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新版膳食指南喊你回家吃飯!

新版膳食指南喊你回家吃飯!

新版膳食指南喊你回家吃飯!      

我國於1989年首次發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在1997年和2007年分別進行修訂,今年發布的是1989年以來的第三次修訂。那麼,這次修訂新在哪裡?

一是,新版指南從健康促進、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整體考慮,將原來的10條建議修訂為6條,整體突出以食物多樣、以食物為基礎和平衡膳食,明確了能量平衡、多吃的食物、少吃的食物和限制的食物;對部分食物日攝入量進行了修改和調整。

二是,新版指南覆蓋人群從2007版的6歲改為2歲以上,明確了2歲幼兒應該開始與成人一致的平衡膳食生活方式。包括孕婦乳母、嬰幼兒、兒童青少年、老年人在內,增加了素食人群的膳食指導,考慮了特殊需要的居民。

三是,為方便大眾理解使用,新版指南特別編撰科普讀本,以圖文並茂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表達,對核心推薦進行科學講解。

6條建議指導餐桌

近十年來中國人的飲食結構和疾病譜都發生了較大變化。新版指南在修訂過程中,結合現實情況,對部分食物日攝入量進行了調整,強調食物種類要豐富,但必須控制總量。

新版膳食指南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實踐3個部分組成。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是指南的核心部分。在這部分中,針對2歲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6條核心推薦,分別為:

1. 食物多樣,穀類為主——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每天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克,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克,薯類50~100克。食物多樣、穀類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徵。

2. 康吃動平衡,健體重——各年齡段人群都應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食不過量,控制總能量攝入,保持能量平衡。堅持日常身體活動,每周至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累計150分鐘以上;主動身體活動最好每天6000步。減少久坐時間,每小時起來動一動。

3. 多吃蔬果、奶類、大豆—— 保證每天攝入300~500克蔬菜,深色蔬菜應佔1/2。保證每天攝入200~350克新鮮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鮮果。吃各種各樣的奶製品,相當於每天液態奶300克。經常吃豆製品,適量吃堅果。

4. 適量吃魚、禽、蛋、瘦肉—— 每周吃魚280~525克,畜禽肉280~525克,蛋類280~350克,平均每天攝入總量120~200克。優先選擇魚和禽,吃雞蛋不棄蛋黃,少吃肥肉、煙熏和腌制肉製品。

5. 少鹽少油,控糖限酒——成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克,每天烹調油25~30克。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攝入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每日反式脂肪酸攝入量不超過2克。足量飲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毫升),提倡飲用白開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兒童少年、孕婦、乳母不應飲酒。成人如飲酒,男性一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

6. 杜絕浪費,興新食尚——珍惜食物,按需備餐,提倡分餐不浪費。選擇新鮮衛生的食物和適宜的烹調方式。食物製備生熟分開、熟食二次加熱要熱透。學會閱讀食品標籤,合理選擇食品。多回家吃飯,享受食物和親情。傳承優良文化,興飲食文明新風。

「特定人群膳食指南」主要針對孕婦、乳母、2歲以下嬰幼兒、2~6歲學齡前兒童、7~17歲兒童少年、老年和素食等特定人群的生理特點及營養需要,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礎上對其膳食選擇提出特殊指導。

「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實踐」主要是指導大眾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具體踐行膳食指南的科學推薦,用食譜設計和營養飲食指導,告訴大家如何依據指南安排一日三餐的飲食。根據新的推薦對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也進行了修訂,同時推出兩個新的可視化圖形,分別是中國居民平衡膳食餐盤和兒童平衡膳食算盤,以便於平衡膳食知識的理解、學習、操作和傳播。

膳食平衡仍是核心

新版指南的核心就是平衡膳食,食物多樣化,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要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建議平均每天至少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

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吃各種各樣的奶製品,經常吃豆製品,適量吃堅果。魚、禽、蛋和瘦肉攝入要適量。少吃肥肉、煙熏和腌制肉食品。

專家指出,我國居民膳食結構仍存在不合理現象,豆類、奶類消費量偏低,脂肪攝入量過多,部分地區營養不良的問題依然存在,超重肥胖問題凸顯,與膳食營養相關的慢性病對我國居民健康的威脅日益嚴重。

統計顯示,我國成年人營養不良率達6%,兒童生長發育遲緩率約3.2%,兒童青少年的消瘦率為9%。再比如說貧血,6~11歲期間的兒童貧血率還有5%,孕產婦貧血率達到17.2%,60歲以上的老年人貧血率12.6%。一方面是營養不良,另一方面則是肥胖和體重超標,6~17歲青少年的體重超標率達9.6%,肥胖達6.4%,18歲以上成人體重超標率達30.1%,肥胖率達11.9%。因為這些肥胖、體重超重等因素,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去年公布的數字顯示,中國成人18歲以上高血壓發病率達25.2%,糖尿病發病率達9.7%。

肥胖是一種慢性病,是多種常見慢性病的危險因素。近年來,很多人認為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會引起肥胖,以為不吃主食能減肥。新版膳食指南指出,肥胖,不是吃主食的錯,肥胖是因能量過剩,能量攝入大於能量消耗。減少主食可以減少能量的攝入,但也減去了穀物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這對身體健康不利。新版膳食指南喊你回家吃飯!

「四降一升」突出變化

新指南有一個突出的變化,就是各類食物的推薦量和2007版略有些不同,具體表現在5大類食物中4類下調,1類上升,其中,水果、畜禽肉水產品等動物類食品、大豆及堅果類日推薦量都略微下調,如水果類由200~400克變為「200~350克」,畜禽肉由50~75克變為「40~75克」,水產品由75~100克變為「40~75克」。此外,鹽由6克變為「小於6克」。

4類下調主要是因為近10年來我國男女平均體重一直呈增長趨勢,動物性食物和油脂攝入量逐年增多,導致能量攝入過剩,為保持健康體重,預防慢性病風險,在營養標準中下調了每日熱量標準,即建議大家「少吃點」,總熱量平均減少了200千卡。

長期過量攝入鹽,則會引起一些慢性病的發生,同時增加腎臟負擔。一項鹽的攝入量調查發現,國人每天平均攝入量遠高於這個標準,因此「少鹽」任重道遠。或許,有些人不理解為什麼會降低水果的建議攝入量,這是因為很多水果比較甜,含糖量高,能量也會比較高。所以提醒想要減肥的人群:水果不能當飯吃,不是吃越多越好。而且,果汁不能代替鮮果。有些減肥的人過度看重卡路里,但減肥講究低能量飲食,而不是低營養飲食,所以各種營養素的供給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樣鑒於熱量方面的考慮,新版指南明確區分了「雜豆」和「大豆」,將雜豆歸類為雜糧主食,將大豆單獨列一類,並減少了大豆的推薦攝入量,從籠統的30~50克改為大豆25克。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指出,此舉是因為,在獲得這些食物健康好處的基礎上,又考慮到我國居民日常烹調已經攝入很多植物油,特別是富含亞油酸的油脂,若過多攝入大豆,有可能在脂肪方面過量。還有堅果,很多人覺得堅果有益健康,認為堅果益智,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含有卵磷脂、腦磷脂很多。雖然堅果有這麼多的營養物質,但同時也含有很多脂肪,過量食用容易引起肥胖。專家建議,每天吃4~5顆杏仁或是兩三個核桃。關鍵在於每天吃,不在於一次大量吃。

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教授用「四降一升」來概括新版指南的變化。其中的「一升」就是說水。新版指南調高了中國居民日均飲水量推薦值,和以前相比,每天要多喝1~2杯水,同時提倡飲用白開水和淡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水是人體代謝的載體,根據調查,國人水攝入量還是不夠的。」提倡增加運動量,強調吃動平衡,自然也增加了人們飲水量的需求。

上班族常常會因為忙碌的8小時工作而忽略了喝水,建議盡量做到規律飲水,因為當察覺到口渴時,這已經是缺水的最後一個信號了。

建議加強體重控制

與舊版相比,新指南首次在營養建議中加了「控糖」二字。建議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攝入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實際上,世界衛生組織早在去年就公布了糖攝入指南,更新了對糖攝入量限制的建議,強烈推薦將兒童和成年人的糖攝入量都控制在總能量的10%以下。一些國家政府也已經行動,比如前不久英國政府宣布將對生產含糖飲料的企業徵稅。

營養學專家、浙醫二院營養科主任張片紅表示,添加糖是指在食物的烹調、加工過程中添加進去的單糖、雙糖或糖醇等,比如白砂糖、紅糖、蜂蜜等,主要來源是糕點、含糖的菜肴和飲料等,攝入過量會增加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新指南把「健康體重」概念提到了前面,吃動平衡,健康體重,關鍵是要控制好能量攝入和消耗的平衡,保持體重在健康合理的範圍之內。最好將體重指數(BMI)控制在18.5到24之間。建議堅持日常身體活動,減少久坐時間,每小時起來動一動,每周至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累計150分鐘以上;平時盡量用步行代替開車或公共交通;在身體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晚飯後徒步走路20~30分鐘,主動身體活動最好每天6000步,建議每次運動時的心率要達到「170-年齡」。國外研究調查發現,每天堅持中等強度運動30分鐘以上,每星期運動5次(累計150分鐘以上)的人群,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要低於正常人群。

膽固醇別過多操心

因為無法證明「膳食里的膽固醇與血清膽固醇有顯著關聯」,美國膳食指南諮詢委員會2015年建議不再對膳食里攝入的膽固醇提出上限。人體內膽固醇主要是內源性膽固醇,來自人體自身合成,食物膽固醇是次要來源,且大半都不會被人體利用,會隨糞便排出體外。我們可以放心地吃掉整個雞蛋,而不必像過去那樣因為擔心膽固醇太高而捨棄蛋黃。

對於素食人群來說,膳食安排不合理,易出現蛋白質、維生素B12、ω-3多不飽和脂肪酸、鐵和鋅等微量元素缺乏。如果平時吃雞蛋、牛奶,這類素食者蛋白質的攝入應該不成問題,否則就要注意補充蛋白質。新版指南中專門新增了素食人群膳食指南,建議素食者應當通過增加大豆和豆製品的補充攝入,獲得優質蛋白質,經常吃一些全穀物、堅果和菌藻類食物,還應選擇多種烹調油,以滿足對必需脂肪酸的需要。

新指南特彆強調應控制飽和脂肪酸的攝入,要求飽和脂肪酸提供的能量不超過總能量的10%。專家指出,如果在攝入大量的膳食膽固醇的同時,又伴隨進食大量的飽和脂肪酸,那麼它們對於血清膽固醇的影響就會顯現出來。飽和脂肪酸多含於牛、羊、豬等動物的脂肪中。對於老人來說,為了身體健康,更應限制脂肪攝入,少吃肥肉、油炸食品。

還有很多人只吃米面不吃粗糧。實際上,糧食在經過加工後,會損失一些營養素,特別是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所以要吃一些穀類和雜豆,要適當增加一些加工精度低的米面。專家的建議是,成人每天最好能吃50克以上的粗糧。至於蔬菜的選擇,新版膳食指南建議至少有一半應是「深顏色的蔬菜」。為何多吃深色蔬菜?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馬冠生指出,顏色深的蔬菜所含有的維生素,特別是胡蘿蔔素等維生素、礦物質比淺色的蔬菜更加豐富,膳食指南強調吃的蔬菜至少有一半是深顏色的蔬菜,這是從促進健康、預防疾病的角度提出的建議。

「回家吃飯」是新版膳食指南中新增的一項建議。其實,這項建議不止是希望我們享受食物和親情,更多的還是從健康的角度來考慮。如果真的在意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那麼,回家吃飯吧!健康生活的第一大要務,就是自己購買新鮮天然的食材,給自己和家人製作營養均衡的三餐,這樣才可能真正吃得放心、吃得科學。



註:所有文章均由中國數字科技館合作單位或個人授權發布,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寫於2016-07-2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智齒一定要拔嗎?能瘦臉不?
男人,你真的了解女人性愛的想法嗎?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