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從窮屌絲走向高帥富:中國古代制式鎧甲的發展

從窮屌絲走向高帥富:中國古代制式鎧甲的發展

伴隨著戰爭的發展,兩軍對陣之時,為了抵禦敵方的武器攻勢,具有防禦性質的甲胄及盾牌也隨之產生。在冷兵器時代,要在戰爭中取得優勢,除了擁有鋒利的武器之外,還需要擁有堅實的甲盾。其材質及形制的發展,往往伴隨著冶煉技術的提高及戰爭矛盾的升級而發生。

從窮屌絲走向高帥富:中國古代制式鎧甲的發展

中國冷兵器時代鎧甲材質的發展大致經歷四個時期:原始甲胄時期、皮甲時期、金屬甲胄時期及綿甲時期

一.原始甲胄

甲胄的具體產生時間已經很難考證了,但大約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從材質來看,最原始的甲胄往往採用最容易到手的材料製造,製作的工藝也必然是從無到有。原始社會時期,最初的護甲只是未經加工的獸皮,其後再學會對獸皮進行初步的縫製。就如下圖傈僳族的皮甲:以兩片牛皮縫合,上留開口可讓腦袋穿過,腋下有繩結可綁緊讓皮甲貼身以便於行動並加強防護。

從窮屌絲走向高帥富:中國古代制式鎧甲的發展▲古代皮甲

除了皮甲以外,還有一種藤甲。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七擒孟獲之時,孟獲曾帶來烏戈國那些刀槍不入的藤甲兵,造成了蜀軍的一場大敗,後被諸葛亮以火攻破除,上演了一出「火燒藤甲兵」的戲碼。

從窮屌絲走向高帥富:中國古代制式鎧甲的發展▲影視劇中的諸葛亮

在真實的歷史中,藤甲也是存在的。就在上世紀初,在台灣居住的耶美人還使用著一種由藤條及藤皮編製的原始藤甲。其保護的部位,包括頭、胸和背部,並且為了增強其防禦力,耶美人還會在藤甲的表面覆上一層魚皮。

從窮屌絲走向高帥富:中國古代制式鎧甲的發展▲《三國演義》劇照

在貴州省安順市歪寨村定居的布儂族,至今還保留著跳「藤甲舞」的民俗。正月初六開始,村民們著藤甲、持兵刃表演「武舞」。雙方在「刀刃相見」之時,動作均有嚴格的規範,這是沿襲了商周以「武舞」進行軍事及武技訓練的傳統。此時的藤甲形制已經效仿其後的金屬甲胄進行改變,但我們仍可看見藤甲在歷史長河中所留下的一些痕迹。

從窮屌絲走向高帥富:中國古代制式鎧甲的發展▲布儂族藤甲舞

二.皮甲

原始甲胄製作粗糙,防護的部位也只有前胸與後背,防禦力極其有限。當軍隊出現後,制式的裝備也開始出現。

首先是材料的選擇統一化:選擇皮質堅韌的牛皮或犀牛皮,而拋棄了藤、竹,並且將其裁成較小的甲片再進行縫合製成皮甲,在需要重點防護的部位也予以加厚。皮甲的甲片都要上漆以便於保養保存,其中大部分都上黑漆。甲片之間再以絲帶或細皮條連結,合成一套制式皮甲。

從窮屌絲走向高帥富:中國古代制式鎧甲的發展▲皮甲

經過如此一套規範化的操作以後,皮甲的防護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的同時,也使得使用的士兵不會被僵硬的皮甲所束縛(尤其是關節處的靈活性得到加強)。值得注意的是,在春秋時期,甲胄的製作已經規範化與制式化了,並且出現了專門製作皮甲的匠人——函人。

從窮屌絲走向高帥富:中國古代制式鎧甲的發展▲皮甲製作

皮甲是整個奴隸社會時期最主要的防禦護甲,從商朝到戰國時期除了製作工藝逐漸規範化與精細化之外,材料上並沒有太多進步。這種皮甲總與大型的盾牌相互配合使用,並且常用於車戰。我們也可以判斷,皮甲對於青銅製武器的防護是有效的。

從窮屌絲走向高帥富:中國古代制式鎧甲的發展▲商代鉞

除了牛皮甲之外,常見的皮甲還包括了犀甲、兕甲以及合甲。犀甲與兕甲都由犀牛皮製成;合甲則以兩層皮革合在一起再編綴成甲。當時皮甲的製造,是以所用皮革的堅韌程度來決定甲片長度的。皮質越堅韌,則甲片越長,使用的年限也越長。

三.金屬甲胄

(一)青銅鎧甲

殷商時期,除了青銅武器之外,青銅甲胄也同樣被製造出來。早期出土的青銅胄左右和後部向下延伸,護住雙耳和頸部。其上裝飾的花紋各異,有的鑄有獸面,有的鑄有獸眼,有的則鑄有葵紋。

從窮屌絲走向高帥富:中國古代制式鎧甲的發展 ▲青銅胄

與青銅胄(即頭盔)及青銅武器的廣泛使用不同,青銅甲只是作為少數貴族階級的防具。西周時的青銅甲都需要將青銅片編綴於皮革之上,而且主要防護的只有胸前。可以推知:一、商周時期的青銅產量較低,因此無法大量生產耗材較多的青銅鎧甲;二、青銅武器的殺傷力也較低,因此將皮甲作為主要的防護裝備已能較好防禦青銅武器的攻擊。

從窮屌絲走向高帥富:中國古代制式鎧甲的發展▲皮甲

(二)鐵鎧

隨著冶煉技術的進步與戰爭矛盾的升級,鐵制裝備登上了戰爭的舞台。首先出現的是鐵制兵器,最早可以追溯至春秋時期。經過一段時間的普及,到漢代鐵制兵器便已經完全取代了青銅武器。但與兵器不同的是,鐵甲儘管在戰國後期就已經出現,但卻是漢代才逐漸佔據主導地位,並且也未能完全取皮甲而代之,只是使皮甲處於次要地位。在此之後,皮甲仍作為一種重要的輔助性防護裝備被使用。

從窮屌絲走向高帥富:中國古代制式鎧甲的發展▲徐州博物館復原的漢代鐵甲


鐵鎧時代,軍隊的制式防具在不同時期形制是不同的:漢代以大型甲片編綴的「札甲」與中小型甲片編綴的「魚鱗甲」為主;兩晉時期以「筩袖鎧」為主;當板甲於南北朝時期曇花一現之後,「兩當鎧」又稱為了軍隊的制式防;隋朝以後,「自帶護胸」的「明光鎧」又佔據了主導地位;直到宋朝之時「步人甲」的出現,鐵鎧才脫離了明光鎧的形制。

從窮屌絲走向高帥富:中國古代制式鎧甲的發展▲明光鎧

四.綿甲

隨著火藥及火器在戰爭中的應用及改進,傳統的鐵鎧已經無法再提供有效的防護,因此自元代以後,鐵鎧逐漸被淘汰,而綿甲則登上戰爭的舞台。

從窮屌絲走向高帥富:中國古代制式鎧甲的發展▲元代棉甲畫像

綿甲外為布料,並釘有「甲泡」,要害部位則內綴鐵甲片以提高防護能力。一部分綿甲會在胸前加上護胸鏡,這又吸取了「明光鎧」的優質特點。綿甲對早期火器的防禦能力較好,因此一直沿用至清代。除此之外,明代以後,傳入中原地區數百年的鎖子甲才再次走入軍事家的眼帘之中。

從窮屌絲走向高帥富:中國古代制式鎧甲的發展▲清代綿甲

我們可以看到,在中國的戰爭史中,鎧甲材質的變化往往處於生產力急劇改變的某一個時間點。生產力在促進武器升級的同時,也促進了鎧甲材質對這些武器的適應性調整。通俗地說,就是在窮屌絲變成高帥富的那一刻,鎧甲材質才會發生革命性的變化。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樂小魚。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作者寫於2016-08-0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向日葵一直面向太陽,YES or NO?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