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鑄幣、鹽、鐵、酒國營,為何說漢武帝的蓋世武功離不開經濟改革?

鑄幣、鹽、鐵、酒國營,為何說漢武帝的蓋世武功離不開經濟改革?

作者:雷曉凡,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眾所周知,漢武帝在位的半個多世紀是中國中央集權君主專制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期間以武帝為首的漢廷統治集團在政治、軍事、思想文化、經濟各方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得漢代的國力空前提升,也為後世的政治、文化諸方面奠定了基本框架。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認識,從容易被人忽略的財政政策方面聊一聊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五銖錢

西漢自建立以來,幣制混亂,不少王國甚至有自行鑄幣的權力,這為後來「七國之亂」的埋下隱患。漢武帝統治時期,邊境用兵不斷,國內建設也用費浩大,中央財政急需統一幣值應付度支。漢武帝即位後先後進行了六次幣制改革,基本解決了漢初以來一直未能解決的幣制問題。武帝頒布的五銖錢質量較好,流通廣泛,一直沿用到唐代才換用新幣,可見其改革之成功。漢武帝的幣制改革在當時穩定了王朝金融情況,也巧妙地把鑄幣權重新拿回中央手中,極大地鞏固了中央集權。

漢武帝畫像(網路圖)

漢武帝將鹽、鐵、酒收歸「國營」,實行所謂「專賣」。由於這幾項都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尤其鹽鐵兩項,普通群眾離開鹽鐵幾乎無法生存生產。故而「專賣政策」為漢政府帶來了巨額收入。其具體的實施辦法就是中央政府在鹽、鐵產地分別設置鹽官和鐵官,實行統一生產和統一銷售,利潤為官方所有。漢廷還實行「平準均輸」,抑制物價,打擊倒賣,增加政府收入。《鹽鐵論》中記載:「山東被災,齊趙大飢,賴均輸之蓄,倉稟之積,戰士以奉,饑民以賑」,可見這一政策在當時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等人,以上做法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鹽鐵質量不佳、官府與民爭利的情況。

《鹽鐵論》書影

實際上任何歷史事件都有其正面和負面的作用。我們需要一定的距離感才能對之有一番把握。對於漢武帝的評價,絕不能一味歌功頌德一邊倒。明乎於此,我們再來看《資治通鑒》中對漢武帝有這樣一番評價,就顯得很是中肯:「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無幾矣。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王之道,知所統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罰嚴明,晚而改過,顧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

參考資料:

1.司馬遷:史記

2.司馬光等:資治通鑒

3.福島吉彥 著,韓昇 譯:漢武帝

4.周舜南:對漢武帝經濟改革的再認識

5.袁莉:「斂財政策」——看漢武帝的經濟謀略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趙培文

歡迎訂閱季我努沙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沙龍 的精彩文章:

西晉繁盛一時的太康之治,為何只是曇花一現?
碧蹄館之戰,第一次萬曆援朝戰爭的轉折點

TAG:季我努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