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小電影」會讓人的性趣麻木掉嗎?

「小電影」會讓人的性趣麻木掉嗎?

「網路色情作品的廣泛使用,是人們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發展最快的全球性實驗之一。」 2012年,美國科普作家蓋里·威爾遜(Gary Wilson)在一個TEDx的演講中這樣說道。他解釋稱,史無前例地,他們能追蹤人們對色情作品與日俱增的接觸會如何影響他們實際的性行為、性偏好和性行為趨勢。這個既不是科學家也不是教授的人,創建了名為「你色情成癮的大腦」(Your Brain On Porn)的網站,推廣反色情研究。

在演講中,他重申了這一網站的主要結論:如果色情作品唾手可得,那麼當人們看到這些作品時,大腦的獎賞迴路就會過載。他聲稱,性伴侶已不再是一個或兩個了,只要點點滑鼠,人們就可以有幾十幾百個「性伴侶」隨時待命,而和其他成癮一樣,這樣做的結果是對愉悅變得麻木——輕則對真人失去性趣,重則導致勃起障礙。他說,無處不在的色情作品會削弱人們自然的性能力。「小電影」會讓人的性趣麻木掉嗎?

網路時代的色情作品會削弱人們對現實生活的「性趣」么?

威爾遜的演講大受歡迎,約有460萬次瀏覽,這在色情作品消費領域催生了一項旨在戒除自慰的新運動「NoFap」。這一運動的依據源於威爾遜的一個論調:長期處於高強度性刺激轟炸下的人,性能力會逐漸遭到破壞,和真實的性對象交流的能力也會崩潰。

對於色情作品,人們普遍的觀點總是批判性的:出於這樣那樣的原因,色情作品總是不好的。NoFap運動和「色情成癮大腦」網站的觀點便是這一陣營的最新體現。2007年,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70%的美國人認為色情作品是有害的。

這些批評中有沒有站得住腳的呢?

關於色情作品的可靠數據很難獲取——很多人在報告自己的習慣時打了折扣,很多色情作品公司也不願公開任何一種觀眾數據。但是根據紐約大學媒體研究教授孫晴峰(Chyng-Feng Sun)當下進行中的一項研究,這些數值很高,並在快速上升。她估計,互聯網上36%的內容都是色情作品。每4次網路搜索中就有1次是關於色情作品的。在美國,色情作品有4000萬(而且仍在增長)常規消費者;在任意時刻,全世界都有170萬人在觀看在線色情作品。

色情作品對人們的態度、行為、生活及戀愛關係滿意度的實際影響很難研究。多年來,大部分數據都只是純相關性數據或軼事數據。但早前,有跡象顯示那些高呼反對色情作品傳播的人,更可能是出於情緒而非確鑿證據去反對的。

國家的經驗:色情更易得,不意味著性暴力更多

1969年,丹麥成為首個實現色情作品(譯註:指硬調色情)合法化的國家。其後的一年,旁觀者興緻盎然而又惶恐地圍觀:丹麥社會會發生什麼?

結果是,什麼都沒有發生。或者更確切地說,沒有什麼負面的事情發生。

哥本哈根大學的犯罪學家貝爾·庫欽斯基(Berl Kutchinsky)致力於研究色情作品的公共影響。1991年,他研究了色情作品合法化之後20多年的數據,發現性侵犯率實際上降低了。色情作品在激增,但性環境似乎在改善。他還發現,在丹麥之後將色情作品合法化的瑞典(譯註:1970年)和西德(譯註:1973年)也出現了一樣的情況。

「小電影」會讓人的性趣麻木掉嗎?

以研究色情作品之公共影響而聞名的貝爾·庫欽斯基在超過20年的研究中發現,提高色情作品的可得性並未導致性暴力犯罪的增加。

庫欽斯基得出結論,在國家層面上所獲得的數據「似乎能毫無疑問地將(色情作品)可得性在增加性暴力方面的不利影響排除……值得注意的事實是,性暴力減少了」。此後,北美、南美、歐洲和亞洲多國的多項全國研究都驗證了這一結論。庫欽斯基寫道,色情作品只是扮演著其最初的角色:對特定幻想的一種表達。

「皇帝的新衣」:「小電影」會越看越不敏感嗎?

在研究色情作品的時候,要獲得比相關性更進一步的證據可能很困難。「科學對色情和性非常恐懼,並且有嚴重的偏見,所以我們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性心理生理學與情感神經科學實驗室的妮可·普勞絲(Nicole Prause)最近表示,「現有的大多數信息都不是來自實驗或者縱向研究的。很多數據談論的是相關性和聯繫,但文獻質量很差,不可信任,因為沒有人在做實驗,沒有人在展示因果關係。這需要被改變。」

普勞絲是誤打誤撞地進入性學研究領域的:她跟著某任男友去印地安那,發現旁邊就是金賽性學研究所(Kinsey Institute),而且研究所正好在招研究員。她很快就對此著了迷。現在,普勞絲是美國為數不多的在實驗室里研究色情作品的人之一。

作為一名訓練有素的神經科學家,她對大腦十分關注。普勞絲使用fMRI, PET和EEG來觀察人們如何對色情作品做出應答,以及那些應答如何表達為態度和行為。她發現,從很多角度看,看色情作品與看恐怖電影或者蹦極沒有區別,人們對其另眼相看只是因為這和性有關。「人們普遍認為色情作品在大腦中有著特殊乃至獨一無二的地位,但說實話,它看起來和其它獎勵的差異並沒那麼大。」她說,「很多其它事物也一樣強大。比如,對於性慾相對低的人而言,吃巧克力和觀看色情作品就在相近的腦區中喚起了相同強度的反應。」

「小電影」會讓人的性趣麻木掉嗎?

妮可·普勞絲致力於從神經層面研究色情作品對人的影響。

更重要的是,人們似乎並沒有對色情作品越來越不敏感:並不是人們看得越多了,就越需要看更極端的內容。普勞絲和康考迪亞大學的心理學家詹姆斯·福斯(James Pfaus)最近測量了280名男性的性喚起情況,發現觀看更多色情作品實際上增加了人們對不那麼露骨的內容的喚起,並增強了他們和伴侶做愛的慾望。換句話說,這讓他們對「一般」的性暗示產生更多的回應,而不是更少;對真實身體關係的慾望也更強烈,而不是更弱。

在2014年的一份綜述中,普勞絲把「對色情作品成癮」(人們認為色情作品就像毒品一樣,看得越多,需要的「劑量」就越大,也會更渴求)的說法比作「皇帝的新衣」——每個人都這麼想,但是沒有實際的證據來支持這一點。

觀看色情作品是否會對性親密度產生負面影響?

2013年,普勞絲與愛達荷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卡梅隆·斯塔利(Cameron Staley)合作,讓44對一夫一妻的伴侶分別獨自觀看和一起觀看色情作品,以觀察這如何影響他們對關係的感覺。在每次觀看結束後,這些伴侶需要報告他們的性喚起程度、性滿意度、對自己的認知,以及伴侶的吸引度和性行為情況。普勞絲和斯塔利發現,觀看色情作品增強了被試與另一半相處的慾望,不管他們是獨自還是和伴侶一起看的。觀看色情作品還提高了他們對自己性行為的評價。

漸散的陰霾:色情作品對行為的影響正越辨越明

在過去十年,像普勞絲那樣的實驗方法終於開始增加。最重要的是,這些實驗的結果都對社會眼中色情作品的有害影響表達了質疑。作為2002年瑞士《多中心青少年健康調查》的一部分,7500名16至20歲的青少年被問及接觸網路色情作品的情況(超過75%的男性和36%的女性在受訪前一個月內觀看過網路色情作品),並就各種行為和態度接受測量。研究者發現,觀看露骨性材料與進行更有風險的性行為之間並沒有聯繫。2012年《性成癮和強迫》上的一項綜述回顧了2005年以來的研究,發現人們普遍認為的「色情作品導致不現實的性觀念、更消極的態度和更多性實驗」的觀點,並沒有在可重複研究中得到體現。

而夏威夷大學的性學家彌爾頓·戴爾蒙(Milton Diamond)進行的一系列實驗發現,觀看色情作品既不會讓男性更暴力,也不會讓他們容易對女性有更惡劣的態度。在2013年荷蘭的一項涉及4600名15至25歲被試的研究中,心理學家葛特·馬丁·哈德(Gert Martin Hald)查看了觀看色情作品是否會對諸如冒險性行為(三人性行為、自稱異性戀者的同性性伴侶、網友性行為等),性伴侶經歷(一夜情經歷、初夜年齡、性伴侶的數量等),有償性行為(接受為性行為付錢或其他物品、為其他人支付以發生性關係)等多種不同的性行為產生影響。

他發現,色情作品的消費頻率確實會影響這些行為,然而,一旦控制了社會人口學因素、追求冒險和社會關係等其他因素,色情作品僅能解釋0.3%-4%的影響。哈德表示,我們不能忽略其影響,但需要在大環境中對其進行理解:這是多種因素中的一種,每一種都會對行為造成影響,而色情作品的影響並不比其他誘發因素大(往往更小)。

在今年早些時候的另一項研究中,哈德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心理學家尼爾·瑪拉姆斯(Neil Malamuth)則研究了對女性態度惡劣和觀看色情作品之間的關係。他們發現二者之間確有關聯——但僅適用於那些「宜人性」本就低的人。那些結果並不令人驚異:在2012年,他們和亞利桑那大學的臨床心理學家瑪麗·科思(Mary Koss)共同發現,只有當男性本身已經有高度性侵犯傾向時,觀看色情作品才和對女性有暴力態度有關。他們在總結之前的數據時寫道,負面影響「僅對於部分男性用戶,即那些已經有性侵犯傾向的男性存在」。人們歸罪於色情作品的那些負面行為,可能無論如何也會出現;色情作品很可能是癥狀而不是原因。

越來越多的新研究支持這一信息。今年早些時候,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一組人員試圖使影響關係滿意度的原因和結果更為明朗。作為一項更廣泛的關於婚姻和健康的研究中的一部分,三年來,心理學家琳達·穆瑟(Linda Muusses)和同事追蹤了近200對新婚夫婦。這些夫婦中的每一個人都會被定期問及「露骨的網路材料」的使用情況,以及他們對這段關係的幸福感和性滿意度。

他們發現,關係中的男性越感到幸福,他們所觀看的色情作品也越少。相反,更大的瀏覽量預示著一年之後更低的幸福感。這是一個不斷自我加強的循環:和好的伴侶在一起,對關係感到滿意,那麼色情作品就不成為問題。但是失去滿意度,那人們就會觀看更多的色情作品,並且越發意識到這段關係正在崩壞。穆瑟和同事還注意到,在戀愛之初有較高的色情作品瀏覽量,並不意味著戀愛後滿意的性體驗會更少,對於男性和女性而言都是如此。

矛盾的根本:禁忌的橫行與教育的缺位

一邊是理論、觀點和公眾情緒,另一邊是實證研究。這二邊的認識為什麼長期脫節呢?部分問題源於很難說清楚色情作品到底是什麼。

我所接觸的每個研究者和色情產業的業內人士都表示,色情作品之於真實的性,就好比好萊塢大片之於現實生活。色情作品是簡單純粹的幻想。

但對於消費者而言,尤其對那些在網路觸手可及的環境中成長的年輕人來說,看法則大不相同。觀眾看好萊塢大片時很清楚自己看到的是理想化的現實,但這種認識在色情作品中往往缺位。一個很簡單的原因在於:兒童、青少年和成人都不談論性愉悅,因為那是「禁忌」,是「罪孽深重」的領域。在缺乏其他選擇的情況下,色情作品成了自學性知識的實際方法。2014年,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艾米麗·羅思曼(Emily Rothman)領導了一項針對低收入黑人和西班牙裔的研究,她在其中引用了一名觀看色情作品的青少年的話:「如果沒有色情作品,我知道的東西不會有我現在知道的一半多。」

人們把色情作品視為社會破壞性力量,但它本身其實沒有破壞性——只有在青少年將其用作唯一的學習材料來探究「性」時,破壞性才存在。這不是色情作品的問題,問題在於沒有其他可與之競爭的教育材料去給定一個語境,指明色情作品是虛幻和不真實的經歷。

改變這一切、消除誤解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的方法,不是限制或查禁色情作品,而是該把關於性愉悅的討論提上檯面,尤其是在性教育中提。紐約大學(NYU)的心理學家扎娜·朗格洛娃(Zhana Vrangalova)專攻性領域,她說:「我們需要非色情的性教育來作為色情作品的補充,使色情作品成為幻想中的性,而非現實世界的模板。我們需要允許人們去享受性。在我們做到這一點之前,人們還是會去看色情作品,因為好奇心無法被扼殺。」

色情作品甚至有潛力走得更遠。孫晴峰不喜歡色情作品,但她厭惡的並不是色情作品本身,而是社會規範和標準所催生的刻板印象:這不是色情作品帶來的結果,而是其對於社會走向的反映。她表示:「生活在男權社會,女性會在根本上被物化。色情作品展現出這一點毫不意外。」我們需要擔心的不是色情作品是否會在社會上造成負面反響,而是那些導致色情作品令人厭惡的社會——要去把這樣的社會修好,而不是去責怪無法避免的結果。



內容源自:關注微信公眾號(大健康TV),專註權威易懂、好看好玩的大健康視頻製作與傳播!

參考文獻:Aeon, Pornucopia. 有刪節

作者寫於2016-08-2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何必那麼傷筋動骨,讓她主動挽回你
中國「彩虹」3(CH-3)無人機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