學者,將儘可能地多做些調查研究,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並根據戰時中國各地不同的特點,多做些鄉村生活、農民生活的調查,以利於整個社會共同進步云云。

陶孟和演講完畢,由吳定良接著演說。吳定良著重就人頭骨研究的目的、意義、內容、方法等,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了多角度解釋。吳定良在說到研究人頭骨的意義時舉例道:「對於屍骨的研究,還可以幫助警務人員偵破疑案。比如說,前幾年,在我國北方一個山區,曾發生了這樣一樁案件:在深山的一個山洞裡,發現了幾具屍體,屍骨已經散架,混雜在一起。警察發現,其中有具屍體左手中指骨上套著一枚金戒指。偵察人員查出有三個頭骨,說明死者是三人。他們對屍骨加以鑒別、分類,結果證明那金戒指是屬於一具女屍的,根據骨骼的特點,他們測出了這具女屍的身高。另外,還根據女屍的牙齒估計了死者的年齡。在查明了死者的性別、年齡、身高、左手中指戴一金戒指這些特徵之後,破案就有了線索。半年之後,這樁疑案終於被偵破。原來死者生前三人結伴同行,到城裡走親戚,在山中小道上被早有埋伏的盜賊劫殺,之後將屍體拖進山洞藏匿起來,直到一個砍柴的少年到洞中捉野兔時才發現。」

吳定良的演講受到與會者熱烈歡迎,得到眾人的高聲喝彩。待之後的李濟等幾位學術大佬演講完畢,將近中午12點鐘,應邀前來的嘉賓開席吃飯。據石璋如回憶,由於是在戰爭歲月,物資供應困難,物價高昂,史語所準備的「菜肴很簡單,類似流水席,大概一點(鍾)就散席了」。

午餐過後,董作賓、李濟、梁思永、吳定良、芮逸夫、石璋如等分別來到展室,為觀眾擔當解說員。除了安陽殷墟發掘的頭骨、甲骨外,展品中還有遠古人類骨骼化石和恐龍等動物化石,古代兵器、甲胄以及專門用來祭祀的大型青銅器,另外還有明清字畫摹本、國外的出土文物模型等。

為了造出一種具有強烈衝擊力的聲勢,在展出板栗坳的展品之時,同濟大學在校長周均時指示下,由醫學院組織,於李庄鎮內祖師殿廳堂舉辦了「人體解剖展覽」。許多年後,參觀過這個展覽的原南溪縣團練局局長洪漢中之子洪恩德,對當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洪氏曾回憶道:「同濟大學醫學院在祖師殿的展覽開始後,許多老人拄著拐杖,領著孫子,同年輕人一道進去參觀。展覽在醫學院解剖室擺設,這個解剖室其實就是大殿的廳堂,房子很大,很寬敞。

一進門,就看見兩邊各放一個骨頭架架,當地人稱精骨人。旁邊有各種人骨,那骨頭有的白、有的黃、有的黑。再裡邊有心、肺、脾、肝、腸子等人體內部器官。五臟用藥水泡起,腸子是花花的。再後面還泡著幾具男、女、兒童等大小不一的屍體。裡邊有解說員,可以去詢問,膽大的還可以伸手在人骨上摸一摸。裡頭的醫學教授和同濟的學生拿著手術刀,在一個木案上割屍體,有的教授指著一個部位說,這裡容易得什麼病,那裡得什麼病,要是得了這種病,就要到同濟大學醫學院門診部去看,如果治不好,就到同濟大學在宜賓開設的醫院去治。

教授們這一說,有些老人當場就說自己可能有這種病,求教授給他們看,教授們也就當場看起病來。看到這個場面,好多老人感慨不已,說活了大半輩子,白活了,連自己的身體都不知是咋回事,這次大開眼界了,不白活了一場。有外地來的人,說看了之後明白了許多事,這大老遠跑來,不虛此行。也有些膽小的,看後害怕,嘔吐,吃不得飯,晚上做噩夢。這些事情被當作故事講起,很快在四鄰八鄉傳開了。」

由中研院與同濟大學兩家分別在板栗坳與祖師殿舉辦的展覽,轟動四方,並作為川南一個重大的文化事件載入史冊。當時的新聞媒體如《中央日報》《新華日報》等報刊,都分別做了報道。據洪恩德根據自己在李庄的所見所聞回憶說:「展覽過後,群眾對中央研究院和同濟大學,由誤解變為理解,全部擁護了。做生意的說『下江人』不吃人,他們買什麼就給他們送去。有的說『下江人』有錢,沒有當地人摳門,不太跟生意人計較,農民們聽了就很樂意賣給他們東西。鎮上有人生了病,也找他們看,關係好得很。」

▌摘自《那時的先生:1940—1946中國文化的根在李庄》,有刪減,岳南(著),中南博集天卷出版社授權合作稿

作者寫於2016-07-1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收視率高的後宮劇多為清宮戲,且清帝的主角多是乾隆
遇到恐怖襲擊,你該怎麼辦?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