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倫理、道德、法律和人

倫理、道德、法律和人

怎麼能清晰表達這些詞呢?

倫理

倫理通常在表達一種社會關係,而這種關係的思考,通常極為重大,也是社會關係的界限與邊緣的思考。比如婚姻倫理中,是否可以與直系親屬婚配?這是個看來人所共知的問題,其實每個時代都不是「人所共知」的。

一直以來都需要有人思考這些倫理問題,然後告知社會,然後社會接納,然後形成共識,就像現在「人所共知」的。

人還是猴子的時代,猴子並不清楚這些,猴群中的領袖,在其群族內,這些問題是混亂的……

人明白了一些,回頭看猴子的時候,知道這些猴子是「禽獸」行為……

兩百年前,表親婚配是被允許的,甚至是被稱道的,比如寶玉和黛玉……真實社會中這也是極為常見的婚配形式。

現在人明白了些,回頭看,不管寶玉選黛玉還是選寶釵,他們都是近親婚配……

關於x和y染色體的研究,並不是倫理研究,是被運用在倫理的闡述上,於是近親婚配的傳統婚配倫理被打破。

不斷的倫理探討,就在這些邊緣上。比如說克隆人,到底能不能這麼干,如果這麼幹了,不是成了「拿人做實驗」,那這個人是人嗎……諸如此類,這是倫理。

並且在過程中基於各種佐據,形成了各種「階段性」的「共識」。

道德

倫理說明白了,道德就好辦些了。

道德是倫理的產物。當倫理界定和形成一系列共識後,基於這些共識,逐步形成了道德。

在我看來,道德通常不是智者思考的產物,反而更像是愚者的模仿遊戲,它不過是模仿遊戲的規則罷了。

也舉個例子,一百、兩百年前,給女性裹腳,越小越好。乍一看這是人群對美的訴求……

其實不然。裹腳要從幼年開始,是父母要在孩子無知期間,就開始操作的。那麼今天看來,這是個致殘行為。

道德致使無數的父母致殘了自己的孩子。如果父母沒有這樣做,我們可以想像幾種情況,他們周圍的親友,會指責他們對孩子不負責任。看,道德在這裡產生作用了。孩子長大了,覺得腳被裹住,行動不便,於是不想繼續裹下去,於是跟父母對抗,那麼不聽從父母的安排……看,道德在這裡又產生作用了。

不可否認的是,社會需要道德來維持穩定。道德也發揮著對各種行為的約束作用。但是基於道德產生的階段性社會危害,也不可視而不見。

道德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法律

如果說道德是遊戲規則,那麼法律,則可以理解為規則下的暴力手段。

大約三千年前,《漢謨拉比法典》有一句著名的話,如今,仍然被律法界引用闡述:「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這句話傳遞著公平。

但是細想一下,這牙怎麼還,這眼怎麼還……是否感覺不寒而慄。

權力,為了獲得擁護,構築公平,相信漢謨拉比是這麼乾的。而公平二字,是需要符合當時的倫理、道德的,於是權力通過法律這個手段,實現了對社會「訟獄」問題的處理,實現了階段性的價值統一,使權力獲得了擁護。

但在你的想像中,兩個人打架打瞎了眼,是一種場景……一群人抓住一個人,其中五六個人按住一個人,生生挖了他的眼……區別是什麼?你閉上眼感覺一下。

法律構築的前提是基於權力的暴力。

倫理千百年來在發生變化,而道德更是千變萬化,於是高懸於所有法庭的「公平」二字,一直以來是個假想的追求。最直接的佐證就是今天的律法下,不再「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了。可無數的牙已經被律法打掉,無數的眼已經被律法挖去。

不容置疑的是,法律在階段性公平的狀態下,使社會中個體獲得安全感,與道德作用相同,法律這個暴力手段,有效的約束了個體行為,產生了安定。

這是法律。

倫理、道德、法律關乎人的存在狀態,關乎個體與群體間的銜接,確實應該了解清楚。

作者寫於2016-08-2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吃了興奮劑,就能做網紅?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