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愛是教育的靈魂

愛是教育的靈魂

人們常說「媽媽是超人」,不久前一位女教師抱著熟睡的孩子出黑板報的照片,讓很多人感慨教師媽媽「比超人還偉大」;很多人退休後選擇頤養天年,但91歲的退休教師葉連平卻堅持義務為留守兒童補課,希望呼出的最後一口氣是在講台上。這些源自師者心底的愛,賦予了教育事業獨特的魅力,為無數心靈照亮了前行之路。

教育家夏丏尊曾將教育里的愛比作池塘里的水,「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何謂愛?當父母鬆開攙扶的雙手,愛是一種信任,讓孩子能夠學會走路、獨立向前;當老師悉心傳道授業解惑,愛是一種欣賞,能從學生身上發現特質、激活潛質;當學生踏入社會課堂,愛是一種理解和尊重,激勵個人堅定信念、勇毅果敢。在不同的時刻,愛有多種詮釋。然而,無論形式如何多樣、時代怎樣變遷,愛都是澆灌成長的陽光雨露,堪稱教育的靈魂。

「愛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它總在創造奇蹟,創造新的人。」讓人擁有豐富的內心和充沛的情感,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我們感慨于海倫·凱勒在黑暗中尋找到光明的人生奇蹟,也應看到與她朝夕相處的莎莉文老師用愛點亮的燭火;我們感動於烏蒙山孩子們「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的美妙歌聲,也應體悟旋律背後純真而質樸的愛。教育不僅僅意味著知識的傳授,還有心靈與心靈的交流。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以情動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才能鑄就更健全的人格、更高貴的精神。

缺少愛的教育,註定是冰冷的、空洞的,是沒有靈魂的。如今,一些優秀學生歷經寒窗苦讀進入名校,個人條件優越、不愁吃穿用度,卻時常感到內心空洞,鎖定不了真正想要的目標,找尋不到生命的意義和前進的動力,就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一樣。之所以會患上「空心病」,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長期以來我們的學校、家庭、社會太在意成績分數,讓教育變得僵硬,結果孩子的成長過程負重不堪,缺乏愛的滋養。這也啟示我們,要投入感情、投入真愛,在課堂教學之外熱情關懷、慰藉心靈,以人的全面成長豐富教育的時代內涵。

事實證明,像春蠶吐絲那樣竭盡心力,像蠟炬成灰那樣發揮光熱,像和風細雨那樣滋潤心田,方能「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用真情換來真心。當然,愛的教育並非愛的縱容、愛的泛濫。點燃愛、激發愛、播撒愛、守護愛,在愛中感悟生命、收穫成長、止於至善,這樣的教育,必將使人終身受益。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才能打到心靈的深處。」用父母的關愛之心、教師的仁愛之心、社會的博愛之心,啟人心智、助人成長,為孩子架設一條條愛的軌道,教育的未來會更美好。(原載《人民日報》,有刪節)

《中國教育報》2018年10月01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河海大學專碩培養機制改革研究項目獲批立項
人工智慧時代 大學何以從容應對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