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金丹大道修鍊基本法則 4

金丹大道修鍊基本法則 4

關注一下,更多精彩等著你!

1、增強精力:疲勞與否均可以練,以便精力充足,方法是利用滿吸的呼吸形式。當吸氣完畢後意念注意到會陰,而後上升上升到肚臍的深部,停留在此處,停留的時間一般要達到10-14秒以上。如果加上意念在肚臍中轉一下,正轉反轉均可,則更好一點。當有了一定基礎以後(即停留14秒不覺得憋得慌了),再加一個短促的吸氣加發「嘶」字音,舌尖抵住門齒,做是會覺得丹田一鼓,這即道家的「倒吸嘶字加氣罡」,即吸氣加罡勁。用此法可增加精力。若有意識地同時將肛門、會陰一收一縮,效果更好。如願配合姿勢,吸氣時抬手也可以。忍不住14妙時,則先不要發嘶字音。做此功法需選擇空氣新鮮的地方。

2、增加腦力:頭腦疲倦時及平時學習中均可用此法。也與上述方法有相同之處,但不停吸。具體方法:用滿吸法,吸氣時腹部膨脹,當胸部張開,肺底、肺中、肺尖充滿後稱滿吸。爾後頭上台後仰,直到不能抬時,隨吸氣意念從前頭到後枕部再繞至鼻,一個吸氣在裡面繞三圈半,停在百會穴深一寸處,此時意念「頭腦清新」(心念),百會處會覺得動一下,呼氣時慢慢還原。此法可在開始看書時做,也可在學習半小時後做一次,養成習慣,不僅可以提高記憶力,思維能力也會增強,做完此功倍覺頭腦清醒。如每次練功收功時做一次效果會更好。這種呼吸法每次做3--5個就可以了,做多了氣沖的可能會不舒服。

3、增強勇氣:有些人膽小、不敢走夜路,碰到悲慘景象難受,精神對外界刺激承受能力小,有人甚至呆著就有恐懼心理,這屬於肝膽氣、腎氣虛弱的表現,除以內臟著手外還要從神經著手配合呼吸調理。方法:用滿吸法挺胸吸氣,一個吸氣當中加上幾個強度,一般一個吸氣用三股吸氣吸氣辦法,吸完後忍住氣,不得少於10秒,一般14以上,20秒則更好,呼氣時發「啊–」字音。膽小的人如果想增強勇氣,吸氣時發短促的「嘿」字音,餘氣再慢慢吐出。一般連續練7-10口氣,最少不低於5口氣。這是降氣法,可以充盈腎氣。注意要在沒人的地方練,集體練功會影響別人。

4、祛除害羞怯弱心理:有的人在人多的場合說話臉紅,有的人上台說話手心、腋窩續而臉紅汗出,有的人不敢去和生人辦事,有的人性格太內向,過於壓抑,這是心、腎陰虛的表現,如何改變這種氣質而使性格開放點,辦法是自然吸氣。吸氣時收縮肛門與會陰,吸滿後用力吐氣,一口氣分三次吐,吐完後不要馬上吸氣,最少停5-7-10秒。呼氣時加上發「撐」字音,發音時舌尖頂貼於上顎,同時意想把自己撐大,發三個「撐」字音後口腔唾液出來,閉住氣咽掉再吸氣。現在平時練可以,遇到事情膽怯了,練幾個這種調息,情緒就平穩了,自己精神鎮靜,氣機充足,說話表達就準確了,做事就順利了,其實有些事,並不是事情本身難辦,而是自己覺得難辦,把自己的氣給拴住了。用此法呼氣發「撐」字時把自己撐起來,就(情-青+術)頭了 。

5、克服驕傲:有的人總想表現自己、總想自己知道的多,含不住,體內有點興奮度就受不了,不自覺地用語言把這能量散發出來,這也是不健康、心陰虛的表現。辦法是用自然呼吸,吸氣時不要舌抵上顎,而舌抵下顎,吸滿了停5~7秒。呼氣是舌抵上顎,要慢、要細、要弱、要含胸、低頭,這樣任脈的氣容易往下降。總的說是多吸少呼,意即吸氣時意念緊跟著,呼氣時意念輕點,往往有不少愛表現的人平時就喜歡昂頭闊步、神氣十足,這是心陰不足,任脈下不去的緣故。如督脈升起來降不下去,或任脈升的多自然會出現血壓高,若不是病態,從小習慣了,就會愛表現自己,把氣往上沖,過不去,任、督二脈交通不了,多餘的能量就從嘴裡放出來,這是任脈降不下來的緣故。用多吸氣把氣補起來,吸氣時慢一點使裡面充足,再含胸低頭,把任脈氣降下來,氣從正常道走了,虛也補了,往上升的逆氣也降下去了,任督二脈就容易平衡了。

6、快速入睡:當你要睡之前做幾個調息,側卧、仰卧都可以,坐著想睡也行。方法是先從意識中發出睡覺的指令,而後慢慢吸氣,腹要放鬆,不要達到滿吸,胸微微一動,張一半就可以呼氣了,呼氣時默念「喝、哩(li)」音,同時配合意念從印堂深處向上一轉,從眼球分開向下一落,從兩乳頭一直到湧泉,做幾個呼吸,做不完即可入睡。此法有似於催眠術自我催眠,睡不醒的再用增強精力的辦法。

7、治懶惰不想起床:取急促呼吸法,用風呼吸沖兩個頭角,急促的兩吸,憋住10秒鐘以上,再呼一次,使頭腦清醒。

8、克服飢餓:用滿吸呼吸法,先搞一呼一吸,到第二個吸氣完了舌頭一裹再唾液一起咽下,,沒唾液就把氣咽下(咽不好可能會打嗝),這時用手在胃部順時針揉一下,一般咽五口氣肚子就鼓了。注意,咽下去的是空氣,但不是空氣在起作用,一方面咽下的氣內有真氣元氣,通過消化道壁進去使裡面生命力更強,從西醫講,吃進空氣,胃撐起來,飢餓感就沒有了。揉後不僅不餓,精力還會好些。作體力勞動飢餓時吃5~7口氣就可以挺起腰來。過去吃氣還背天干地支,看起來很神秘,實際上是讓你精神集中,延長時間。懂此道理就自然吸氣,呼氣完了咽氣,如果不舒服,做幾個自然呼吸法,然後再做此呼吸法。

9、身上沒勁:吸氣膨脹後先勿滿胸,而是收縮肛門、會陰,這樣做相當於隔膜往下壓,會陰、肛門往上擠,挺在這不再擴胸。關鍵是上、下兩層氣集中肚臍處,意念集中在肚臍深處一寸半處,可以消除疲勞。

10、食欲不振:兩手置於兩肋,手心向上,吸氣時自然呼吸,呼氣時發「哥」字音,左臂不動,右臂往下降,掌心往內到肚臍,吸氣時再從肚臍沿帶脈到章門,轉掌心向上,上升到期門,回原位。發「哥」字音把肝膽震動,膽汁就出來了,甲己合而化土,胃功能就起來了。甲木已土相合起來,土寄木而達,胃功能究好了!

作者:龐鶴鳴

靜坐禪定的修練

(轉載)金丹大道修鍊基本法則 - 寒山飛虹 - 寒山飛虹

1.入禪定的條件

修禪定的方法有很多種。按照我們佛教的禪定修法,不管修哪一種禪定,都要進入初禪、二禪、三禪和四禪這樣漸進地修上去。要入定,就要具備一些因緣,就是當時要離五蓋。所謂五蓋是:昏沉、掉悔、嗔、疑,還有貪慾。當這些煩惱沒有現前的時候,如果修法正確,都有機會入定。如果有這些煩惱在的話,就很難入定。除了煩惱的因緣之外,我們身體上有某些障礙,也會影響我們入定。

初禪的覺受

要入定,首先要有入定前的一些覺受。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的身心都很舒適,修法又很正確,那麼,他要入定之前會產生輕安的現象。即全身非常舒服,一般人的感覺是全身輕飄飄。初學禪定的人,在入定前會有輕安現象:有些人會覺得身體越來越大,甚至整個身體都在膨脹,大到他會覺得充滿這個世間;有人會覺得身體越來越小,或身體浮起來。這些都是輕安的現象,這種現象過後,就會產生很快樂的感受,這都是入初禪前輕安的覺受。在禪定里,初禪、二禪、三禪都有不同的快樂感受,到了四禪就沒有樂受了。

入定的人一定會覺得全身很舒服很快樂,這快樂的感覺會使他身上原有的病痛等不舒服感消失。另外,當他入定的時候,呼吸一定是非常均勻、非常舒適的,呼吸一定會變得微細。我們可以從這些現象,分辨出入定的一些情形。根據經典說,入初禪會生起覺、觀、喜、樂、定五件事,稱為初禪五支,初學者入定時是分不清楚這五支的,所以初學者不必先理會初禪五支,以免分心。初學者可以從心念集中了、呼吸變微細了、身體非常舒服了,以這些現象來確定自己已經入定了。另外,初入定的人往往有一種感覺,就是他從非常舒服的感覺中出來之後,會覺得忽然腳酸、麻、痛了;但是,在他出來之前卻不知道痛。為什麼呢?因為初禪只有樂受沒有苦受,所以,你靜坐到心念很平靜身體非常舒服的時候,一旦休息就感覺全身疼痛,這表示休息前你入了初禪。這是很多修禪定的人都有的經驗。但是有些人不但不明白為何麻、痛,還會否定自己已經入定了呢!原因是被那些講經教的老師誤導了。那些法師不明白入定是怎麼回事,將入定講得很難很難,甚至於聽到你修禪定,他就會說小心著魔。其實四禪八定,不是佛教專有的,外道也會的。為什麼我們佛教一講起禪定,就怕會修出問題呢?原因是沒有正確地去認識初禪到四禪是什麼。

入定不是等待機會

剛才說,入定過程有呼吸的變化,心念的變化,還有身體感覺受樂的變化。許多人不懂得怎樣利用這些變化來認識入定的道路。所以,都是先安坐,然後繼續坐、坐、坐,時間久了,他不知不覺地進入定裡面了。到底什麼時候入、怎麼入,他不知道。這樣的修行人往往認為必需坐得很久很久,總之,坐久了就一定會入定。其實坐久久而入定,就是不懂如何入定,他不知什麼時候入了定?也不知自己怎麼入。

懂得怎麼靜坐修定的人,要懂得如何入定與出定。不懂修禪定的人,即使入了定了也不知道是入了定,就那樣在那裡傻等。很多出家人都能進入初禪、二禪、三禪,甚至有的出家人修到了四禪。他們的靜坐經驗是什麼呢?原來每一次他坐下來時,總想體驗他上一次靜坐的覺受,然後就等、等、等時間到了,他所期待的體驗又出來了,就如此入定了。大多數的出家人都是這樣的,期待上一次靜坐的體驗而入定,這就是他不懂得如何入定,就不信一瞬間也能入定。為什麼他不懂呢?原來很多人忽略了入定的過程,由於不觀察入定過程最重要的訊息,只好等待所體驗過定中的舒服感覺,當那體驗出現時他才認為:哎呀,我又在定裡面了。這說明他沒有觀察入定的過程,所以,他每次都不知不覺地入禪定。

2.入定最重要三事:心細、息細、樂受

在禪定學習里,要學習認識入定的過程。其實,過程很簡單。為什麼說很簡單呢?因為在禪定裡面,有快樂的感受,呼吸很細,心念也很微細。就憑這三件事情,我們可以這樣說:當你入定時,呼吸一定是從粗變細、心念從粗變細、身體從沒有樂受變成有樂受。就是說,入定的過程中,至少有三件重要的事情在變,你要小心觀察它變化的過程。

如何觀察出入定時的三事變化

要什麼時候觀察這三件事呢?當你靜坐時,一旦覺得呼吸很細,沒有雜念,心念很平靜,全身有樂受出現時,你不要留戀在裡面,要快點退出來。為什麼要如此呢?因為當你發現身體快樂,心念變細,呼吸變細的時候,你就能在退出時觀察它的變化。你會發現,心念變粗,呼吸變粗,快樂的感受在退。當樂受完全退時,你就快點再度集中,先想我要再度入定,然後再度集中於修法。如此,你一定有能力再回到原來的覺受。也就是說,你剛剛從初禪下來,你一定有能力再回到初禪。你再度集中的當時,就快點注意觀察三件事的變化,呼吸變細,心念變細,還有樂受又出現了。這是非常重要的三件事,因為這過程就是入定的道路。所以要你去觀察心念怎麼從粗變細,呼吸怎麼從粗變細,怎樣從沒有樂受變得有樂受。這就是你自己要去認識的道路,什麼時候觀察此三件事?時機(火候)就是當呼吸很細,沒有雜念,心念很平靜,全身有樂受時。

每次一靜坐,你就要想:啊,我現在就要入定了!初學者一般是做不到的。你必須坐一段時間,坐到樂受快出來了、沒有雜念了、心念微細了、呼吸微細了,這時候快點退出來。一退出來了你就想:啊,我現在就要入定了!這時你一定辦得到。在入定過程要觀察三件事在變化:心念、呼吸和樂受。

重複練習出入定過程

這樣小心重複觀察入定三件事情:心念、呼吸和樂受,你就會懂得原來入定過程是這麼回事。必須重複訓練,上去,下來。再上去,再下來,做越多次越好。以後,你就會越來越快地入定。一般人不懂得重複訓練入定,只會貪著樂受而住在定中的樂受而不想出來,一直呆,呆到定力退了才出來,如此修定者能入定卻不懂怎麼入。所以,任何人初入禪定,千萬不要一入了定就不出來。應該是一進去就快點出來,然後,再快點進去快點出來。一直重複做,做到你很熟練了,很清楚如何入定後,才來加強定力,所謂加強定力就是進去了不要馬上出來。在練習加強定力時,要在定里多久呢?初學者入初禪千萬不要太久,五分鐘就好了。在裡面呆五分鐘就要出來,但是不要下座,然後再進去五分鐘後出來。為什麼呢?因為在初禪里呆得太久,心念可能會更細而離開初禪。甚至於深入到更高禪定,呼吸更細,心念更細,也更快樂。於是你對初禪心念的粗細混亂不清。也就是說練習加強初禪定力時,他在入初禪半小時內,要出入定六次。這樣不但修了半小時的初禪,而且懂得出懂得進。當每次出入定五分鐘做得很熟悉,很有把握了,你就去入定十分鐘或者十五分鐘。十五分鐘有把握了,你就去坐一小時。就這樣地加強定力。當你覺得這個定很穩固了,然後才能設法進入另外一個禪定。這就是所謂入定的技巧。

3、具體怎樣坐禪

坐禪之前必要的準備功夫 佛教講因緣,即內因,外在條件,因此,要想「坐」出「禪」來,對初學者,要有個好的因緣:

(1) 環境:要選空氣好,相對安靜,不易被人干擾之處,該開的窗門開;電視、收音機關;關好門,免得他人闖進打擾。這是自然環境。同時,心情要在比較平靜時,身體狀況要在心比較正常時,如果是心亂如麻時,或身心病痛很嚴重的,請勿禪從,這是身心的環境。

環境不好,易走火入魔,比如,你正全身心入靜時,誰狠狠地推你一把,你就可能出些問題。心情太亂時禪坐,也不易入靜,甚至誘發不好的心情、行為。

(2) 食:從佛教角度,稱吃飯為葯食。食物,是作為葯來用,藥用的種類不對、無益身心,藥用的量多少不對,也有害身心,因此,要注意,如準備坐禪時,不要吃剌激強的東西,如蔥、蒜、酒等。吃飯亦不可過飽、或過飢。這些,皆不利氣血的穩定運行、保持人的清醒,會使四大不調。

(3) 睡眠:睡眠是無明的一種,但是凡夫,身心有這規律。因此,要保證睡眠時間,但過猶不及,睡眠過多,使入昏沉,也浪費時間,少睡眠、太疲憊,也無法禪坐。曾經阿那律「一睡一千年」,遭佛批評,被批評後,又七天七夜不睡,以致瞎了眼,猶如琴弦,太緊太松都不行。

(4) 身體:身體雖然是臭皮囊,但可以借假修真,由身及心。禪坐開始之前,要焚香,跪拜三次,調身心,進入角色,並注意以下事項:

A:坐墊稍厚,不要太軟,太軟無法坐穩,坐穩很重要。

B:坐式可全結跏跌坐,右腳置於左膝上,再左腳安於右膝上,此是吉祥坐或降魔坐;可半結跏跌坐,以左腳置右腳上,令左腳指與右膝齊,右腳指與左膝齊,亦可胡坐,即盤著雙腿,兩雙腳都貼在地上。第一種,訓練有素的,年輕人可用;第二種,比較合適一般人用;第三種,胖人,年紀大的人好用。當然不全這樣,有的人年紀雖大,卻身體很軟,用第一方式亦無不可。如果以上方法,皆不合適,就象平常一樣,坐在椅子上,亦可。總之,以舒適,自己覺得合適為原則。

C:要寬解腰帶,卻除手錶,眼鏡等緊扣在身上的有礙物,衣褲不可太緊身。

D:以左手掌放右掌上,或右手掌放左掌上,手掌朝天,放大腿上,大約在肚臍下兩寸的地方,手掌微彎,兩大姆指相觸。

E:手臂要放鬆,肩應稍下垂,雙臂不要緊貼身體,應離身體兩寸,使空氣可以流通,以使不落入睡意,不使臂與身體互相擠壓。

F:背,挺直,又放鬆,不可弓著。

G:眼睛,不可全開,不可全閉,微微的張開,使少量的光線進入即可,眼瞼不下垂,意識中看向丹田(丹田:臍下1-3寸左右)方向,或兩眉之間(高血壓者不可看兩眉之間)。

H:顎要保持松馳,不要咬緊上下排牙,要留有微隙,雙唇輕貼,以能自由出入氣息為宜。

I:舌輕頂上顎,接通氣脈。

J:頭,微微向前,不可下垂,不可高昂。

調好這些,全身適度搖動,活動一下,然後,自我修正檢查核實自己必要的準備功夫是否到家(是否符合所列的要求),達到要求的標準後,開始靜幾分鐘,然後,放下所有的舊事,現在事,未來事。

(5)息:佛教分呼吸有四種:

甲:風相,出入有聲。

乙:喘相,雖無聲音,但出入結滯不通。

丙:氣相,無聲亦不結滯,但出入不細,很粗浮。

丁:息相,出入無聲,不結滯,不粗浮,出入綿綿,若存若亡,形神安穩。

風相,氣散,喘相,氣結;氣相,則勞卻不科學,只有息相;才是我們要求的,息,才能定。

(6) 調心:以上準備功夫,都為了這一招,調心、定心。要調心,調伏這心猿意馬,達到定心,除為調心準備必要環境外,還要專門的訓練方法。

4、 坐禪方法之一

「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這是高境界的坐禪,初學者不易做到,暫不談。這裡只談有形式的坐禪,不過,要注意的是,坐禪不等於枯坐。馬祖就說過,磨磚不何作鏡,枯坐豈可成佛。因此,坐禪講究具體的方法。法門無量、禪法萬千,這裡,介紹坐禪方法之一——呼吸法。呼吸法的修持,在必要的準備功夫完成之後方可進行。

(1) 鼻吸鼻呼:把注意力放在鼻孔的前部,感受鼻吸鼻呼時,空氣進出鼻孔的韻律和感覺。

(2) 數吸:鼻吸鼻呼,一呼一吸數一,再呼再吸數二,以此類推,但不要把數數的太高,十以內可,這數是心中在數,

而非口數。

(3) 腹吸:吸氣時,腹部會自然鼓起,呼氣時,腹部會伏下去,注意腹部的一起一伏,亦可結合數數,方法類同上。

(4) 鼻吸口呼:鼻吸時,注意感受鼻孔吸氣時的感覺,口呼時,注意口呼時的感覺,這方法練到一定時間後,鼻吸口呼時,除了感受鼻吸口呼時鼻口的感覺外,還可注意鼻吸口呼時腹部的起伏感覺,達到一定功夫後,尚可配上數吸數呼、數起數伏、一旦能達到這三者配合默契,那麼,就心不顛倒、意不散亂,進入禪境了。

另有兩呼吸法,少有人知道,這裡一併介紹:

(5) 口呼阿彌陀佛法:

鼻孔綿綿吸氣,注意鼻吸時鼻孔的感受,氣要吸得滿滿的,滿腹,然後,口呼氣,同時,口呼阿——彌——陀——佛,不以聲呼,但以氣呼,呼到佛字時,氣長出,直到氣呼完止,同時,注意腹部的自然內收,呼出阿——彌——陀——佛氣韻時,觀想阿——彌——陀——佛之字一個個隨氣被呼出口去。

(6) 口呼唵嘛呢叭 彌吽法,方法類同上。

以上二法,如你感覺置身明朗祥和的環境中時,可選第(5)法,如您感覺置身陰暗怪異的環境中時,可選用第(6)法。

以上呼吸法,如運用得當,長期堅持,可使你的身體素質精神境界得到雙提高。

5.解除入定的障礙

剛才說修禪定有一些障礙。一個是五蓋的煩惱,另外是身體的某些障礙。

氣脈阻塞——造成身上的疼痛

關於身體的障礙,一個在胸前,一個在後背。在靜坐的時候,身體里會有氣的運轉。就是說,當你精神專註在你所觀的境時,你必然會全身放鬆。身體一放鬆,你身體的氣就會運轉起來。氣功師會說是在練氣功。其實不是,我們在專註修定。但是因為你的心專註在一個境裡面,對身體不理會,你的身體就會放鬆,身上的氣就會運轉起來。當它運轉的時候,如果你身上有一些氣脈阻塞,氣運轉到那裡就會疼痛。於是禪定就修不好。一般受寒的阻塞都在後背,一般呼吸或心理的問題會造成前胸阻塞。憂鬱、勞心、嗔心等就會感覺胸口悶。還有一個就是胃的部位,有些人胃寒,他坐到一定時候就會打嗝。

當你靜坐到身上氣感發動時候,若身上有疼痛,而不是酸痛,表示你靜坐坐的好。為何說好?原因是身上有病痛,你平時不知道,你靜坐的時候,氣要打通病灶而痛。你要去處理病痛,如果你不去處理,氣就會干擾你。如果你不去處理它而每天堅持坐,慢慢的也會自動打通,但是要花很長的時間。如果你們發現任何的疼痛,都要將它處理掉,不要認為出現病痛是老師教錯,或者是修錯。過去在靜坐時若受到驚嚇,以後每次靜坐就會胸前痛,你要找醫生或者氣功師幫你調理,以免繼續干擾靜坐。要記得,在靜坐的時若受驚嚇,不要立刻就睜眼動身。應該靜下來,吞口水或者將氣引到丹田,過後找人處理。

背後有幾個部位,就是會陰、命門、肺腧、大椎、玉枕等。靜坐時會有氣通過這些脈輪穴位,如果這幾個部位阻塞會造成一種冷熱現象。一個是在肚臍背後的命門冷,會導致腿冷麻。還有胸口背後的肺腧穴一旦受寒,就會冷疼。感冒的時候,大椎往往會冷痛阻塞。如果是大椎阻塞,你靜坐的時候,會覺得背後很熱很熱,但頸項以上涼涼的,這是氣不能上來的緣故。如果是腦後的玉枕阻塞,你會覺得整個頸項發燒,頭重重的。這也是氣不通、阻塞。有這種現象,你一定要去處理它。處理不了,只要長久地坐,雖然被困擾一個時期,最終它也會通。 當氣自動調理過去造成的病灶而痛,說明你靜坐有進步,所以說坐久出現痛是好事,不明白的人就會因痛打退堂鼓。

頭上留氣——久了造成頭痛

大多數人靜坐幾天後太陽穴和眉心這一帶痛脹,這是靜坐時不小心造成的。為什麼呢?因為靜坐時氣會升到頭上,很多人沒有覺察有氣留在頭上就休息了,一次留一點點,用功幾天後,就會疼痛。情況嚴重時,嘴唇裂,舌頭生瘡,睡不著,虛火上升。這些都是氣留在頭上造成虛火病氣。好多出家人都遇到這方面的問題,自己被氣干擾成病,對修鍊時的氣無知而修成「虛火外道」,卻罵氣功是外道。

所以,每次靜坐之後,頭上某些部位會有氣,你如果有把握處理這些氣的話,可以用任何方法處理,處理氣的阻塞是不分佛道或外道的,外道有好辦法也可以採用。不然的話,最好循古人的規矩,靜坐完了之後,先搓熱手掌,以爪梳頭、以掌洗臉、以指按摩身體手腳。按摩的時候要注意,不要立刻睜開眼睛。按摩完了之後,才能睜開眼睛。

按摩就是讓你將積在頭上或身上的氣疏散掉。另外有些人,靜坐完了就去睡覺,這是要不得的。這樣容易造成頭疼。如果這些問題 你都懂得處理,你就不會被氣干擾。不然,你靜坐到最後,你會因周身不舒服而心灰意冷。

靜坐到了一定時候,敏感的人都會發現有氣在運轉,大多數人都經驗過太陽穴會發漲。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我們修心養性會產生清凈的氣,貪嗔淫慾會產生污濁的氣,清凈的氣向頭上升,越清凈的氣升得越高。污濁的氣往下降,越污濁的氣降的越低,最高到頭頂百會穴,最低到小腹下的會陰穴。所以當心念清凈到接近初禪的時候,你身上清凈的氣就會升到眉毛的這個水平。是一個水平,不是眉心一點。

你每次靜坐完了,一定要讓這些氣降下來。有些人很敏感,他會知道,有些人不敏感就不知道。不敏感的人靜坐之後,要好好的按摩,以避免氣留在頭上。如果你用按摩處理不了,就要做一些觀想,觀想氣慢慢地從頭上降下來。你可以用手掌心面對自己的頭慢慢地慢慢地向下拉。向胸前中間拉,拉到丹田,重複做這個動作。如果還是不行的話,你可以拍打來處理留在頭上的氣,用空心掌拍打。拍後會覺得你頭上的氣粘在手上,要將它甩掉。如果這些你都懂得處理,要進禪定是不難的。有些人已經坐很久了,雖然沒有什麼雜念了,總是不能入定,沒有樂受。為什麼呢?多數原因是身體有病,造成心無力集中,於是沒辦法入定。因為禪定是很強的心力集中,如果心力集中達不到相當強度,就沒辦法入定。也就是說你的心力無法集中到所需要的能量,所以,身體比較虛弱的人,靜坐前就要吃一些補氣的葯。

6.靜坐的氣場

很多人有這樣的經驗,他到某個地方很容易就心靜下來了。總覺得到這個地方靜坐很快就入定了。其實是那個地方的氣場很好,對他有幫助。雖然外在的氣場對修行有幫助,但是,靠外在的氣場,不如靠自己本身的氣場,就是長期靜坐後,你也會形成本身的氣場。至於氣虛的人,要吃一些補氣的葯來加強,他的靜坐才會進步;身體健康的人就少吃補為妙。

你靜坐的場所不要整天換來換去,如果你在家裡,最好每天在同一個座位坐,你會在此座位上形成一個氣場。以後你再回到同一個座位,就很快能夠定下來,這是環境的影響。還有,你周圍的同學坐得好的,靠近他你會沾光。就是說,他的氣場對你有幫助,而你的氣場對他會有干擾。如果他的氣場很強,你對他的干擾就會很微小,沒什麼影響。如果他本身的氣場不是很強的話,你的氣干擾了他,敏感的人就會心煩了。有病者的氣場,會干擾身邊的同修者,所以,當你覺得坐在這個位置非常不舒服,可能換個位子就好了。

7.修定時間的長短

修禪定一座要坐多久?不一定非要堅持坐完一枝香,為什麼呢?如果你沒有昏沉、掉舉、散亂,你就必須堅持。如果你有很嚴重的昏沉、掉舉、散亂,那麼,你就要自己去衡量時間。如果開始十五分鐘坐得很好,過後昏沉、掉舉、散亂,每次都如此,我勸你不要堅持。應該怎麼做呢?就是坐走交叉修。因為靜坐開始的五分鐘你坐得很好,十五分鐘以後的效率就差了。那麼,你就坐十分鐘,經行十五分鐘,然後再坐十五分鐘,再經行十五分鐘。如果你這樣修,也就是說四個十五分鐘里,你都能正念清楚的,那樣修行就很有效果。如果說,你坐了十五分鐘之後,因為精神不好,心無法集中地堅持到一小時,那是浪費時間。不要聽人家說,硬要坐完一柱香就是好事,不見得啊!每個人都不一樣,如果你今天精神很不好,睡眠不足,或其它原因造成疲勞,那麼,我勸你快去睡覺。如果不是煩惱而是精神疲勞,睡飽了再來坐效果會更好。

入定是否入得越久越好呢?不一定!如果你要深入禪定,就必須坐得越久越好。如果不是,千萬不要坐得太久。為什麼?禪定坐久了,會貪。貪什麼呢?就是他每次一進去就不想出來。一旦你入定就不想出來,這就是貪。因此,修禪定時,在入定之前最好先規定出定的時間。假如你要進初禪,你就自我規定:現在我要入一小時的初禪。這樣,你入定後堅持一小時之內,不要上更高的定,也不要下。如果我現在要在入初禪十五分鐘,那麼十五分鐘後一定要出來。

禪修時——別思考,也別睡著。

禪修時,在呼吸的無言觀察中,有兩個情況你應該避免:思考與昏沉。思考的心大都清楚顯示在我們前面討論過的心猿意馬的現象上,昏沉的心則多半是相反的情況。昏沉一般是指任何一種昏昧不覺的形式。它最好的情況是一種心靈的真空,其中沒有思惟、沒有對呼吸的觀察,或對任何東西都沒有知覺。它是一個缺口,一個像無夢的睡眠一樣,沒有形狀的心靈灰色地帶。昏沉的心是空白的,避開它。

內觀禪修是一種充滿活力的作用,禪定是對單一項目的一種強而有力的注意,覺察則是一種光明而清晰的警覺。禪定(sama-dhi)與正念(sati),是兩種我們希望開發的能力。昏沉的心兩者皆缺,最糟的情況就是,它會讓你睡著,即使是最好的情況,也只會浪費你的時間。

禪修有特定目標,但沒有時間表

當你發現自己陷入昏沉時,只要注意到這個事實,然後就重新將注意力拉回呼吸的感覺上。觀察吸氣與吐氣時鼻孔的觸感。吸氣,吐氣,並觀察所發生的事。當你這樣做了一段時間,也許幾個星期或幾個月之後,你會開始感覺到那個接觸,成了一個具體的對象。只要繼續這個過程,吸氣,呼氣,並觀察所發生的事。當定力逐步增加時,心猿意馬的狀況就會大為減少,呼吸也會慢下來,干擾愈來愈少,你將更能清楚地追蹤呼吸的變化。你開始體驗到一種大大的安定,嘗到完全沒有煩惱的滋味。沒有貪心、慾望、嫉妒、猜疑或憎恨;不再激動,恐懼也不見了。這些是美好、清晰與幸福的心態,它們是短暫的,會隨著禪修結束而終止。但是這些短暫的經驗還是會改變你的生活,這不是解脫,不過這些都是你進步的階梯,會引領你到達目的地。但是,別期待速成的幸福。攀爬階梯也需要付出時間、精力與耐心。

禪修體驗不是一種競賽,雖然有特定的目標,可是沒有時間表。你正在做的是逐步挖掘表層的假象,達到究竟實相的覺悟。這個過程本身是迷人與自足的,能讓你樂在其中,別著急。

當你好好地做完一次禪修時,會感到內心煥然一新。那是一種平靜、活潑與愉悅的能量,能夠拿來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以這點來說,就相當值得了。禪修的目的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是禪修的副產品,應該如此看待。如果太強調解決問題的層面,你將會發現,在禪修期間,你的注意力會不自覺地轉移到問題上去,導致你無法進入禪定。

8.修禪定有三種自在

就是入定自在、出定自在和在定自在。

什麼叫入定自在?入定自在就是任何時候我想入哪個定,就能夠入哪個定,這叫入定自在。比如我要進初禪,就一口氣之間進初禪。我要進三禪就一口氣之間進三禪,這叫「入定自在」。如何是「在定不自在」呢?如果我要留在初禪,心念老是要溜上二、三禪,結果自動到了三禪,這是你的初禪在定不自在。什麼叫在定自在呢?如果我要入二十分鐘,我進去出來,就是二十分鐘,這叫在定自在。如果我說進去二十分鐘,一小時了才出來,就是貪著禪定。明白了嗎?就是說,你入定前,要定下我現在要入定多久,然後到那個時間出來就不是貪。如果你要二十分鐘,結果是一小時才出定,就是貪。明白嗎?也就是說你不自在。出定自在就是坐禪的人想出定,一想出來就出來了。身心就恢復到入定之前的狀況。不要以為一睜開眼睛出定,就能身心恢復常態。如果你出定後會覺得頭髮漲,被氣鎖住,很不舒服,這是出定還不夠自在。所以,修定有所謂的出入定自在和在定自在。當你們熟悉了各種禪定之後,你每次入定之前,最好給自己預設一個時間。

9.禪定差別

近行定與安止定的差別

剛才說道,禪定有一、二、三、四禪,我用登樓比喻,一、二、三、四禪就是心集中的能量高低。猶如你上一幢樓,上一樓、二樓、三樓、四樓,表示說一禪、二禪、三禪、四禪,那是不同的高低的集中力,也就是心的能量。當你的心念達到入禪定之前的集中力,稱為未到地,或叫做近行定,有初禪的近行定、二禪近行定。近行定是什麼意思呢?近行定好象你上樓梯到某一層,因為還未進房間,你可以繼續往上爬,也可以爬下來。入根本定也叫安止定,進入根本定好像進了房間,你就不能上下爬了。在近行定能上也能下,在安止定不能上也不能下。初禪近行定是心念的集中力達到了初禪的水平,不等於你當時進入初禪,所以上到初禪近行定,不等於進入初禪安止定。當你進入初禪,會有進入的感覺,整個人沉入在裡面。這時若要上下,就必須從初禪出來,你就會有從裡面出來的感覺。就是說進去和出來猶如進出房間,上去和下來猶如上下樓梯,是不一樣的。

禪定之間的覺受差別處

初禪與二禪最大的差別是:初禪的心態有覺有觀,很容易被聲音干擾。初禪的人聽到聲音,心就亂了,所以佛說聲音是初禪的刺。二禪的心態無覺無觀,聲音的影響,你都如如不動。

三禪和二禪的差別是:在三禪,你會覺得身體不存在了。但是,感覺頭還在,覺得全身很快樂,卻不知道身體在哪裡。到了三禪呼吸很微弱,有些人會覺得呼吸困難,主要是呼吸不正常及胸口有毛病而造成的障礙,一般是憂鬱、易怒及緊張的煩惱造成氣結檀中穴。有些人到了三禪心臟會跳快。為什麼呢?因為,三禪的呼吸很微細。那些心沒有力的人會覺得心臟負擔不了,會跳得快一點。這樣,他就應該在三禪多呆,慢慢地適應,最好是吃補心氣的葯。

上四禪,呼吸就要停止了。有些人會呼吸停止不了。他就只能留在四禪近行定,無法進四禪。你如果深入四禪,外面的聲音是都聽不到的,那是最好的四禪。如果一個人在四禪裡面,聽不到聲音以後,這個人就可以進一步修第五個定。如果你只修到四禪近行定,還會聽到聲音,就沒有能力進入第五個定。

禪定越高,定力越強,心念越細,呼吸越細,感受越快樂。但是,從三禪進入四禪有一個很明顯的現象,那就是一旦你從三禪進入四禪,快樂就會立即消失,完全沒有樂受——舍受。如果你們有經驗過四禪,就會知道叫舍念,就是沒有造作的平等心,四禪的心不造作,而且非常清凈——念清凈。

10. 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如果從初禪到四禪,你都弄清楚了,以後不管你修密宗、禪宗,任何修法,你都可以用禪定來判斷自己的心。修禪定好象是磨刀一樣,切東西的效率,要看那刀磨得有多鋒利,修行時心的效率就是入定有多快。如果今天你坐下來,連初禪都上不了,然而卻要修大威德金剛、或者修大圓滿、或者修禪宗,這樣修任何法門都修不好的。你應該知道自己是以散亂的心來修。明白嗎?但是,如果今天你能進到四禪,那今天修任何法門都很有效,因為你清楚今天的心力,是以清凈的心來修行。也就是說,不管你修佛教任何法門,用不同的粗細的心力來修行,得到的功效是不一樣的。四禪的清凈心,是修道人要去爭取到的。所以,如果你的心無法平靜就去參禪,你只是在胡思亂想,如此參話頭打禪七,是胡打,變成煩惱糾纏不清的「纏七」。為什麼呢?心都不能安定下來,煩惱一大堆,是煩惱在參纏,還以為是參禪。修任何法門最終是要修慧要覺悟,而修慧之前要有定力。佛法說有慧沒有定叫狂慧,狂慧的人煩惱很多,還說自己比他人有智慧。因此,把禪定掌握好的人,再去修鍊任何法門,都是有所幫助的。如果一個人他不認識到定是慧的基礎,定力不足就去修行高深法門,那麼,他根本不懂自己用什麼心去修。在這裡再次強調:一定要修好禪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丹 的精彩文章:

丹道入門須知
丹醫秘授古脈法門

TAG:內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