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殘忍的葬俗,送一次飯加一塊磚,老人到了六十最絕望
原標題:古代殘忍的葬俗,送一次飯加一塊磚,老人到了六十最絕望
從古至今,生老病死是任何人都無法躲過的自然規律。我國又是一個歷史比較悠久的國家,生有生日禮,老有花甲之說,而死又有內容豐富的喪葬習俗。這些葬俗除了內容多樣之外,還有方式之分,大致有土葬、火葬、懸棺葬、甚至樹葬,等等。種種葬俗大都比較人性,體現了對逝者的尊重。
在眾多的葬俗中,有一種「瓦罐墳」的記載比較模糊,而又確實存在。「瓦罐墳」,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墓穴的形式,地下挖出墓穴,四周砌青磚,頂部用磚發券,留一出入口,形似瓦罐,故此得名。據說,人活到六十就要送往瓦罐墳內,家中子女每日來送飯,飯後加砌一塊磚,直至待360天後墳封閉為止,老人的死活可想而知了。比較孝順的子女會在送飯時,與老人嘮嘮家常,多日加一塊磚;不孝順的飯往裡面一仍,然後急不可待的就要加磚。
為什麼要這樣對待60歲的老人呢?人滿60,古人稱之為「花甲之年」。花甲就是一個甲子,完成了一個輪迴,人漸漸失去了勞動能力。原始社會生產力相對低下,棄老、棄病並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總體來說,這種做法還是比較殘忍的,但人們仍然要送水、送飯,裡面也不無溫情和孝道的存在。後人推斷,「瓦罐墳」在歷史上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然後逐步消失,只在少部分地區流行。
如在貴州遵義一帶,在古代就很流行這種葬俗。據道光《遵義府志》所載:「郡俗至尤尚石槨,古風世傳,不能以通禮禁之也。有前代造者,高原坡坨,鋤墾雨洗,十九露出,無山無之,有多至數十槨者」。文中提到的石板墳用大石板作材料,事先砌成墳墓,人死後再將棺材放進去。很多學者認為,石板墳未必就是「瓦罐墳」,但也反映了兩種的相似之處。
關於六十而死的說法,除了「瓦罐墳」,還有還幾種說法。一說是秦始皇害怕人到了六十歲憑藉經驗和能力會鬧事,便頒布六十活埋令;一說為宋朝皇帝為節省戰略物資,規定六十不死而活埋;還有說法,認為是元朝統治者為了羞辱漢人而頒布法令。
以上說法並未見諸史料記載,而且傳說成分居多,人們也只是從同類型的墓葬中推斷其存在的真實性。無論如何,六十而死的確是令人恐怖的,這也與我們尊老、愛老的傳統格格不入。我們常說,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同樣我們也可以說,不尊重老人就是不尊重自己的將來。
※劉邦大半生打天下,登基後致力做一件事,飽受詬病仍逃不過宿命
TAG:史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