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放假有多爽?唐朝假期最多?
在古代中國,是沒有「星期天」概念的,但休息日一直存在,而且,中國古人享受休假的歷史還比較早,至遲在秦漢時期已有一套相對成熟的休假制度。與現代休假制度十分接近,也是工作5天便休息的「五天制」。
不同的是,古代只能休息1天,不像現在可以休息2天;叫法也不一樣,現在叫休假、放假,古時稱為「休沐」、或「洗沐」。
古人為何把休假稱為休沐?一個「沐」字便透露出了端倪,是因定期讓現在叫公務員的公職人員回家洗頭洗澡、搞個人衛生需要而產生的。
最先享受休沐制度的人群,應該是給皇家當差的一批「公務員」,即所謂「中官」,也叫「內臣」。中官給皇家當差,宮內又沒有為他專設洗澡的地方,所以只能定期、輪流回家換洗。
休沐制度推廣開後,便形成了一種國家休假制度。唐人張守節撰《史記正義》 中所謂「漢官五日一假洗沐也」,說的就是這麼回事情。除了「五天制」,漢代休沐還有「十天制」,即干10天休1天。
但在漢代,好多有想法的「公務員」會主動放棄休假。如與漢哀帝劉欣有「斷袖之好」的董賢,當年就是一位中官(太子舍人)。每到休沐日,董賢都不「回家洗澡」,一心陪侍皇帝,贏得了劉欣的歡心。因為董賢長期不休假回家,劉欣竟然下令讓董賢將老婆帶到宮內住,方便夫妻相聚。
在漢代的休假制度中,除了休沐這樣的輪休,還有例假。例假更接近現代的法定節假日概念,從《漢書·薛宣傳》中透露出的信息看,漢代國家法定節假日很少,起初只有兩個,一是夏至,再是冬至,各放假5天。到東漢和產時增設「伏日」。
唐宋時期,除了常規假日外,政府還規定官員在一些傳統節日、新型慶祝性節日、宗教性節日享受休假的權利。這些節日按照節日性質可放假1、3、5、7天。據宋代《文昌雜錄》記載:「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
而像春節和冬至等節日,每次可放假七天,已經相當於今天的黃金周了。在唐代有53個各類節慶假日,學生有專門的田假和授衣假。宋代共有54個各類節假日,只有18個節假日官員可以自由活動,其餘36個可能要出席相應節假日慶典活動。
放假時間:由《假寧令》可知,節假日構成了唐代假日所佔比例的最大部分,約佔68%。具體為:春節,冬至各七天;寒食、清明合二為一,共四天;中秋、夏至、臘八各三天;正月初七、正月十五、正月最後一日、春社、秋社、二月初八、三月初三、四月初八、五月初五、三伏、七月初七、七月十五、九月初九、十月初一、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各一天;
學生田假,15日,授衣假,15日。 在唐代,婚假、喪假、探親假已經非常完備,很具有人情味。具體為:探親假,父母在3000里以外,每三年有30天,父母在500里以外,每五年有15天。
婚假,兒子行冠禮時,有3天假,親戚有1天假,子女婚事有9天假,其他親戚結婚則減少到5、3、1天。喪假,父母喪事,文官強制性退職三年,武官為100天;親身授業老師去世,給假3天。
特殊假日,重要人物的生日要放假,皇帝勝過老子和佛祖,唐代重要人物放假,主要是有三個人,老子誕辰,佛祖誕辰都要放假1天,皇帝誕辰放假三天。但是到了宋代,老子和佛祖的誕辰日節假日取消了,只剩下皇帝,而且皇帝不停的更換,所以說這個假日也是最不確定的一個假日了。
※楊絳:什麼是好的教育,什麼是好的修養
※古龍小說里的經典語錄,別有深蘊
TAG:雨巷詩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