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紅旗渠:懸崖上的人工天河,太行山上的豐碑,削平1250座山頭

紅旗渠:懸崖上的人工天河,太行山上的豐碑,削平1250座山頭

紅旗渠,是一個人工修建的灌渠,位於河南省林州市,林州處於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處,歷史上嚴重乾旱缺水。

據史料記載,從明朝正統元年(即1436年)到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共514個春秋,林縣發生自然災害100多次,大旱絕收30多次。有時大旱連年,河乾井涸,莊稼顆粒不收。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乾旱嚴重到"人相食",在這514年里人相食5次。

元代潞安巡撫李漢卿籌劃修建了天平渠,明代林縣知縣謝思聰組織修建了謝公渠,但是這些工程也只解決了部分村莊的用水問題,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林縣缺水的狀況。

20世紀60年代林縣(今林州市)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稱之為"人工天河"。

紅旗渠工程於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歷時近十年。

該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紅旗渠總乾渠全長70.6公里(山西石城鎮-河南 任村鎮 ),乾渠支渠分布全市鄉鎮。

據計算,如把這些土石壘築成高2米,寬3米的牆,可縱貫祖國南北,繞行北京,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

紅旗渠修建10年當中,先後有81位幹部和群眾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其中年齡最大的63歲,年齡最小的只有17歲。

紅旗渠是黨和人民刻在太行山岩上的一座豐碑,紅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的傳家寶。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林州人民不斷賦予紅旗渠精神新的內涵,將中華民族艱苦奮鬥的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結合起來,譜寫了氣壯山河的"戰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創業三部曲,實現了林州由山區貧困縣向現代化新興城市、生態旅遊城市的跨越。

這項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工程中,鍛造了氣壯山河的"紅旗渠精神"。紅旗渠已不是單純的一項水利工程,它已成為民族精神的一個象徵。你不打算去看看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楓頻道 的精彩文章:

導遊再三告誡:在泰國旅遊,男人不要和主動靠近的人妖做這種事
沉睡了500多年的少女:世界上最為完整的木乃伊,頭髮依舊烏黑

TAG:海楓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