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兵力懸殊,為何袁紹卻會敗給曹操?
作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戚逸暘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掃平袁術、呂布。四年(公元199年)冬,袁紹滅公孫瓚,盡有河北四州之地,北方的兩位霸主,昔日的好友之間終於爆發了一場為爭霸中原的問鼎之爭——官渡之戰。
袁紹
官渡之戰初期,袁曹兩軍對陣的兵力較為懸殊,據《三國志》、《資治通鑒》明確記載袁軍參戰部隊達十餘萬,戰馬萬匹。而曹操一方則「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袁軍兵力明顯遠勝於曹軍,最後卻被大敗而回,原因有三:
1、袁紹外寬內忌,好謀無斷。麾下謀臣沮授在官渡之戰前曾勸袁紹休養生息,由於剛剛消滅公孫瓚,兵疲民困,應當先務農生息。而袁紹沒有聽取。官渡之戰時謀臣田豐又勸袁紹出奇兵襲擾曹軍,袁紹不僅不聽,反而聽信審配的話,以「沮眾」之名把田豐打入監獄。而曹操的謀臣荀彧提出「四勝四敗」之論,言曹「氣度、謀略、英武、仁德」四勝於袁紹,郭嘉提出「十勝十敗」之論,把袁紹分析得淋漓透徹,從任用謀臣這點,袁曹之間的優劣可見一斑。
2、奇襲烏巢。戰役初期曹操謹慎,而袁紹驕縱。在後勤糧草不能及時供應的情況下,依舊堅守等待時機。這時荀攸報告說,袁軍有一支糧隊即將到達,領兵的韓猛好勇無謀,曹操就派徐晃和史渙半路截擊,擊破韓猛,焚燒糧車數千輛。這次截擊之後,袁紹又命淳于瓊率領萬餘人護送運糧車到離官渡北四十里的烏巢屯放。袁軍有一位謀士叫許攸,他覺得袁紹好謀無斷,就去投奔了曹操,並且告知曹操糧草就屯放在烏巢。曹操當機立斷,親率五千步騎,冒用袁軍旗號奇襲烏巢,最終燒掉了烏巢所有的屯糧。從此袁軍的士氣一落千丈。曹操的果斷和堅決促成了這場戰役勝利的關鍵。
曹操
3、張郃和高覽的投降。史書記載烏巢屯糧被焚燒之後「紹軍潰」,救援烏巢的袁軍統帥是郭圖,由於他沒有能夠挽回敗事,就把責任推卸給了張郃和高覽。袁紹聽信郭圖讒言,派使者去責問兩人,高覽一怒之下斬了使者,向曹軍投降。張高二人投降之後「紹眾大潰」,再也無力回天。
官渡之戰示意圖
曹操憑藉卓越的戰略眼光取得了戰役的最終勝利,而戰敗後的袁紹敗退回冀州,從此一病不起,過了不久就溘然長逝了。
參考文獻:
1、三國志集解牌[M].中華書局,盧弼著,1982
2、楊德炳.官渡之戰新探[J].襄樊學院學報.2011(06):1009-2854
3、朱紹侯.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雙方勝敗原因試探[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5).1000-5242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桂強
※古代皇宮守衛有多嚴格?
※清代首任駐美公使是誰?他取得了哪些成就?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