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獨家專訪ACG杜客金工創始人杜建毅

獨家專訪ACG杜客金工創始人杜建毅

#獨家專訪#

花絲鑲嵌傳承人與你談談「匠人之心」

他,年少進廠學徒成為優秀的花絲鑲嵌師,然後成為車間主任,再到接受私人定製無人可以超越。

杜建毅老師 作品

他的作品沒有一件重樣

無不飽含他無限的創作靈感

他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永不滿足才是匠人的內心!

他,傾其一生,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兒。

但此時此刻,花絲鑲嵌將面臨失傳

而他正在努力尋找傳承人

關於他的故事,我們先從一段歷史開始.....

【以下根據杜建毅老師口述內容為基礎完成】

入門簡單,做好不易

故事的開始,要從杜老師中學畢業後的一次「特殊分配」開始講起。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紅色時期,大家對於首飾的概念都是淡薄的,在人均月工資只有十幾塊到幾十塊的年代,大家對於穿著打扮的需求都是簡單且統一的。

70年代中國舊照 攝影師: Eve Arnold

1974年發生的大事件(中美恢復建交)之後,國內逐漸的和西方有了貿易往來,「為國家爭取外匯」的口號興起,工藝美術品成為了當時出口國外的主要商品。但針對當時的特殊環境來說,國內的傳統工藝美術品行業呈現的是一幅百廢待興的樣貌,傳統的工匠傳承秩序也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為了解決當時傳統工藝面臨的問題,一批十幾歲剛剛初中畢業的孩子們被免去了「插隊」的歷史使命,改為了進入各類工藝美術工廠進行傳統工藝的學習,杜建毅老師就是當時這批幸運學生中的一名。

知青插隊歷史舊照

「因文革時期停課在家,受畫家街坊小哥的影響,也拿起畫筆在家臨摹小人書,一年多的時間為今後從業打下了堅實的美術基礎。正是這些前期無意間的積澱,讓我在進入車間之後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杜老師1971年進入北京花絲鑲嵌二廠,3年學徒期後他已經成長為了一名優秀的花絲鑲嵌師,1979年時通過組織了一批優秀員工加班趕工,在車間中逐漸顯露頭角,從而走上了領導的崗位。

他認為這樣快速的成長和他的美術功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在談到「何以為工匠」這個問題時,杜老師說:「美術功底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決定了你的審美;但只會畫也不行,需要有自己的創造力,可以指揮團隊,這樣的人才可以稱其為工匠。」

杜建毅老師工作照

「要有一顆踏實的學徒之心」

回憶起與花絲鑲嵌最初的相識,杜老師眼中飽含著對於過去的懷念,而談及花絲鑲嵌這門技藝時,他更像是徐徐訴說著他的多年摯友般滔滔不絕。

「雖然中國的首飾自春秋時代就已經開始出現,但到有絲綢之路後才陸續從西域帶來了各式精巧的工藝和紋飾。花絲鑲嵌雖然一直是歷代宮廷珠寶的代表,但到了明朝有了造辦處後,這種花絲的金飾才走向高峰,在清朝更是將其運用到了極致。」

花絲細工蝴蝶胸針

雖然在四川一帶也有花絲鑲嵌的工藝,但與北京花絲不同的是,四川的花絲是以做片狀為主,行當內的專有名詞叫做「四川平填」,且這種技法只存在於民間,與北京花絲所代表的宮廷藝術實則大相徑庭。

花絲鑲嵌工藝在中國的歷史中已經存在了千年,在封建時期金飾是皇家的專屬,民間只有銀樓而沒有金店。到了民國初年,匠人們紛紛改行,才將這一真正的宮廷技藝帶到了民間。

珍珠盤龍胸針

2015年初,一次偶然的機會讓當時故宮的領導見到了杜老師的作品,當時的故宮領導十分驚訝這種舊時宮廷造辦處的手藝竟然現於民間

因為在當時的故宮中,雖然有善於修繕各式文物的修繕師,卻沒有真正可以做出這種宮廷珠寶的工匠,本著惜才愛物之心,故宮的領導當下決定邀請杜老師做故宮的非遺專項顧問,將花絲鑲嵌這隻「舊時王謝堂前燕」,再一次帶回了曾經它最熟悉的地方。

當我們問及杜老師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出色的花絲鑲嵌師時,他沒有說過多的刻板需求,只是反覆強調著「要有熱愛,還要有一顆學徒之心」。

杜老師與杜客金工珠寶學院的學員講解照

這要求說來簡單,但其中所暗含的那些辛苦與堅韌,卻都是當今浮躁的社會裡少見的。我們習慣了以金錢和利益去計算自己的付出,但忘記了在一個並不久遠的從前,一個單純又特殊的年代裡,正是一群孩子抱著踏實肯干學徒之心,才將這些精美的技藝傳承到了今天。

無論是什麼時候,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的故事都是一樣的,重要的是永遠對一件事抱有赤誠的心,這樣才擁有了成為所謂「匠人」的資本

今天的首飾是一種理財行為

作家綠妖在評價故宮的工匠時曾說:「他們的面貌沉靜安詳,是在世上找到了安身立命所在的臉,我羨慕這樣的面容。」想來彼時她看到的,也就是今日杜老師一般讓人羨慕的面容了。

如果一直留在體制內,或許杜老師不會像今天一般成功。90年代後期,花絲鑲嵌廠開始走向沒落。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只有40歲的杜老師選擇辭掉當年穩定的「鐵飯碗」,從承包自己的工藝品公司開始,杜老師一步步的開啟了自己新的征程

「我做的東西沒有一件是重樣的,都是私人訂製。」

這是相當有底氣的一句話,從學徒到車間主任,至後來的東四小店以及現在的杜客金工珠寶學院,幾十年的經歷讓杜老師的臉上有了一份自信從容,也正是這些經歷讓他對於設計和中國傳統的珠寶首飾都有了自己更加深刻且獨到的理解

「今天人們到市場上購買24k金飾的行為,其實不是在買首飾,而是一種理財行為。」杜老師的這一評價讓我們都感到大吃一驚,他認為真正的首飾應該需要有自己的創作思想,從畫設計稿開始,經過無數道工序製作出來,絕不只是簡單的將真金白銀用模具灌注而成。

現在市面的很多首飾,過分的追求用了多少的真金白銀,但卻忽略了其本身的設計,所以購買這些首飾更像是一種「理財行為」

杜建毅老師作品

如果你將那些時下流行的珠寶放在花絲鑲嵌的首飾旁比對,即使閃耀如鑽石也會失去它的光芒。

在杜老師的作品中,一件作品上所蘊含的工藝價值要遠高於那些珠寶黃金所帶來的價值,你無法在任何地方找到花絲鑲嵌的模具,沒有經受過8-10年磨練的工匠也無法獨立做出精美的花絲鑲嵌首飾。

最遺憾是這門手藝無人繼承

「現代中國需要工匠精神。一輩子只干一件事兒,這太牛了,現在我們的年輕人可能做不到,三年跳兩次槽,一年跳三次槽。那種耐下心來,不急不躁不趕地去做一件事,這樣的氣質現在太稀缺了。」——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導演 蕭寒

「雖然大家都知道這些可以作為傳家寶世代相傳的花絲是好東西,但如同其他非遺文化一般,缺乏媒體的曝光與宣傳。」談及此處,杜老師驕傲的臉上第一次看出了一絲落寞

作為僅剩的幾名花絲鑲嵌手藝傳承人,雖然老工匠們仍在努力去支撐起這份行當,但當今社會的教育里,缺乏了一條正規的工匠培養渠道,市面也推出了太多以花絲為名販售的低劣仿品,這些弊端讓花絲鑲嵌這門傳承了千年的文化瑰寶正在面臨著失傳的危機

始終沒有找到能夠承襲這門手藝的年輕工匠這件事,也成為了杜老師幾十年的花絲生涯中最為遺憾的事情。

杜建毅老師作品

學習花絲鑲嵌最好的歲數是在高中時期,因為學習花絲鑲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出徒的,需要一份大量的時間積累,邊學邊深造,但大學畢業後的年輕人多了份社會的浮躁,耐不下性子,而高中時期的學生還沒有家庭生活的負擔,也更能以一顆純粹的學徒之心學習花絲鑲嵌的工藝。

問及杜老師如何想到與ACG的合作,他談到雖然ACG作為國際藝術教育機構,更加擅長的是藝術留學作品集的培訓,但它的存在吸引了許多鍾情於藝術的年輕人,這也是杜老師所在的花絲鑲嵌行業所需要的。

為了能夠將真正屬於中華文明的首飾傳遞給更多的年輕人,培養出屬於我們新一代的工匠,杜老師與ACG都願付出最大的努力,這就是杜客金工珠寶學院存在最大的意義。

杜建毅老師作品

結語 | 「永不滿足才是匠人的內心」

我們在採訪過程中始終都能夠感受到杜老師對於花絲鑲嵌這個行業的熱愛,他身上有著一份地道老北京人的爽朗,提起過去的經歷會滔滔不絕的與人分享;他身上也有著一份真正工匠人的責任,談及遠銷海外帶給別人驚喜的作品,他會驕傲自豪,談到還未學成便自立門戶最終失敗的徒弟,他也會心痛惋惜

匠人之心雖是這些年總會聽到別人提起的詞語,但當一位真正的「匠人」出現在面前時,你才能夠真正的感受到他們身上的真實與善良。

這些新時代的匠人們其實並不如我們所想,滿足於眼前所做的事情,滿足於當下所享受到的成功和尊崇,而是隨著時代的不斷演變,在他們所鍾情了一生的事情里不斷成長

當我們踏入杜客金工珠寶學院的展廳時,所有人都被開燈的一剎那精美的珠寶所震撼。杜老師的作品中,有被故宮寶蘊樓收藏展示的「金鎖」,也有金絲細至0.07毫米的蝴蝶胸針和仿製的萬曆皇帝金冠。

雖然杜老師的作品件件都是華美異常,但被問到哪樣是他最滿意的作品時,杜老師只是笑著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永不滿足才是匠人的內心。」

一輩子要一直做不一樣的作品,才能真正的成長。這是編者在採訪杜老師的過程中最大的感受,或許花甲之年的杜老師在創作上有停手的一天,但他為了將花絲鑲嵌工藝傳承下去所做的事,誰又可以說這不是一件更加困難複雜的「作品」呢?

有的人,他的一生都在執著於自己的熱愛,永不停歇。無論你是個匠人,還是設計師,甚至是個作家......我們都希望這種匠人精神可以得到傳承,從而影響一代又一代人!不要因此遺失了夢想,和那些彌足珍貴的東西。

讓我們一起,尋找傳承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CG廣州 的精彩文章:

藝術生是怎麼過七夕的?
如何通過古老手工藝Smocking,打造今年最潮流的服裝元素!

TAG:ACG廣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