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巴圖魯」是何稱號?如何能獲封此稱號?
原標題:滿清「巴圖魯」是何稱號?如何能獲封此稱號?
「巴圖魯」是滿語baturu,在漢語中的意思是「英勇」、「勇猛」,它是清朝皇帝賜予有功之臣的一個名號,出現於後金時期,一直延續到清末。在當時,滿族精於騎射,是一個英勇善戰的民族,在長期的戰爭中,湧現出了許多勇猛的戰士,為了對他們進行嘉獎,於是一批巴圖魯應運而生。
巴圖魯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可以被封為巴圖魯呢?從其字面意思上來看,我們大致可以推斷是勇猛立下戰功的人,具體而言,可以分為四類人:第一類便是在某次戰役中表現英勇者,比如努爾哈赤時期曾斬殺哈達兵三騎的安費揚古。這類人因有顯赫的戰功,因此被賜巴圖魯稱號的情況最為普遍。第二類是在好幾次戰爭中都表現出色,因累積戰功而受賜封者,比如勞薩。第三類是受降、斬殺敵眾者;第四類便是在戰爭中受傷甚至死亡者,因此巴圖魯並非只授予在世者,對戰死者也是一種追封。應該注意的是,巴圖魯只是一種榮譽稱號,被賜巴圖魯的人不會因此而加俸祿、陞官。它的授予標準是戰爭中的表現,因此不分等級,低至無名士卒也有獲封巴圖魯的機會。
福建水師提督健勇巴圖魯蔡攀龍
有清一代,巴圖魯的賜號也經歷一個變化過程,早在後金時期,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為了表彰將士們的英勇表現,便賜予他們巴圖魯的稱號,但這時能享有此一稱號的人數極少,努爾哈赤時期共有6人,皇太極時期共17人,而且只有滿族人才能得此賜號。這時的「巴圖魯」稱號也比較單一,除了統一的「巴圖魯」之外,少數巴圖魯賜號前會加上蒙語前綴,比如穆爾哈齊被賜予 cing baturu(青巴圖魯)。
第二個階段為清朝建立初期,即順治到乾隆時期,這時滿清入關沒多久,各地叛亂、起義屢禁不止,被授予「巴圖魯」的情形也更為複雜,因此清朝完善了巴圖魯這一名號制度,由單一的「巴圖魯」稱號向複合式巴圖魯封號轉變,出現了滿語複合巴圖魯和其他語音符合巴圖魯,也就是「語言+巴圖魯」的形勢,比如siribaturu 錫利巴圖魯(滿語複合巴圖魯)、庫木勒濟特依巴圖魯(蒙古語複合巴圖魯)、健勇(漢語複合結構的巴圖魯)等。而且巴圖魯的封號也不再被滿族人所獨佔,主要評判標準是戰場表現。同時,巴圖魯數量的多少與當時戰爭形勢有關,清順治朝僅有倆人獲得了巴圖魯的稱號,但是到了乾隆朝,有68人被賜予巴圖魯的封號。
領隊大臣貴州鎮遠鎮總兵僧格巴圖魯敖成像
巴圖魯們在鞏固清朝統治的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是清朝鎮壓各地反清復明判斷的倚靠力量,為維護清朝統治、平定叛亂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在政治日益腐敗的晚清,巴圖魯們也是清政府鎮壓農民起義的工具。
參考文獻:
1.鄒蘭欣:《簡述滿語賜號「巴圖魯」》,《滿族研究》1999年第4期。
2.綦中明:《清代「巴圖魯」封號及其文化內涵》,《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38卷第6期。
3.綦中明、劉麗華:《清代baturu(巴圖魯)賜號考略》,《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年第1期。
※湘獻王朱柏英年早逝,背後有著怎樣的政治背景?
※清代官員的等級是如何通過交通工具顯示的?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