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長江學者能進能出如何實現

長江學者能進能出如何實現

關鍵詞:長江學者

今年是「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實施20周年。近日,教育部公布《「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管理辦法》,2011年印發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實施辦法》同時廢止。據了解,新的管理辦法提出建立「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退出機制,強制退出的學者不得再申報各類人才計劃和榮譽稱號。

南方日報

退出機制發揮作用關鍵看執行

相比較原來的《實施辦法》,新制定的《管理辦法》涵蓋崗位設置、申報遴選、評審評價、管理使用等各個環節,體現了全過程管理的理念。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建立了退出機制,形成了能進能出的人才選用制度。政治標準和師德師風作為長江學者的首要條件,是不容觸碰的底線和紅線。《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違法被追究刑事責任、弄虛作假騙取入選資格、違反師德和學術道德情節嚴重等情形的,予以強制退出。另外,對聘期內無法到崗、到崗時間不足或違規離崗的,予以解約退出;對無法完成合同約定的崗位職責或聘期考核不合格,按主動退出或解約退出處理。這些舉措突出政治引領,體現從嚴管理,既有引導又有規範,有助於更好地督促長江學者履職盡責,擇優汰劣。

不過,退出機制雖然有了,但能不能有效發揮作用,關鍵還要看高校如何執行。因為不管是主動退出,還是解約和強制退出,都需要高校報教育部備案實施或批准退出。高校負有用人主體責任,在對長江學者進行評價時,擁有最為重要的話語權。倘若學校只是為了在長江學者數量上保持優勢,將其作為人才競爭、「雙一流」建設的重要砝碼,難保不會為一些德不配位、學術不端的長江學者辯護,在該啟用退出機制的時候推脫責任。畢竟在當前的評價機制中,長江學者的「帽子」太重要了,各高校在這方面的爭奪異常激烈。每一次長江學者名單的公示,都會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並成為評判高校興衰走向的一個重要標尺。而高校也會關起門來,將各家擁有「長江學者」頭銜的人才細數一番,悄悄與「左鄰右舍」進行數字對比。在硝煙瀰漫的「搶人大戰」中,一些高校對長江學者更是動輒開出高額年薪和房補。這些高校看中的究竟是長江學者的學術能力還是「帽子」本身,只有高校自己清楚了。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要確保《實施辦法》發揮有效作用,還要推進更深層次的人才評價機制改革,堅決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唯「帽子」等不良傾向。只有做到這一點,戴在「長江學者」頭上的緊箍咒才能真正起作用。

(作者丁建庭,原載《南方日報》,有刪節)

錢江晚報

新規突出了立德樹人導向

「長江學者」將有新規約束。據新華社報道,教育部近日發布《「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管理辦法》,對長江學者的基本條件、崗位職責等進行明確,並提出建立「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退出機制。管理辦法規定,對違反師德和學術道德情節嚴重等情形的,予以強制退出。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人事司負責人強調,政治標準和師德師風作為「長江學者」的首要條件,是不容觸碰的底線和紅線。這不禁讓人有所感悟。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始於1998年,今年正好實施20年整。這麼多年來,已有數千人被授予「長江學者」或「青年長江學者」稱號,吸引了一大批海內外高層次人才,貢獻卓著,不容抹殺。不過,近期以來,「長江學者」曝光度頗高,卻是與各種性騷擾醜聞、學術不端事件聯繫在一起。

根據有關辦法,包括「長江學者」和「青年長江學者」在內,每年被授予稱號的也不過500人,具有很高含金量。被授予上述稱號者,除每年享受中央財政專項支持的獎金,也享有較高的學術地位與榮譽,普遍被看作高校教師、專家學者群體中的佼佼者。也因如此,「長江學者」這一榮譽稱號更不容玷污。上述提到的這些違反師風師德者,在長江學者中雖屬少數,但其行為惡劣、影響極壞,當然不能讓「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因此在建立退出機制基礎上,對品行不端、師風不正者保持零容忍態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早前,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僅有「實施辦法」,涉及何種情形下撤銷該稱號,也僅一兩句話帶過,這次不僅從「實施辦法」升級為「管理辦法」,在退出機制上專門列出若干條款進行細化規定,更加突出了立德樹人的底線要求。當然,這仍屬於事後追懲的範疇,此外還需加強審核與嚴格把關,才能阻止「不三不四」的人進入「長江學者」行列。「長江」是一個神聖的名字,「學者」也是一個高尚的稱號,豈容魚目混珠,矇混過關。

(作者魏英傑,原載《錢江晚報》,有刪節)

光明網

退出機制當成 學者計劃標配

越是重視學術獎勵,越要防止渾水摸魚。退出機制傳遞了一個鮮明的價值信號:學者桂冠不是終身制的,更不是鐵飯碗,干不好或者不好好乾,也是要拉入黑名單的。仔細研判一下這個退出機制,主要在於兩個方面,一是沒辦法完成聘任合同,可以主動退出,這種概率較小。二是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違法被追究刑事責任、弄虛作假騙取入選資格、違反師德和學術道德情節嚴重等情形的,強制退出,這種情形在概率上顯然會大一些。而且,一個社會化的學者,究竟能否在這些底線問題上始終清白如許,確實不能僅看一份材料、一次表態或者一場秀。

升級版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之所以祭出退出機制,並不難理解。第一,學者也是人,是人就可能一步踏錯,如果戴個帽子就要「為學者諱」,學術土壤難免異化。

第二,從制度發展上來說,處在發展期的學者獎勵計劃確實應該有個動態的監督機制。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是分量很重的一個學術獎勵,理應樹立鮮明的價值取向,起碼要在學界起到示範的好作用。德在才先,這是基本的方向。有才無德,有時比有德無才還要可怕。乾淨的學術空間不是自動生成的,成績好就自動獲評「三好生」的邏輯也該在成人世界扭轉過來了。

當然,我們更希望退出機製成為一切學者計劃的標配。或者說,財政埋單的所有學術榮耀與待遇,都應該有彈性退出機制兜底。畢竟,學術若沒有點正氣和風骨,如何叫公眾省心。

(作者鄧海建,原載光明網,有刪節)

《中國教育報》2018年10月01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教育要聞:寧夏回族自治區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紀實
山東立法促進學生體質健康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