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標準」6艦空導彈
2014年6月19日,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約翰·保羅·瓊斯」號(DDG-53)在南加州附近的海域成功發射「標準」6艦載防空導彈。共發射了4枚「標準」6和1枚「標準」2,攔截了6個模擬目標。
6月19日,美國海軍DDG-53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約翰?保羅?瓊斯號在南加州附近的海域成功發射「標準」SM-6艦載防空導彈
2014年6月19日,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約翰?保羅?瓊斯(DDG-53)發射標準-6導彈
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DDG 70 發射標準-3導彈
「標準」6是一種典型的增程型主動制導防空導彈,可攔截幾乎所有的空中目標,甚至攻擊陸地目標,射程在370千米以上。「標準」6除了增程型主動制導防空導彈、彈體與「標準」2BlockⅣ類似外,還使用了雷錫恩公司的制導技術,比如主動雷達引導頭改進自AIM-120空空導彈的引導頭,攻擊模式為慣性制導、飛行中段指令制導修正、飛行末段主動雷達尋的或者半主動雷達尋的等。「標準」6彈長6.58米,彈徑0.34米,質量1噸左右,飛行速度為3馬赫,大量使用「標準」系列成熟的彈體設計與現成的技術,這就為「標準」6在短短數年內完成試射並服役打下了基礎。
「標準」-6彈長為6.58米,彈徑在0.34米,質量在1噸左右,飛行速度為3馬赫,大量使用「標準」系列成熟的彈體設計與現成的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標準」6使用了主動雷達制導模式,同時也可以實現半主動制導,發射後可不需要軍艦對目標進行照射,即便超出了雷達照射範圍也能憑藉主動雷達引導頭完成交戰,這也是美國海軍全力打造的海軍一體化火控系統的示範,將各種作戰平台探測到的信息進行綜合,利用其它平台的引導也可以控制「標準」6攻擊目標,實現超視距作戰。
美國海軍很早就意識到攔截巡航導彈的難點,由於艦載雷達受到地球曲率的限制,對掠海飛行的導彈類目標發現距離只有30~40千米,即便是最前進的「宙斯盾」雷達也無法破解這個問題,這就使得海軍艦艇裝載著大量的射程可達到200千米的遠程防空導彈在面對掠海攻擊的反艦導彈是有效攔截距離只要十多千米。由此美國海軍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研究如何提升巡航導彈的攔截能力,並衍生出早期的協同作戰模式,在該框架下本艦發射的防空導彈不需要全程使用本艦的艦載雷達,可以通過其它平台的照射進行制導,美國海軍使用「鷹眼」預警機為「標準」6提供目標數據,使其攔截巡航導彈的能力大幅度提升。
「標準」6在2008年6月的第一次測試中成功攔截了BQM-74靶機,在2012年之前,「標準」6完成了包括制導測試、攔截飛行在內的多項關鍵試驗,驗證了彈體、發動機以及導航系統的性能。在試驗期間,雷錫恩公司就開始低速生產「標準」6,首批19枚在2011年夏初交付,同時開展了第二批的生產。2013年11月,美國海軍宣布「標準」6已經實現了初始作戰能力,並裝備「伯克」級驅逐艦「基德」號上,這也標誌著「標準」6進入全速生產階段。2014年7月,美國海軍的消息透露最新型的「標準」6已經被正式命名為SM6BlockⅠA,並有望作為基準型擴大生產,SM6 BlockⅠA與此前的型號相比主要在制導系統上有些改進,比如增加的全球定位系統的功能和部分制導軟硬體。
作為一種低成本快速提升艦隊打擊能力的多用途平台,「標準」6甚至可以打擊海上目標,如此優異的性能使得「標準」6的年採購數量有增無減,2014年財年海軍有大約3.6億美元的撥款用於購買93枚「標準」6,邊改邊裝備海軍艦艇,預計整個項目的採購合同價值超過100億美元,在2026年前採購數量將達到600枚以上。如果一切順利,2015年美國海軍的「羅斯福」號航母戰鬥群就有可能享受到「標準」6撐起的保護傘。
(本文由《兵器知識》雜誌社提供)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官方微信(jskjqy)。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