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大魚·海棠》:中國文化,應該怎樣?

《大魚·海棠》:中國文化,應該怎樣?

《大魚·海棠》:中國文化,應該怎樣?

幾天前沒看任何影評的時候,我也去電影院看了《大魚·海棠》。看完以後,我真的很失望。可是我的失望和你的失望不一樣:你失望在這部片子怎麼這麼爛,而我失望在它讓你們失望。

畫面、故事背景、配樂再好,也難以改變這個故事的格局之小完全詮釋不了逍遙遊的內涵,貫穿始終的中華元素也僅僅起了符號的作用。它一點都沒有體現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的內涵。

主線就是一見鍾情為你去死的愛,我覺得導演最初想表現的應該是中國文化中義薄雲天知恩圖報死不足惜的這種品質,結果後面表達出來的完全無原則不負責任的偏執的愛情。並且他們的愛情看不出什麼內涵,感情來得太露骨,反而一直在用煽情感動觀眾。看的過程中一直在期待,卻一直很尷尬。

電影開始句子的玄妙真的讓我誤以為故事會講得多麼精彩呢,結果只有幾句與劇情無關的台詞。剛開始看到鼠婆,我以為會有什麼驚天大陰謀籠罩全局,結果最後她只作為一個不能打開海天之門的鋪墊走了。

祝融、后土我好想看看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能力,可是角色設定為配到不能再配的路人甲。明明這才是中華文化。

台詞直白到「我好後悔那晚沒有抱住你」,腦補一大堆網路言情虐戀作死小說。

我想說的是那樣純潔的感情執著的堅持幼稚之後的成長都是會讓觀眾感到美好的,但是哪怕不說故事的淺顯沒有深意,細節的欠缺讓裡面的感情也沒有打動我。我們的失望在於明明可以講得很好的故事卻成了這樣。

《大魚·海棠》:中國文化,應該怎樣?


我想講講我的人生經歷。

從三歲開始我媽就教我背唐詩,到我六歲上學的時候,唐詩三百首沒全背會,起碼也背下一半了。從小寫文章我就知道引經據典,也得過老師表揚,也上過報紙。

我不是附庸風雅,而是從小養成的興趣愛好讓我真的深愛著中國古典文化。我喜歡讀書,喜歡讀歷史,感嘆歷史人物的興衰命運,我覺得中國文化養育了一代又一代文人賢士。也喜歡讀詩詞,我覺得漢語太美妙了,哪怕一個字都可以那樣傳神。

直到上了高中,我被父母告知著讀理科才能找到好工作,讀文科沒什麼用。我在學校的理科尖子班裡,周圍都是數學大神,物理學霸,我原本還帶著那份從前的清高,寫起文章來恣意瀟洒,卻等來身為班主任的語文老師告訴我,考試時候批卷老師哪有時間分析你晦澀的哲思,改!改!改!

改!我一向願意聽取別人的意見並積極改正。

再改!把老師可能看不懂的都改掉。

再改!!!生活如酒,生活如詩,生活如歌。

我不服,直到有一天,忘了是哪個老師放一場名校辯論會給我們看,我感受著雙方的唇槍舌戰,思考著他們的思考方式,聚精會神之時,從身邊正在做數學習題的學霸男那邊幽幽地傳來了一句:有什麼用啊。

是啊,有什麼用啊,他們討論的問題這個重要還是那個重要,這麼做對還是那麼做對,孔子說的那些東西,政治問題,我們辯論它有什麼用啊?有什麼用啊?你不理解你的生活沒有如酒如詩如歌,你不屑寫這樣的陳詞濫調,有什麼用啊?

從此我的世界明朗了,原來一切問題都可以用這個問句來解答!

我告訴自己:從此我的生活要一直如酒如詩如歌,在我根本不感興趣完全不喜歡卻整天被推崇圍繞著我的數理化里沉醉描繪歌唱。因為只有他們是有用的。

沒有什麼比在一個競爭非常大的學校和班級里接觸著沒有共同愛好沒有共同話題做著完全不感興趣的事情更加煎熬。回想起來,那仍然是我人生中最煎熬的一個階段。我質疑自己,質疑我的班主任經常給我們講的做人圓滑論。別人的高三是被學習充實著的,而我,回憶起來只有被有用論逼著的不快樂。果然,消極情緒帶給我的就是高考失利,儘管我仍然上了985,卻和那些學霸男們差了不止一個層次。我原本不應該這樣的。

始終被貫徹的有用論徹頭徹尾地改變了我。如今,我已早已不再是初中那個寫小說讀詩歌的文藝少女,我甚至忘了自己曾經那麼文藝,我是一個逗逼,我宣揚著高逼格的東西,我和所有人一樣,不會沒事拿一本《詩經演》來讀,只知道這個對工作有用我要學,這個可以讓自己會說話,高情商我要看。讀哪些書,看哪些文章,全部都以有什麼用為宗旨。

但是,看了這樣的段子我還是笑不起來:

《大魚·海棠》:中國文化,應該怎樣?

有一天,我回家翻看以前的書,看到我那本破舊不堪的《唐詩三百首》,側面粘合的部分已經開膠,有的內頁被小時候的我用鉛筆塗畫得很亂,封皮上那層塑料薄膜已經快要脫皮。我也能在看到它的時候想起自己當年在屋裡拿著書走來走去地背誦《大林寺桃花》,想起小學時候讀到李清照的「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時萬分驚喜地和我媽感嘆好久這天才描繪出的強烈的畫面感,想起初中時候一邊聽老師講著蘇軾的一生,一邊胸懷壯闊地讀起他豪邁的詩詞,視他為偶像。

或者想起當初想要成為作家的夢。

《大魚海棠》,其實上映第一天我就去看了。但是影評我寫了幾天。我對它失望,卻也對大家的失望失望。


《大魚·海棠》:中國文化,應該怎樣?

看完我立刻重看了一遍《千與千尋》,它沒有我們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做支柱,沒有「每個人都是一條大魚」這樣深刻的設定和玄妙的想像,卻把一切顯得那樣的合理,留給我們的哲思有很多很多,比有我們的中華文化做底的大魚多得多。

我想,我們對《大魚海棠》很失望,但是不能對中國文化失望。

就像《大魚海棠》不一定非要加入愛情才會更賣座,反而愛情成為了它失敗的原因,我們傳承中華文化,不是看學習它有沒有用,而是因為它我們擁有了內在的涵養,這就已足夠。

我沒什麼才能,但是我喜歡汪涵,我覺得他有文化有內涵,並且他在傳承,他在宣揚。我覺得也是一次救場,有一段話他說得比《我是歌手》那次還要好:

去年金鷹節,謝娜拿上四個盒子,盒子下面有四個物品,讓主持人臨場發揮把這些東西跟金鷹節聯繫在一起。撒貝南的是一隻鴨子,他說鴨子長大變成金鷹飛走了。華少的是一顆仙人掌,他說電視人的精神像仙人掌一樣堅韌。何炅的是筷子,他說電視人就該像筷子一樣團結。汪涵是最後一個,盒子里是空的,打開盒子後汪涵的表情是這樣的,然後他說:我在這一刻突然想起一個人,曹植在遇到他人生最大危險時,七步成詩,當然結局沒有改變。我在這個地方看到我要推薦的這個東西(空氣) 七步 你別說給我七步 你給我七十步我都可能說不出詩一樣的語言七百步有可能還可以 因為可以逃離演播廳 逃離尷尬。|說到詩,還好前段時間我看了木心先生的一段詩,我覺得特別的好,可以念出來緩解一下我這一刻的尷尬:樹蔭下 一壺酒一塊麵包一卷詩 你依偎著我歌唱 原野就變成了天堂。演播廳,一個奇葩的禮物,一個慌張的主持人,如果不用任何語言,您就可以接受,那演播廳也就變成了天堂。||我這個禮物是沒有,我突然想起道德經里一句話,有是萬物之所始,無是萬特之所母,十屆金鷹節,我們有太多太多驕傲。但是我們要把這個有緊緊地放在心裡,把這個驕傲放在心裡,我們將來,面對著現在逐鹿中原一般的戰場,大屏幕,小屏幕,新媒體,互聯網,我們要把這可能的無的危機時時地放在腦子裡,所以我要把這無送給我們所有的電視人送給金鷹節所有的參與者,要把這小小的危機放在心裡。|但是還好,我們場上有筷子。十年前我們一枝獨秀,蕩氣迴腸,十年後,我覺得我們應該和新媒體合作成為一雙筷子,共同夾起電視的盛宴,奉獻給所有的觀眾。|我覺得我們應該很好的去看待這個仙人掌,因為十年之前我們的事業迎接著所有人的目光,我們像闊葉林一樣恣意的生長,一排排一行行。|而十年後的今天,我們放低自己的姿態,表示自己的謙虛,我們用濃郁的顏色告訴大家,我們依然是可以恣意的生長,我們用小小的尖刺告訴所有人,所有說電視將來不可能有希望的人,我們依然鬥志昂揚!我覺得說到這個地方 如果大家願意接受我們的禮物的話 請大家用力地鼓掌,因為所有觀眾的掌聲 才是這一刻我們電視人肩膀上所扛下的最美的勳章!

引用文中的豎線是我自己劃分的他說話的層次。我讀到最後,眼淚就在眼眶裡,心裏面很激動很激動。

真好,中國文化,應該這樣。



作者寫於2016-07-2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斑鱉的前世今生 ?
早產的孩子七活八不活?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