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軍為何不撤到印度,而要強行穿越野人山?只因太聽話
作者:慎獨
聲明:「兵說」原創稿件,抄襲必究
1942年,隨著美國的參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雙方實力對比發生了巨大變化,然而法西斯並沒有束手就擒,反而發動了更加瘋狂的侵略。在日軍攻佔越南後,連接雲南與緬甸的滇緬公路成了中國唯一的外援通道。這條公路曾短暫的關閉過,1940年7月,在日本的強烈要求下,英國政府不顧中國安危,竟然同意關閉滇緬公路,引起了中國政府的極大不滿,美蘇等國也向英國表達了抗議,英國政府面對指責,在封閉滇緬公路三個月後重新開放。
簡陋的滇緬公路曾是中國唯一的希望
今天的滇緬公路與當年的滇緬公路
日軍起初想通過轟炸的方式切斷這條公路,但眼見效果不理想,且中英簽訂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遂決定入侵緬甸,徹底斷絕中國的外援。1942年1月22日,日軍自泰國攻入緬甸,英軍一觸即潰,但因英國擔心中國軍隊進入緬甸會影響英國在緬利益,一直拒絕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直到緬甸首都仰光岌岌可危,這才慌忙要求中國軍隊入緬參戰。
遠征軍進入緬甸作戰
第一次遠征緬甸的遠征軍由第五軍,第六軍,第六十六軍組成,原本應該由衛立煌任總司令,但因其一直未到任,改由羅卓英任總司令,杜聿明為副總司令。史迪威將軍此時擔任中國戰區總司令的參謀長,與羅卓英一同指揮遠征軍。
杜聿明絕對算是國軍中的一員悍將
雖然日軍兇猛,且緬甸氣候炎熱潮濕,環境極為惡劣,但是遠征軍在進入緬甸後連續在同古,斯瓦等地抗擊日軍,並取得了仁安羌大捷,收復了棠吉等要地。
孫立人在緬甸的表現使得他被稱為「東方隆美爾」
然而7000多英軍在仁安羌被遠征軍救出後,居然拒絕繼續戰鬥直接撤到印度,結果日軍發現這裡只有一千多遠征軍後集結重兵重新佔領仁安羌。同時由於遠征軍高層指揮失誤,各部隊出現混亂,羅卓英與史蒂威決定讓遠征軍後撤,準備在緬甸北部城市曼德勒阻擊日軍。
史迪威將軍
相比於曼德勒會戰,杜聿明想的卻是遠征軍回國的咽喉要道臘戍的安危。此時第五軍下轄的200師正向臘戍的門戶棠吉猛攻。就在200師艱難的攻佔棠吉還未喘口氣時,英軍總司令亞歷山大急電遠征軍司令部,表示喬克波當與仁安羌之間有大股日軍活動,嚴重威脅撤退的英軍安全,令史迪威調新22師與200師支援。然而杜聿明卻對亞歷山大的要求產生懷疑,因為他知道孫立人率領的新38師一部就在仁安羌附近,若那裡有日軍出現一定會向自己報告,遂表示拒絕。史迪威卻認為杜聿明是在避戰,保存實力,還罵遠征軍只吃飯不幹活。氣的杜聿明大喊:我吃中國的飯不吃你英緬的飯。但是罵歸罵,命令還是要執行,杜聿明命200師師長戴安瀾派出兩個團前往喬克伯當,留一個團原地待命。
描寫遠征軍第一次入緬的畫作
結果200師的兩個團坐車趕到喬克伯當後一個日軍也沒看見,原來是亞歷山大為了確保自己後路無憂向遠征軍傳遞了一個假情報。200師只好立即返回,好在行動迅速,保住了在日軍猛攻下搖搖欲墜的棠吉,隨後杜聿明命令200師前往羅列姆,追擊向此地進攻的日軍。可是史迪威卻一門心思想在曼德勒會戰中大敗日軍,挽回面子,令200師立即趕到曼德勒。結果羅列姆不保,很快臘戍與1942年4月29日陷落,遠征軍撤退通道被切斷,十萬大軍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表現優異的戴安瀾隨後在撤退路上犧牲
史迪威與羅卓英眼見形勢危急,隨即命令各部隊撤退。但在撤退路線上各方的意見卻產生了分歧,而這些分歧的最終結果就是遠征軍經歷了中國軍隊乃至二戰中最悲慘的一次行軍。
此時英軍已經全部撤退到印度,並且建議史迪威也撤到印度,而羅卓英也同意將遠征軍撤到印度。結果老蔣卻堅決反對,命令遠征軍向北撤退到雲南。而遠征軍副司令杜聿明原本就不喜歡史迪威與羅卓英,自己又是老蔣的心腹愛將,決定率部向北撤退。眼見杜聿明違抗自己的命令,羅卓英卻毫無辦法。結果除了新38師因為與大部隊較遠,且孫立人堅持向印度撤退外,其餘遠征軍全部向雲南撤退。
結果北撤的遠征軍在野人山中受盡苦難,大量士兵因炎熱疾病以及螞蟥蚊蟲叮咬喪命。有的士兵在倒下後幾個小時內就被螞蟻啃食成一堆白骨。有的士兵坐下來小憩,結果被一大堆螞蟥吸幹了血。有些士兵晚上把槍聚在中間,一群人圍一圈休息,結果第二天圍著槍架的就只有一堆白骨。近十萬大軍走過野人山後僅剩四萬餘人,相比之下在戰鬥中犧牲的戰士只有一萬餘人。杜聿明在九死一生回到雲南後感嘆:喪師辱國,罪無可恕。
簡單回顧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固然日軍十分強悍,但之所以遭遇如此慘痛的失敗,自身原因也是不可忽略的。比如英軍的表現堪稱二戰第一豬隊友,在日軍還未在緬甸站穩腳跟時英軍拒絕遠征軍入緬,等英軍發現自己跑都來不及的時候才叫遠征軍支援,錯過了消滅日軍最好的時機。與遠征軍一起作戰時,要麼被日軍包圍,要麼擅自撤退導致遠征軍陷入被動,甚至提供假情報使得遠征軍貽誤戰機。而英軍統帥亞歷山大正是在敦刻爾克通過欺騙法軍的方式延緩了德軍的前進,使得英軍大部分得以撤回本土,而法軍則在血戰後被俘。
在高層方面,史迪威羅卓英兩個人就不怎麼和諧,偏偏杜聿明也不喜歡他倆,經常鬧矛盾。老蔣又總喜歡遙控指揮,幾個人雞一嘴鴨一嘴,導致朝令夕改,下面的部隊完全不知所從。臨到撤退時又產生嚴重分歧,原本撤到印度是很完美的方案,老蔣卻堅信遠征軍實力尚在,且基本沒考慮過路途的艱難就命令遠征軍向北撤退到雲南。而杜聿明作為老蔣的學生,自己又有把柄——老婆和弟弟都是共產黨,完全不敢違抗老蔣的命令,因此帶著大部隊走了野人山。可以說,遠征軍的慘敗一半要記在自己人的身上,真是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T-34在閱兵式上摔了個「仰八叉」,昔日陸戰霸王挺尷尬
※印度30乘客坐飛機,耳鼻突然流血,一查:飛行員忘了壓力開關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