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九月走了十個名人!不奇怪:天地陽氣衰,人間多病災

九月走了十個名人!不奇怪:天地陽氣衰,人間多病災

(本文為「文君然文化工作室」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實用中國養生全書》、《中華養生長壽大典》

列位看官,今天是2018年的9月30日,九月份的最後一天。

如果再沒有壞消息傳來,我們可以說,在這個令人悲傷的九月份,一共有十位文藝界的精義離開了我們:

9月7日,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常寶華去世,享年88歲。

9月7日,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國去世,享年77歲。

9月11日,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去世,享年84歲。

9月15日,著名表演藝術家朱旭去世,享年88歲。

9月19日,蒙古族音樂人布仁巴雅爾去世,享年58歲,從此世上再無吉祥三寶。

9月21日,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劉文步去世,享年82歲。

9月28日,搖滾歌手臧天朔去世,享年54歲。

9月28日,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張文霞去世,享年82歲。

9月28日,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師勝傑去世,享年66歲。

9月29日,口琴演奏家黃毓千去世,享年83歲。

也許看官會心生疑問——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文藝界名人在九月離去?老天爺這是想要做什麼?另一個世界裡,難道要籌備一場文藝晚會?

今天,本訂閱號想要和您聊一個觀點——用祖國傳統醫學天人合一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現象發生,其實一點都不意外。只顧過,因為這些人在當代中國有著廣泛的影響,所以才顯得特別令人矚目,令人深思。

用中國傳統養生學的角度來說,秋季意味著體內陽氣的收斂,陰氣的上升,意味著人體氣血津液分配的重新調整。

也就是說,對於生命而言,秋季本來就意味著動蕩和不平衡。

我們都知道,從秋分開始,白晝逐漸縮短,黑夜逐漸延長。天地間溫煦、振奮的一面開始衰減,安靜、內斂、收攝的一面開始增加。人作為自然界的一份子,也會有相應的變化,即體內陽氣的不足,陰氣的上升。表現出來,就是到了秋天容易精神不振、情緒消極,秋乏(不愛動彈)。

另外,人體陽氣的衰減,也意味著免疫力的降低。所以到了秋天的時候,隨著早晚溫差的改變,我們就容易感冒。很多人在這個時候要病上一場。

秋季,腎精以及其他臟腑之精開始趨於斂藏,不再像春夏之際那樣充盛。這和自然界的草木凋零是一樣的。於是,我們臟腑之精的氣化功能開始減弱,表現出來,就是臟腑功能的減弱。許多慢性病,心腦血管疾病,包括腫瘤等惡性疾病,都容易在這個時候發作、加重。這是人體精氣收斂、減衰的必然現象。

總而言之,人是自然界的一員,我們的身體不可避免地受大自然的影響。我們會和自然界的所有動植物一樣,出現生命周期里的低谷。也正因如此,很多慢性病患者,把「熬過這個冬天」,看做一種成功,和值得慶幸的事情。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秋冬季節因病去世的人扎堆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用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這是自然界生命周期規律的體現,我們無需過於意外和感傷。

話雖如此,我們畢竟都希望迎來下一輪春暖花開、草長鶯飛。所以,我們就要考慮,如何平安地讀過秋冬二季。

1,保暖,尤其是老年人,保暖是第一位的。

秋冬季節的溫差變化和低溫刺激,是傷人的重要手段。許多老年人會在這個時候患上呼吸系統疾病,如肺炎等等。老年人秋冬季扎堆去世,很大的一個因素就是肺炎。

2,堅持用藥,調攝用藥劑量。

從前服用降壓藥等藥物的慢性病患者,秋冬季節要注意監測身體指標,根據情況調整藥量。因為從臨床來看,秋冬季節,血壓等往往會出現波動。

3,養津妨燥。

秋冬季節,氣候乾燥,容易傷害身體陰津。所以,我們應該注意多喝水,切不要在特別口渴的時候才喝,而是要平時少量常飲,令陰津保持充足,避免血液粘稠。

4,運動有節,不可過勞。

在自然界,很多動物都「冬眠」。我們人不會這樣。但是到了秋冬季節,我們卻應該減少大量的體育活動,避免大量的體力勞動,從而保護精氣不外泄。

5,情緒平穩。

秋冬二季,人體氣機偏於收斂內藏。斂藏的另一個解釋,就是平穩。因此,這個季節里,我們不要大喜大悲,不要情緒激動。這些都是有失於斂藏的行為。保持情緒平穩,可以讓氣血平和,不出現大的波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男子壯年「精氣用盡」有先兆:一看臉,二看腿,三看尿
少年戒色,中年戒斗,晚年戒強:守好三戒能長壽!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