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近半國產劇賣不出去,現在也沒什麼好辦法能解決

近半國產劇賣不出去,現在也沒什麼好辦法能解決

國產劇拍了不播已成常態。

近日,新京報報道稱,中國電視劇年產量約15000集,而每年能播出的劇集只有8000集,近半國產劇無法播出成為積壓劇,難以收回成本。

劇集嚴重滯銷,與政策法規、市場環境、劇集質量等多重因素有關。

其中,政策屬於不可抗力因素。

一直以來嚴格的劇集審查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劇集的播出,例如某些涉及歷史改編和神話改編的電視劇拍攝不符沒有過審。這令不少劇集即使賣出去了也無法播出,最後只能被退劇。

雪上加霜的是,近年來,影視行業的政策仍在不斷收緊。

2015年1月1日,廣電總局推行「一劇兩星」政策,此前實行10年的「4+X」政策正式退齣電視劇舞台。在「一劇兩星」的政策下,高流量、優質劇集版權價格上漲,一線衛視之間版權之戰變得激烈,為了延續流量劇集和優質劇集的收視效應,衛視和製作方都默認將劇集越拍越長。而二三線衛視常年入不敷出,購劇資金吃緊,想要播放優質、流量劇集,只能跟隨一線衛視,跟播二三輪。

每年電視台能夠消化的劇集都有定額,劇集越拉越長、重複播放,導致越來越多的劇集無法播出,只能成為「積壓貨」。

「一劇兩星」的政策之外,一線衛視還實行「古裝劇限額」措施,年播放量限制在120集左右。而近兩年來因政策限制資本退潮、近期崔永元事件的不斷發酵,更是將古裝劇直接帶入寒冬。大量古裝劇拍後播出遙遙無期。

除了政策這一不可抗力因素,還存在不少偶發原因。例如主演涉事導致已經拍攝好的電視劇不能播出。典型的例子是高雲翔范冰冰的《巴清傳》、黃海波的《那一場奮不顧身的愛情》。投資方十分忌諱主演突然間成了「禁區演員」,這意味著劇集無法按規定時間播出甚至禁播,回款困難。

而從劇集本身來看,題材同質化嚴重,在這種市場環境下,電視台一般選擇能扛收視的流量演員或者口碑好的演員的作品,而剩下的同類型作品因沒有市場號召力而無法得到播出平台青睞。

視頻網站的興起,為國產劇銷售和播放找到了一個新的出路,但隨著視頻網站製作能力的提升、資本的不斷加持,它們開始大量定製高成本優質劇集,而非採購市面上已有的劇集。

一個趨勢是,隨著國產劇滯銷越來越嚴重,即便是曾經頗受市場青睞的流量IP也變得很難賣。流量小花唐嫣主演的《格子間女人》積壓超過6年仍沒有電視台認領,而同為流量小花的劉詩詩主演的《如果可以這樣愛》雖然已被湖南衛視購買,但至今仍未播出。

而今年以來流量IP收視失靈,討論度大幅下降,則會進一步打消播出平台的購買決策,打著流量咖的名義賣劇將越來越困難。

國內影視行業長期跟風現象嚴重,一旦某部劇集大熱,跟風者蜂擁而至,大量同質化的影視劇被立項,循環往複,劇集產量越來越大,庫存積壓成了必然。

產能過剩,資源大量浪費,國產劇需要找到一條新的生產製作路徑。比如效仿美國、韓國,邊拍邊播就是一種控制劇集數量的好辦法。但一個風險是,國內影視劇審查流程複雜,先審後播,並且在播前播中播後的每一個環節均面臨審查不通過的風險,如何本土化邊拍邊播的模式引入國內,成為影視公司需要思考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馬老師桃李遍天下
精釀啤酒經濟學:90後支撐著消費,資本盯上了玩家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