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泉二千、大泉五千錢」,三國東吳政權的斂財之路!

「大泉二千、大泉五千錢」,三國東吳政權的斂財之路!

作者:任虎,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自西漢初年統一幣制,鑄造五銖錢,並將鑄幣權收歸中央以來,五銖錢成為兩漢時期統一的貨幣。雖經王莽建新朝改新幣的小插曲,但隨著東漢建立,漢光武帝又於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重鑄五銖錢,繼續沿用五銖錢作為統一貨幣。統一的貨幣是中央集權和統一國家的標誌之一,也有利於各地區之間的貿易和發展。但當東漢末年,隨著黃巾之亂和諸侯割據的混戰局面的形成,東漢政權名存實亡,原五銖錢已經不再適用於各個割據政權。魏晉和蜀漢都曾以正統自居,分別鑄造了蜀「五銖」、蜀「直百五銖」、魏「五銖」,雖延「五銖錢」之名,實際上以基本各自流通。而作為無正統的東吳,卻也先後鑄造了自己的貨幣,對東吳政權的鞏固,東吳經濟的發展產生了重要作用。他們是「大泉五百」、「大泉當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四種。

一、大泉五百。吳主孫權於嘉禾五年(公元236年)所鑄造,重十二銖,意為價值當時的五百個五銖錢。

五銖錢

二、大泉當千。孫權於赤烏元年至九年間(公元238-246年)所鑄,重十六銖,意為價值當時的一千個五銖錢。

大泉錢

三、大泉二千。孫權於赤烏元年至九年間(公元238-246年)所鑄,意為價值當時的二千個五銖錢。傳世數量稀少,曾被疑為吳地世家大族所私鑄。

大泉五千

四、大泉五千。孫權於赤烏元年至九年間(公元238-246年)所鑄,意為價值當時的五千個五銖錢。傳世數量稀少,現僅發現兩枚,曾被疑為吳地世家大族所私鑄,被譽為中國古錢幣史上「五十名珍」 之一。

東吳所鑄造的「大泉」的面值都十分巨大,意在為東吳政權大規模斂財。東吳「大泉」的發行對東吳經濟造成了衝擊,一方面這四種虛值錢極大刺激了通貨膨脹,使得東吳民眾苦不堪言,同時不法地方勢力和投機商販趁機大規模私鑄仿製劣幣,對市場造成進一步衝擊;另一方面,在與魏蜀的貿易中,這種法定價值五銖錢「五百」、「一千」、「二千」、「五千」的貨幣無法得到兩國的認可,有的甚至只能達到1:1的比例進行交易,而魏蜀兩國人在持有「大泉五百」、「大泉當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來吳地貿易,卻往往因為這是東吳「法定貨幣」,而大獲其利。最終,「大泉」系列錢幣在發行十餘年後就不得不進行回爐重鑄,試圖逐漸取消,但因此所造成的財政虧空、市場通貨膨脹,也最終導致了東吳走向滅亡。

參考文獻:

1、【晉】陳壽撰,【宋】裴松之註:《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2、呂思勉:《三國史話》,北京:北京出版社,2016年。

3、黎東方:《細說三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4、戴銘禮:《中國貨幣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

5、彭信威:《中國貨幣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趙培文

歡迎訂閱季我努沙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沙龍 的精彩文章:

羊陸之交,三國末期陸抗和羊祜這對惺惺相惜的對手
西晉繁盛一時的太康之治,為何只是曇花一現?

TAG:季我努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