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因為一句牢騷話讓柳三變仕途盡毀

因為一句牢騷話讓柳三變仕途盡毀

因為一句牢騷話讓柳三變仕途盡毀

因為一句牢騷話讓柳三變仕途盡毀

北宋時期有一位大詞人,因為科考不第的一句牢騷話,讓自己的仕途盡毀。這人是誰呢?他就是大詞人柳永。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他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於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使詞從上層社會回到市井裡巷中。當時就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的說法,放到今天,恐怕就是流行歌壇天王級別的人物了。不過,禍福相倚,詞給柳永帶來名揚天下的同時,也給他惹來糾纏一生的麻煩。就是因為「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這樣一句因考試不第的牢騷話,決定了柳永一生難入仕途的命運。所以,想從政的人,在公開場合一定要謹言慎行。否則,縱然才高八斗,也會落得鬱鬱而終的下場。

柳永,原名三變,字景庄,後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東(今山西),曾為沙縣縣丞,在州郡頗有威信。父親柳宜,出仕南唐,為監察御史,南唐滅亡後,供職北宋,任雷澤縣令,不久,改為費縣縣令。柳永出生於父親任所(約公元984年,費縣),自幼聰慧過人,有神童之稱,與兄三複、三接,並有文名,時稱「柳氏三絕」。

淳化元年(公元990年),柳宜入汴京上書,授全州通判,柳永隨父赴任。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柳宜以贊善大夫調往揚州,柳永隨往,習作《勸學文》。至道三年(公元997年),柳宜又遷至國子博士,命其弟攜畫像前往故里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永隨叔歸鄉。咸平元年(公元998年),柳永居家鄉,遊覽名勝中峰寺,作詩《題中峰寺》。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柳永計划進京參加禮部考試,由錢塘入杭州,因迷戀湖山美好、都市繁華,遂滯留杭州,沉醉於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孫何知杭州,門禁甚嚴,柳永作《望海潮·東南形勝》,前往拜謁。此詞一出,即廣為傳誦,柳永亦因此名噪一時。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秋,孫何還京太常禮院,柳永做《玉蝴蝶·漸覺芳郊明媚》,追憶陪孫何遊樂情事。

景德年間(公元1004—1007年),柳永離開杭州,沿汴河到蘇州,不久入揚州,度過了青年時期的一段放浪生活。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進入京師汴京(今河南開封)。時北宋承平日久,都城繁華極盛:元宵,皇帝與民同樂;清明,郊外踏青;端午,龍舟競渡;汴京風情,紙迷金醉。柳永凌雲辭賦,將帝都的「承平氣象,形容曲盡」。

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春闈在即,柳永躊躇滿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試,宋真宗有詔,「屬辭浮糜」,皆遭嚴詞譴責。柳永初試落第。憤慨之下,作《鶴衝天·黃金榜上》:「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游狂盪。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發泄對科舉的牢騷和不滿。但不久,柳永對此次應試的不利,不再介懷,並作詞:《如魚水·帝里疏散》,對試舉抱著希望。柳永哪裡會想到,他所作的《鶴衝天.黃金榜上》,不久便傳遍京城內外,並為他仕途不順埋下伏筆。

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柳永第二次參加禮部考試,再度落第。同時,與相好歌女蟲娘關係出現裂痕,柳永作詞《征部樂·雅歡幽會》,抒發失意兼失戀的苦悶情緒。

宋真宗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長兄柳三複進士及第,而柳永卻第三次落榜。

宋仁宋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據載,這次考試柳永本已得中進士,哪知仁宗皇帝看到柳永的名字時,便想起了那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心裡一陣冷笑,大筆一勾,抹掉了柳永的名字,在旁批道:「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另一種說法是,宋人嚴有翼《藝苑雌黃》載:「有薦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詞柳三變乎?』曰:『然』上曰:『且去填詞。』」

萬般無奈的柳永,索性玩世不恭地打著「奉旨填詞」的御批招牌,終日出入歌館妓樓,以填詞為生,從此,柳永詞名日隆。不久,他又離開京師,由水路南下,更深地扎入市民堆里寫他的歌詞去了。

(本篇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家老大 的精彩文章: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世界一絕:開墾始於元朝,完成於清初的龍脊古梯田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