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湘江之戰前,毛主席曾經有一條建議可改變危局,他究竟說了什麼?

湘江之戰前,毛主席曾經有一條建議可改變危局,他究竟說了什麼?

春哥說長征

【春哥註:一部長征史,也是一部革命史,在那些艱難困苦的歲月里,多少先賢英烈無懼槍林彈雨,奮勇廝殺,衝鋒向前,才給後人帶來一個清明世界,我們永遠無法忘記長征途中的點點滴滴,每一個細節,儘管很多細節可能隨著歷史的遠去而漸漸沉澱在河底,有的甚至無法再想起,太多的無名英雄,太多的長征故事。今天起,慢慢說長征。】

蔣介石在1934年11月12日下發五路大軍布陣湘江的命令,這是一道死命令,必須執行到位,五路大軍有他的嫡系部隊薛岳、周渾元部,也有湘粵桂等地方軍,協同作戰,任命何鍵擔任總指揮,此人老謀深算,和桂軍主將李宗仁、白崇禧的交往深厚,可謂是一個玩平衡的高手。

此時,國民黨軍新的口袋陣正在逐步形成,紅軍是繼續西進,與絕對優勢的國民黨軍在湘江地區展開決戰,還是迅速避開蔣介石張開的口袋,在有利於紅軍作戰的地區尋找戰機,打破國民黨軍的包圍?

紅軍面臨著生死抉擇,處置不當,就將會有滅頂之災,萬萬不可大意。

當時,蔣介石的部署雖然嚴密,但這僅僅是地圖上排兵布陣,屬於紙上談兵,要知道在實際的地形中,隔了一道山樑行軍,彼此都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因此,國民黨軍雖來勢洶洶,卻非無隙可乘,無懈可擊。

再加上是國民黨軍派系林立,地方軍閥中粵軍、桂軍陳兵固守邊界,只求自保,只有何鍵的湘軍因為得到蔣介石的空投親筆信,並且何鍵擔任五路大軍的主帥,因此在行動比較積極主動一些。與此同時,蔣介石嫡系部隊與地方軍閥之間矛盾重重,何鍵名為總司令,實際上並不能完全指揮戰鬥力較強的薛岳「追剿」部隊,粵、桂兩省部隊更是難以調動,只是協調而已。加上國民黨軍各路部隊尚在調動之中,沒有部署到位,而湘南地區群眾基礎較好,又為無堡壘區域,便於紅軍機動作戰。

因此,如果紅軍能夠果斷放棄西進湘鄂西的計劃,轉而在湘南地區尋機作戰,完全可以利用國民黨軍的內部矛盾,依託當地黨組織與群眾的支持,尋機打幾個勝仗,擺脫困境。

隨隊行動的毛主席看到了這一局面的危險和機會並存,他此時雖然離開了軍事指揮中樞,但從他個人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堅定的革命意志來看,這些個人得失算不了什麼,他懷著對中國革命前途與紅軍命運的擔憂,難以袖手旁觀。因此,他向紅軍的決策機構中革軍委建議:趁各路敵軍正在調動之際,特別是薛岳、周渾元兩路敵軍尚未靠攏之時,組織力量進行反擊,殺一個回馬槍,尋機殲敵一路或一部,以扭轉戰局,變被動為主動。

除了毛主席,還有一些紅軍的高級指揮員也看出了其中的玄機,例如紅3軍團軍團長彭德懷也及時建議抓住湘軍主力全部開往湘西北地區、後方力量空虛的時機,以紅3軍團迅速向湘潭、寧鄉、益陽挺進,威脅長沙,在運動中創造戰機消滅敵人,迫使湘軍部隊回救,改變部署。同時,以紅軍主力進佔漵浦、辰溪、沅陵一帶,迅速發動群眾,創造戰場,建立革命根據地,粉碎敵軍進攻。他特彆強調,如果紅軍被迫經過湘桂邊之西延山脈,同桂軍作戰,其後果是不利於我們的。

然而,當時紅軍決策者博古、李德明確的拒絕了毛主席、彭德懷的建議。儘管國民黨軍重兵逼近,儘管西進路上危機四伏,但他們依舊頑固地堅持西進湘鄂西和紅二六軍團會師的既定計劃不變。

後來遵義會議上作出的《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中所指出的那樣:他們(指博古和洋顧問李德)「根本忘記了紅軍的戰略轉移將遇到敵人嚴重的反對,忘記了紅軍在長途運動中,將要同所有追堵截擊的敵人作許多艱苦的決鬥,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是以十足的教條主義和本本主義,沒有實事求是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有利於紅軍的決策。紅軍因此而喪失了在湘南地區殲敵的良機,只能被動的繼續緩慢西行,每走一步,就離口袋陣進一步,最終必須在國民黨軍幾十萬部隊中殺開一條血路,渡過瀟水、湘江,而這代價也將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次重大損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紅軍渡過天險瀟水,已經背水一戰,毛主席預見的困局就在湘江之畔
38年前的英國森林,發生過一次真實第三類接觸,現在成神秘景點

TAG:春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