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冷戰時期:蘇聯的「美國後門」計劃則極具創意

冷戰時期:蘇聯的「美國後門」計劃則極具創意

美國《空軍》雜誌近期發表一篇文章,首次披露了冷戰時期美蘇兩大超級大國都計劃在太空部署核武器,而前蘇聯的「美國後門」計劃則極具創意。

冷戰時期:蘇聯的「美國後門」計劃則極具創意

攻擊方案:後門計劃

20世紀60年代,前蘇聯當時已擁有了隨時準備發射進入軌道,襲擊美國的核武器系統。這種核武器將低空飛行導彈和核彈頭結合在一起。具體情況就是,武器從前蘇聯發射,隨後脫離軌道對美國實施核攻擊。更為重要的是,它不是飛越北極,到達美國本土,而是橫越南極地區,從「美國後門」飛抵美國。

為了能夠偵察到前蘇聯發射過來的洲際彈道導彈,美國研製出了地基和空基兩套警告系統。

最早的一套預警監測系統是彈道導彈預警系統(BMEWS)。美國當時認為前蘇聯導彈和轟炸機最有可能越過北極對美國本土發動攻擊,因為這是前蘇聯到美國距離最短的路線。華盛頓希望至少能提前30分鐘得知前蘇聯的核打擊。

冷戰時期:蘇聯的「美國後門」計劃則極具創意

美國的反導系統並沒有對莫斯科起到「震懾」作用,相反前蘇聯人開始尋求更加快速的攻擊方式,讓美國屆時能夠監測到,也會為時已晚。前蘇聯專家經過計算後認為,將導彈發射到一個「壓縮軌道」,這樣導彈將沿低軌道路線飛行,美國的監測系統就難以發現。導彈將在地平線上空爆炸,此時美國的雷達波才會發現導彈,但這要比美國預想中的前蘇聯洲際彈道導彈(ICBM)越過北極圈攻擊美國本土的時間早了不少。

冷戰時期:蘇聯的「美國後門」計劃則極具創意

攻擊武器:SS-9洲際導彈

前蘇聯隨後開發出SS-9超重量級洲際彈道導彈。導彈的飛行軌道一般遵循南向、靠近極地的路線。在穿過極地地區後,導彈將向北飛行,越過南半球,同時令彈頭處於攻擊美國中部地區目標的軌道上。

導彈在1965年至1966年間最終成型,接著,又於1967年完成點火試驗。這種軌道導彈在1968年首次部署。到這個時候,聯合國已通過1884號決議和《外層空間條約》,禁止世界各國在太空部署核武器和其它任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冷戰時期:蘇聯的「美國後門」計劃則極具創意

在前蘇聯看來,聯合國的有關決議沒有多大約束力,前蘇聯很快就將其軌道武器系統命名為「部分軌道轟炸系統」,也就是FOBS。前蘇聯的理由是:條約禁止部署軌道武器,而我部署的是「部分軌道武器」,它並沒有完全進入太空軌道,所以國際條約對這種武器不具約束力。

所以,前蘇聯仍在繼續研製FOBS,並在特余拉塔姆西部一個地點修建了18個FOBS導彈發射井,於1969年8月25日成立了第一個FOBS作戰營,後來又成立了兩個作戰營,一起組成第98導彈旅。

美國的戰略決策人員認為,FOBS將被前蘇聯人用來扮演「探索者」的角色,該武器系統可能會被用於摧毀華盛頓特區的大量指揮與控制中心,比如,白宮,五角大樓,等等,美國將因此失去核反擊能力。

直到1983年2月,蘇聯最後一枚FOBS導彈才退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中國遠征軍血祭「野人山」:雄性野人頻繁襲擾部隊女兵
第二次世界大戰到底哪一天停止的?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