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現在紐約的貓都已經懶得斗,甚至鬥不過大老鼠了...
(本文有一些老鼠圖片,小夥伴們做好準備!)
話說,很多人應該都看到過下面這些畫面…
彪悍的紐約老鼠光天化日之下偷披薩
紐約老鼠欺負鴿子...
兩隻紐約老鼠在地鐵站公然搶披薩…
你爭我奪,完全沒有把在旁邊偷拍的人類放在眼裡啊!
紐約的披薩老鼠甚至上了新聞,
有了自己的標籤
甚至自己的玩具模型
看到這些,你大概也能感受到紐約的老鼠有多猖狂了!
不僅數量多,個頭大,膽子還特大!
在紐約地鐵站,簡直自成一個地下幫派!
為了研究紐約的老鼠,科學家們也沒有少費心。
2017年的時候,來自福特漢姆大學的訪問學者Michael H. Parsons也決定要研究研究紐約的老鼠們。
研究老鼠?
那不是超easy,紐約這麼多老鼠,隨便抓幾隻就夠他研究的啦。
然而...
研究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容易…
連第一步——找個能觀察老鼠的研究點都無比困難…
因為要做這個研究,就意味著不能傷害老鼠,要讓它們在一個區域內自由活動…
而老鼠又喜歡藏在私人場所…
試問?
誰願意讓一幫科學家進自己家,架上各種研究儀器,然後讓老鼠們自由自在的在自己家歡騰亂蹦?
你要來可以,那你來幫我殺老鼠啊?
什麼?不能殺?光看看?
那還是別來了…
為了找到可以觀察老鼠的研究點,Michael H. Parsons和他的團隊成員們付出了「鮮血,眼淚和汗水」...
整個過程… 說多了都是淚…
找了n久之後,他們總算在紐約布魯克林找到一個願意收留他們進行研究的地方——一個垃圾回收站…
垃圾回收站就垃圾回收站吧!
終於有地方可以進行正經研究了,
科學家們內心的小激動可想而知…
他們開始風風火火的在垃圾站鋪設研究設備…
這一次,他們是要研究老鼠的信息素。
信息素(pheromone),也稱做外激素,指的是由一個個體分泌到體外,被同物種的其他個體通過嗅覺器官(如副嗅球、犁鼻器)察覺,使後者表現出某種行為,情緒,心理或生理機制改變的物質。它具有通訊功能。
一項研究顯示老鼠可透過信息素區分自己的親戚與關係較遠的個體,從而避免進行近親交配。
總之,這是一種無形的化學分子,它可以影響老鼠的行為。
為了研究老鼠的信息素,科學家們在垃圾站各個角落都裝上了動態捕捉攝像機,
然後抓垃圾站里的老鼠,把它們麻醉後,在它們體內裝上微型晶元。
一切準備就緒後,
他們釋放信息素,準備開始收集數據…
然而!
研究剛要進入正軌的時候…
卧槽!貓來了!
大概是科學家們釋放的信息素同時也吸引了附近的野貓…
一下子來了5-7隻野貓…
對想要控制實驗中一切可能的變數的科學家們來說,這簡直就是個超級災難!
貓來了,意味著研究結果就不準了…
就算信息素能發揮作用,但這麼幾隻貓在眼前晃,老鼠們還敢動么…
那怎麼辦?
實驗結束?研究停止?
明顯不行啊!
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願意讓他們進行研究的場地,怎能說放棄就放棄!
於是乎,Michael H. Parsons急中生智,決定把課題改一下好了,就改成
「貓對老鼠數量的影響」。
看到這個課題的時候,很多人可能都會感覺...
這,還需要研究嗎?
影響?肯定是很大啊!
貓來了,老鼠數量就下降了啊!
看看美國這些城市的例子就好了嘛,
在美國好幾個城市,市政鼠害防治部門經常會跟貓咪救助機構合作,把流浪貓咪釋放到鼠患嚴重的區域,為的就是讓貓咪們上崗滅鼠。
在芝加哥,這個項目超級搶手,
有些地方甚至要等6個月才能等到一隻貓…
所以,這研究不是在浪費時間嗎?
然而,
當人們最終看到研究結果的時候,傻眼了…
貓咪抓老鼠的技能簡直弱爆了啊!
在5個月時間裡,這5-7隻野貓只殺死了2隻老鼠!
而整個垃圾站有大概150隻老鼠!
7 VS 150 !
最後只殺了2隻。而且是在老鼠扎堆的地方殺的…
對,你沒有看錯…
5個月的時間裡,垃圾站的攝像機拍到貓咪對老鼠的20次跟蹤,2次殺鼠,以及1次失敗的殺鼠行動。
有時候,老鼠從面前跑過,貓咪都懶得鳥它們…
下面是一段科學家們在垃圾站拍到的視頻…
當時貓咪靠牆躺著,
在它不遠處,有一隻老鼠,
老鼠在原地逗留了一會
貓鼠之間的距離也不是很大,
但此時,貓咪完全無動於衷,
沒有起身,也沒有任何要去捉捕的動作…
非常的relaxing~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老鼠走了唄...
……
現在,貓和老鼠關係已經好成這樣了嗎?
雖然我們很多人看完這個研究結果都會覺得挺吃驚,但對科學家來說,這是意料中的事兒…
想要控制城市中的鼠患,請貓咪出動,其實並沒神馬作用…
貓咪可以抓小鼠,但對大老鼠幾乎沒啥辦法…
mouse和rat都可以翻譯成老鼠,但它們其實是不一樣的,
最大的區別,可能就是它倆的個頭…
mouse比較小,rat比較大。
一隻成年的rat個頭可以長到mouse的10倍!而且戰鬥力也遠超mouse。
而垃圾站的老鼠就屬於rat,讓市政鼠害防治部門鬧心的,也是rat。
貓咪殺殺mouse還行,到rat這裡就慫了…
那....已經慫到5個月的時間,5-7隻野貓只能殺死兩隻老鼠啦??
其實...
而且紐約人民對這些貓的失望,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哼。
「紐約的貓鼠大戰,老鼠贏得輕而易舉」。
2016年紐約就嘗試著想用貓來解決老鼠問題,
結果被網友懟了個體無完膚。
「事實是,貓只會捕捉比自己體型小的多的獵物。
比如鳥,小鼠,鼴鼠,小蜥蜴和蟲子等,但是貓的體型根本不敢惹大鼠。
養些貓,都沒有滅鼠劑管用,而且照顧它們要花費的成本有些得不償失。
我參與過這種項目,雖然這些貓都做過絕育手術,但還是得吃喝拉撒的,給他們搭窩,給他們買保暖的東西,
20年了,老鼠還在,貓也還在....「
研究者們表示,這也是原因所在...
這群野貓非常的「識時務」啊,
紐約的老鼠先不說抓不抓得到,光大成這個樣子看著就嚇人啊,對比起來,那些鳥感覺更好「欺負」的樣子...
美國早期的一項研究就表明,野貓其實是非常冷血的殺手,
但是它們的獵物大多是鳥類,學者們也表示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也是因為貓,野貓已經學會了去獵捕那些不那麼有挑戰力的獵物了。
同時一些老鼠專家也表示,貓並不是控制城市鼠量的辦法,
貓是捉老鼠的好手,不過僅限於那種小鼠,但是成年大鼠的體格大概是小鼠的十倍大,那時候,老鼠就很兇猛了。
一旦老鼠的體格超過一定尺寸,它們就不怕貓了,而貓...也會很「識趣兒」的對大老鼠視而不見。
」遍地是老鼠,去抓一隻吃吃??「。
「媽呀,不要命啦你??那大傢伙看著就嚇人,咱還是吃鳥吧,歲月靜好的」。
貓和大老鼠,彼此井水不犯河水。
所以貓不僅不能解決城市裡老鼠的問題,反而還會帶來新的麻煩。
流浪貓和野貓會傳播弓形體病等疾病,而且會捕食其它小的野生動物,從蝙蝠到鳥類都會變成它們的盤中餐,或者去扒垃圾箱。
如果長得可愛點,還會有人類專門投食。
「除非那些快要餓死的貓,會迫不得已壯著膽子去捕捉大老鼠,貓已經不是城市裡的老鼠的對手了,
我甚至見過貓和老鼠在一個垃圾箱里扒拉吃的「。
老鼠長到一定體積,貓就不敢惹了,老鼠太大,打不過,不好打。 不如去打那些更小的打得過的,更容易被捕食的。 比如鳥...
不需要去拚老命打大老鼠....
活著可以直接找人類,賣個萌就可以討到吃的了...
再加上城市裡垃圾那麼多,到處都是人亂扔的披薩薯條漢堡... 垃圾堆里到處都是吃的,何必要去費力氣抓老鼠...
甚至還出現了貓和老鼠一起在同一堆垃圾里找食物的情況...
這種種加起來,久而久之,貓和大老鼠相處的那叫一個和諧.....
貓都不捉老鼠了,難道紐約的鼠患真的就沒辦法解決了嘛?
看起來是這樣的...
不過,沒有貓,還有狗嘛!!
絕望的紐約人...培訓起了狗來捉老鼠,而且,這些汪簡直比貓好用多了啊!!
經過培訓的汪,看到老鼠就會勇猛的衝過去,
一口咬住老鼠的脖子,
見到老鼠也不會膽怯。
萬萬沒想到,
有一天貓捉老鼠不再是天性,狗拿耗子也不再是多管閑事兒了....
ref:
https://nypost.com/2017/03/23/these-fearless-pups-thirst-for-rat-blood/
http://nymag.com/daily/intelligencer/2016/10/feral-cats-are-being-deployed-in-new-yorks-war-on-rats.html#comments
https://www.thestar.com/news/world/2016/10/22/new-york-city-deploys-feral-cats-in-fight-against-rats.html
https://www.theatlantic.com/science/archive/2018/09/cats-vs-rats-new-york/571414/
https://zh.wikipedia.org/zh/%E4%BF%A1%E6%81%AF%E7%B4%A0
--------------------------------------
在北京的藍天下:社會進步到貓捉不到耗子,需要狗出面拿耗子
一個在野設計師的日常:畢竟,紐約下水道里的老鼠可是教出了神者神龜的大師
DauphineDream-Blythe:難怪Cardi B氣的大罵,質問她納的稅怎麼沒用去捉老鼠
你是我的小白啊:道理我都懂,但是老鼠為什麼這麼大?
似約:現在的老鼠都那麼橫了么,是時候送去華農兄弟那了
幾乎是個藝術家:現在貓都被奴才伺候著
可愛的小高個君:看到這個大老鼠的照片都想抖,不要說貓了我都不敢和它搏鬥.....恐鼠症
非正常活著:那個叼披薩的老鼠公仔我還挺喜歡的
YualNG:我一個這麼怕老鼠的人居然看完了,天吶 老鼠都要成精了
…………………………
事兒君有品,
專為大家準備英國的各種值得推薦的好產品~
英國直郵,包郵包稅~
※史上最萌閱兵儀式…迎面走來的小奶狗方陣是要把敵人萌死嘛?
※連貝克漢姆都快禿了…脫髮到底是命運的詛咒,還是基因的惡作劇?
TAG:英國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