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慈悲喜舍,如何應用到修行和生活 廣獻法師開示

慈悲喜舍,如何應用到修行和生活 廣獻法師開示

01

常住三寶慈悲,各位法師慈悲,各位同修慈悲,阿彌陀佛,大家早上好!

前幾天我們分享了懺悔、發願、行持。我們學佛學佛菩薩,就是因為佛菩薩有慈悲之心,所以有這麼多的眾生去拜、去學。我們修行當中,都應該以他們為榜樣。

佛教裡面:慈悲喜舍,稱為四無量心。無量,是形容詞,是很大的意思,也是普門的意思,普度、普遍的意思。

我們學佛的人,經常說:給人慈悲,給人方便,要捨得。

慈悲喜舍,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經常也會看得到。但我們應用來對治自己的時候,就不存在了。

所以,我們跟佛菩薩才有差別;我們修行才沒有進步,修行才沒有改變。因為能幫眾生乃至幫自己的,只有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才能真正令自己改變。

慈能與樂。我們為什麼要拜佛菩薩?因為我們很虔誠的把自己的困難,把自己的快樂,把自己的障礙,告訴佛菩薩。他會沒有分別、平等對待來幫助你。

他不因為我是出家人他就幫助我,你是在家人他不幫你,佛菩薩對一切眾生平等。所以四無量心就是能給眾生帶來快樂。

我們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他的願力: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就是平等對待。

悲能拔苦,我們皈命的時候:當下共同拔除一切業障根本得生凈土陀羅尼。

陀羅尼啊就是梵語,就是極樂的意思。它比世間所有的快樂都殊勝,是沒有辦法形容的,所以就沒有翻譯過來。

我們來這邊,每天懺悔念佛為什麼可以改變?因為具足慈悲。悲無量心,能拔除一切障礙。這是悲無量心的功德。

02

喜是什麼呢?就是保持開心快樂,這個是內在的。

外在的就是像普賢菩薩所說的那樣,隨喜功德、恆順眾生。

因為佛菩薩要給眾生帶來快樂,我們學佛菩薩,就要想辦法,給我們的家人同修、親戚朋友,帶來快樂。

給他們快樂了,諸佛就歡喜了。所以普賢菩薩說,給眾生歡喜,就給諸佛歡喜。

那我們在家裡頭,給家人歡喜,我們老祖宗就歡喜。家和萬事興啊,我們的老祖宗都不希望我們的子孫後代,整天打打鬧鬧。

所以喜無量心,一方面是外在,要給別人帶來快樂;一方面是內在,自己要帶來快樂。

我們念佛,歷代祖師在強調的一個什麼?「至心信樂」。

至心是什麼呢,專一啊。不專一不行,一定要專一。專一的同時,還要相信自己、相信佛菩薩、相信善知識。這樣就成了相信佛力、他力跟自力。

光信還不行,還要開心快樂。這樣你念佛才能至心,才能專一,你才有功德。

如果我們在這邊念佛很痛苦,那你念的是痛苦的佛啊。你念著痛苦的佛,你的痛苦怎麼能消除啊?是消除不了的!所以要開心快樂的念好一句佛號。

喜,在我們生活當中非常的重要。

03

我們好多同修啊,到處去求,到處去問:

「我的小人怎麼那麼多啊?師父啊怎麼辦呢?為什麼人家那個小鞋給我穿啊?為什麼我人緣那麼差?大家都不喜歡我。為什麼我的家人老是跟我作對?」

這是我們生活當中都碰得到的,而且都很希望解決的。

實際上這都是你自己造成的,因為你沒有喜悅,因為你不開心,因為你不快樂,所以你給人家的能量全是負的。人家一看到你的苦瓜臉,「這個人運氣不好,要遠離他。」

我們的運氣從哪裡來啊?從喜悅,從開心,從快樂來。你開心、你快樂,你的運氣就會改變。

你心浮氣燥,不能沉澱下來,就會全是煩惱。

我們談君子,他都是淡定平靜開心快樂。你不管怎麼誹謗,怎麼說他,怎麼損他,他都無所謂,還是保持一顆平常心,還是每天開開心心過他的日子。

我們跟君子交往的時候,覺得他不可交,很敬畏,很害怕。

但你親近他的時候,覺得這個人挺好的,這個人很好講話,這個人能給我帶來正能量,能給我內心暖暖的。這是喜悅的功德。

聖人與凡夫的差別就在這裡。君子,誰都想跟他交往。

所以,你能保持喜悅的心,你的人緣會不好嗎?!你的人緣肯定會改變。

肯定人見人愛,人見人開心,所以這樣才真正的升起無量心。

04

那「舍無量心」,「慈悲喜舍」中的「舍」是什麼意思啊?布施、供養。

我們都覺得比較簡單,布施跟供養都是外在的東西。這是我們凡夫做的,凡夫想的,凡夫認為的。

我覺得:我把我的財富布施給你,我就施捨給你了,這就是布施。我告訴你要常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我對你法布施了;我送你一本經書,就是我對你法布施。

我們都這樣認為,都是追求一個表面上的東西:把自己最好的東西供養給佛菩薩,就是供養了,我就是捨得了。

所以我們修布施,修供養,修了這麼多,改變的不大。

因為你有個執著的心:你覺得,你布施了會比別人更厲害。你覺得,你布施的功德會無量無邊。這樣你才去布施。

所以你永遠記得,去年我做什麼功德,我明年可能還想做一點。都是在表層的東西上用功夫。

但是佛菩薩,他舍的時候,就是舍他的忍辱,舍他的尊嚴,舍他的傲慢,舍他的貪嗔痴慢疑。所以他才得到「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才有這樣的功德。

所以我們布施,三輪體空功德最大。什麼叫三輪啊?時間、地點、人物:

我在哪裡做過;什麼時候做過;我給誰做過——對象。

三者都不存在的時候,就好象水過無痕,過完了就不留下來,不執著,這樣功德最大。

如果記著「我去年做了,我今年還做。我去年在哪裡做,我幫助誰了。」這樣的話就是執著。

喜舍這個「舍」,最主要是對內在的。

我覺得我比別人厲害,別人都不如我,所以呢,我講什麼都是對的。在家裡面是這樣,在單位也是,跟同修也是,跟朋友也是。

如果你一講他,他就認為「你是不給我臉,傷害我的自尊。」他認為,「我幫助了你,你幹嘛還有意見?」

所以我們處處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別人呢矮我半頭。以這樣的一個心態,去面對所遇到的人和事,我們才有各種煩惱。

如果我們覺得所有的人都比我厲害,那人家說什麼你就能聽得進去,你就不會生煩惱。

當你不生煩惱,你聽進去了,後面你再把這個喜悅布施給你的對象。這才是真正的法布施。因為別人從你身上,得到都是慈悲、開心、快樂,而不是從你身上得到痛苦。

05

所以慈悲喜舍四無量心,諸佛菩薩都具備,諸佛菩薩都在修,諸佛菩薩都在用。

而我們呢,只拿它掛在那裡,掛在房間,掛在辦公室,掛在佛堂後面,掛在嘴邊,沒有放在心裡,不懂得怎麼應用。

我們很多人學佛都不懂得慈悲喜舍,是四無量心。

我們要轉變,要具備這四個字。不具備了,你學佛都是在門外遊盪,進不了門、進不了家。所以我們學佛就要學會四無量心。

實際上慈悲喜舍很簡單,沒有那麼複雜。

第一、要給人家帶來快樂;第二、人家有困難,我要給他解決;第三、每天要保持開心快樂。

然後看人家開心快樂,我要隨喜讚歎,把自己的開心快樂傳遞給別人。

還要把別人都當成佛菩薩,把別人當作都很有能力的,都很發心的,把我們自己的貪嗔痴慢疑通通的舍掉。

然後覺得別人都具備了慈悲喜舍,我都聽從他,跟他學習。儒家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所以每一位同修,每一位家人,都可以做你的老師啊。

那你有什麼傲慢哪?這樣做,別人的優點,你都學會了;自己的缺點,你全丟掉了。你是不是很厲害?

所以我們一定不要想:我要多強大多厲害,我一定要去學什麼學什麼。然後學了一大堆,像垃圾一樣丟掉了。

所以真正的學習就在生活當中:看別人的優點,把別人的優點融入到我們生活中,什麼問題都可以解決,這是慈悲喜舍的功德。

06

我們學佛就學佛菩薩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我們學佛不是搞研究。

歷代祖師示範很多啊:佛學的理論很高,高知識分子不一定能成道,不一定能了道,但是有掃地僧、做飯的得道了。

公案有記載:有一個掃地的,沒有文化,記憶力特差,叫他念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唄咪吽」。叫他掃一下地就念一下,但是他記不住。念成了「嗡嘛呢唄咪牛」,但後來他卻成祖師了。

我們講的這麼多也沒成祖師,就是這個原因。

禪宗裡面,歷朝歷代以來,公認蘇東坡才高八斗,沒有幾個超過他的。但他跟佛印禪師論法的時候,為什麼每一次都輸掉?

修行是看佛怎麼做,跟著去做。

掃地僧,或者佛印禪師,都是學佛。蘇東坡搞的是佛學研究。要離苦得樂,就要學佛,佛怎麼說我們怎麼做就可以了。

我們講的最多的,是依教奉行。很多人不理解,認為法師不慈悲。

但連最基本的依教奉行都做不到,你怎麼能改變呢?只想從法師那裡、善知識那裡,得到什麼好處,你怎麼得到呢?得不到的。

佛菩薩都給不了你,何況是法師?法師跟大家一樣,都要以這個心跟佛相應。

我們學做什麼都有原因,師父讓你這樣做,就有這樣的原因。好象去學校讀書,老師這樣安排是有老師的原因。如果你認為不行,你已經是老師了,不用去學校了。

大家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改變工作環境,人緣環境,家庭環境,要用四無量心來對照。

這樣什麼都可以解決,什麼都可以圓滿。不光在這裡用得到,生活才是第一道場,要把第一道場建立好。

講於金湖縣大佛寺

2018年9月22日

源:金湖大佛寺

一句佛號的功德 仁煥法師開示

感應錄:身患重病的丈夫往生極樂,精神病兒子自然痊癒

學佛有問必答:父母祖先造罪,是否影響子孫後代?

為什麼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仁煥法師開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驛站 的精彩文章:

如何學佛才是標準的 仁煥法師開示
一切障礙都是助道的因緣

TAG:驛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