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被文學耽擱了的美學設計師,看看他設計的書籍封面
魯迅的詩文造詣之深已毋須多言,但很多人不知道:他還是一個一流的書封設計師,他設計的書籍封面,即便放在今日也絲毫不覺落後,充滿美感,我們整理一部分,供大家欣賞。
1912年翻譯出版的《小彼得》,這是一本匈牙利作家海爾密尼亞的童話集,由魯迅校訂作序並設計封面。封面上譯者:許霞,就是許廣平。書名美術字由魯迅所寫,模仿英文中的花體字,封面上的圖案,也是頗具西歐風味的,正好烘托出了童話的趣味。正是這本精緻的小冊子,成為魯迅先生和許廣平共患難的紀念。
魯迅和陶元慶是好友,他們合作了多個封面設計,一般都是魯迅設計,陶元慶執筆手繪。《彷徨》這個封面,就是魯迅設計,陶元慶畫,底色橙紅,用了幾何線條畫三人呆坐椅上,面對著一輪圓而不圓、顫顫巍巍的深藍色太陽,於百無聊懶中晃悠。
當時竟然有杠精稱太陽不圓,陶元慶也很無奈啊,魯迅為陶元慶辯護說:「你看好笑不好笑,竟有這樣不懂藝術的人。」
魯迅的設計大多延續這樣的風格,單純、洗鍊、樸實。他給陶慶元寫信,托他為《墳》設計封面時說:「可否給我作一個書面?我的意見是只要和《墳》的意義絕無關係的裝飾就好。」於是有了這個封面:
魯迅作為一個優秀的死磕細節的封面設計師,字體也要精心設計一番。《奔流》用變化的黑體字,勾上黑邊,有一種流動感。
《萌芽》兩字筆劃一邊粗,一邊呈尖狀,顯得乾淨,蒸蒸日上,就像正在生長的芽兒。「萌芽月刊」四個大字擺放成橫折形,十分突出。紅色的「第一卷1 1930」放在封面左下角也醒目,整個封面張揚,又瀟洒寫意。
1934年出版的《引玉集》是一本介紹蘇聯版畫的畫冊。長方形紅色色塊穩重,色塊上再手寫書名、書中所選外國版畫家的外文作者名字和「木刻59幅」字樣,用橫線隔開。既有大方簡練的東方趣味,也有西方書籍張揚的因素。
《工人綏惠略夫》封面
《朝花夕拾》封面
以上《工人綏惠略夫》和《朝花夕拾》的封面,是魯迅先生得到了銅器和石刻紋樣的啟示後設計。
因為魯迅的多次校對重譯,在許廣平看來,《小彼得》實際上已經是魯迅的譯作,所以後來這本書的譯者改成了魯迅。
為了介紹外國文藝,魯迅翻譯了許多小說和藝術類書籍。在這些書籍封面中,也可以看到許多極具現代特色的藝術作品。如下面的《藝術論》和《蕭伯納在上海》:
這本《木刻紀程》看似簡單,但卻繼承著著明清時代線裝書設計中簡約、雅緻的風格:
對於書籍裝幀,魯迅非常主張「留白」的設計,所以我們常常可以看到純色的底色,配以魯迅親筆題字的封面設計。比如這本《吶喊》:
用深紅色作底色,顯得沉重有力,深紅色象徵著受害者的血跡,又預示著鬥爭和光明,書名如石刻般雕刻在其上,最獨具匠心的是魯迅先生把自己的名字一同放在了黑色方塊之中,象徵著魯迅先生和廣大志士們站在同一立場,一同「吶喊」與鬥爭。
說到魯迅的美術修養,還得追溯到他的童年時期。他提到他小時候最愛的那本《山海經》,最吸引他的不是故事,而是各種插圖。《西遊記》中也有很多插圖吸引了他的興趣,小時候的魯迅已經開始自學插畫,對《西遊記》里的圖畫開始臨摹。
魯迅手繪《朝花夕拾》插圖:「活無常」
當時,魯迅出版了一些關於插圖創作技法等的指導插圖創作的書,比如日本人板垣鷹穗作的《近代美術史潮論》,魯迅以為中國正需有這一類的書,應該介紹。但當時出版界對這類書的態度正如他自己說,書中的圖畫太多,134幅,在現今讀者寥寥的出版界,縱使譯者出,恐怕也沒有一個書店敢於出版的罷。
後來魯迅想到了雜誌《北新》,如果每期全用這書中所選的圖畫兩三張,再附譯文十頁上下,則不到兩年,可以全部完結。論文和畫相聯絡,沒有一點白費的東西。在魯迅的努力下,這些插畫在《北新》雜誌上連載完後,後來又出了單行本。
欣賞魯迅先生的書封設計,我們會發現他多才多藝,只不過是文學上的光芒遮蔽了他在其他領域的成就。對此,你是什麼感受呢?可留言表述你的觀點。
- END -
向原作者表示敬意
圖片版權歸屬原作者,謝絕商用
看完後別忘記分享哦,分享是一種美德,懂得分享的人,生活會越來越美好......
※2018塔林音樂周視覺形象設計欣賞!
※iCENTRE十二年展平面設計
TAG:第九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