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醫學堂丨唐山玉清觀道學文化叢書(序三)
中國道醫
這裡沒有雞湯、偏方、謠言、廣告,只有可信賴的道家健康養生知識!
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文化豐富璀璨,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華夏文明據傳說肇始於軒轅黃帝,教導民眾播五穀、創文字、制衣冠、作歷律、定算數、立音律、造舟車、創醫學,開創了中華民族的古代文明之河。黃帝戰蚩尤,平叛亂,立為天子,居五帝之首。訪天師岐伯,問療病之方,作《內經》,用以解除人民的疾病痛苦。登空同山,拜廣成子問道學仙,佐五穀而養民人,用以強健黎民的體魄,延長民眾的壽命,道統仙學由此而濫觴,道教也由此而初具雛形。
民族的根基在於傳統,一個民族之 所以成為獨立的民族,關鍵在於他的傳統,它是民族的旗幟,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顯著標識。沒有自己獨特傳統的民族,不能保持自已民族傳統的民族,已經不是一個獨立的民族,更不會有獨立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個性。華夏民族的傳統,就是五千年的歷史,就是民族一脈相承的國學文化。弘揚國學,弘揚傳統文化,就是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皈依,民族精神得以獨立,才能將中華民族騰飛於世界民族之上!
從文化角度看,中華民族的傳統來源兩個方面:一是道家,創立於史官,以《老子》為代表,崇陰尚柔,提倡靜、柔、謙、弱、下、和之六德。道學文化,實際是繼承了母系氏族文化傳統,擁有兒十萬年的實踐和發展經驗,是成熟的「傳統文化」,是華夏民族的「老傳統」,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原始基因。二是儒家,創立於孔子,曾問禮於老子,以《詩》、《書》、《禮》《易》為代表,貴陽賤陰,推行仁、義、禮、智、信之五常。儒學文化,是繼承了夏商周三代的父系氏族文化傳統,擁有四五千年的實踐經驗,是漸進成熟的「傳統文化」,是華夏民族的「新傳統」,是我們民族文化原始基因的外延和發展。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不過都是在祖述道家,我們應向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文化中發掘智慧!
魯迅先生在《致許壽裳》的信函中說:「中國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讀史,有多種問題可以迎刃而解。」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史的著名學者、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李約瑟博士也曾強調:「中國如果沒有道家思想,就會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經爛掉了的大樹。
東漢時期張道陵以道家之學為基礎,吸納原始巫覡之術創立「五斗米道」和以《太平經》為經典的「太平道」,都是早期的道教。從此,道學與道教合流,道學與道教並行不悖,不明道學不足以識道教,不知道教不足以悉道學。
道學和道教不是普通民眾眼中的消極、陳腐、浮妄的封建迷信學說,更不是教人離群寡居、消極厭世、不近人情、行徑怪異的乖巧邪說,而是非常積極的文化,解決人們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所想、所需和所求,所涉及的範圍非常廣泛,上到朝政輔國,下到衣食住行,是非常注重實踐的實用文化。道家之學,有帝王御政之術,有輔國經世之略,有強兵戰勝之策,有經商治業之謀,有
冶煉燒制之方,有祛病延年之葯,有服食駐顏之餌,有導引強身之技,有禦敵抗辱之功,有夫婦床第之戲,有預知未來之占,有趨吉避凶之法,有長生不老之丹,有修心養性之道,有飛升輕舉之秘,有祭祀先人之禮,有超度亡魂之儀,有祈禱太平之醮,有怡情冶性之樂,可見道學、道教覆蓋面之廣,凡是人們之所想,必有與之相應的技術和方法。因此道學、道教,是以人為本之學,是人性化之教,是人生不可缺少、不可不學的文化和信仰。
道教經典《度人經》中說:「仙道貴生,無量度人」,充分體現了道學和道教貴生度人的特點。仙學養生大師、前中國道教協會會長陳攖寧(1880- 1969)就曾指出「仙家唯生的宗旨」,並且說:「神仙之術,首貴長生。惟講現實,極與科學相接近。有科學思想、科學知識之人,學仙最易入門。」(陳攖寧《讀《化聲自敘》的感想》)
古代道家道教聖賢真人,無不利用自己的道學智慧建功立業,標名青史,垂德後世,為道家學子立行的典範。黃帝為天子,「且戰且學仙」,登空同問道廣成,鼎湖跨龍開舉。太公呂望輔佐武王,立周天子八百年基業。老子為柱下史,走流沙而化道西城。范蠡獻妙計幫助越王勾踐復國,三年滅吳,後封金掛印,乘舟泛五湖而去,遵循了道家「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的教誨。後定居於陶,自稱陶朱公,經商積資巨萬,後散給黎民,曾「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真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陶弘景歸隱山林,心存魏闕,梁武帝「每有吉凶征討大事,無不前以諮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南史,陶弘景傳》)呂祖曾中進士,劉海蟾為燕相,重陽應武舉,三豐做縣宰。諸葛亮、徐茂功、劉伯溫等,更是人們耳熟能詳道家人物。
道教中的仙人、真人的境界更是讓人魂牽夢繞,遐想嚮往。《莊子,大宗師》中說:「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滿,入火不熱,是之能登假於道者也若此」。「古之真人,不知悅生,不知惡死,其出不欣,其入不拒;脩然而往,脩然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受而喜之,忘而復之,是之謂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f 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與天為徒,其不一與人為徒。天與人不相勝也,是之謂真人」。這就要求真人能看破世俗的成敗得失,能看破生死以及人生旅途上的生命價值,在行為狀態上與道合真。能夠樹立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和生態觀,不掠奪大自然,不戡天役物,要與自然界萬物和睦共處。真人在生活態度和精神面貌上更要保持一股中和之氣。《漢書。藝文志》敘神仙雲:「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於其外者也。聊以盪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無怵惕於胸中。」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黃帝日: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辯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揭示了仙人、真人是「此其道生」,是可以通過修鍊達到的,不僅僅是神話小說中編造的美麗故事。南宋陳泥丸在《翠虛篇,丹基歸一論》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道即金丹也,金丹即是也。古仙上靈,詔人煉七返九還金液大丹者,是乃入道之捷徑耳。」白玉蟾《紫清指玄集,鶴林問道篇》中也說:「夫金丹者,金則性之義,丹者心之義,其體謂之大道,其用謂之大丹,丹即道也,道即丹也。」因此道教內丹學就是通向仙人、真人境界的階梯,人們只要修鍊成大丹,便成了駐世逍遙快樂的仙真。
道教內丹學是參天地、同日月、契造化的金丹大道,又是返自然、還本我、修性命的天人合一之學,源遠流長,肇始於伏羲、神農、黃帝上古時期,與道學同源,乃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老子、莊子集其成,陰長生、魏伯陽、葛洪、魏華存奠其基,鍾離權、呂洞賓、陳摶、劉海蟾將內丹學理論體系發展成熟,大開法門傳道,從此內丹流派紛呈。北宋以來,直至明清,丹道流派大多都上溯鍾(鍾離權)、呂(呂洞賓),宣稱是鍾呂門下,由之又分為南、北、中、東、西五大流派。南宗創始於浙江天台張紫陽(984一1082),名伯端,有《悟真篇》、《金丹四百字》、《青華秘文》等;北宗創立於陝西咸陽王重陽(1112-1170),傳全真七子,尤以長春真人丘處機創立的龍門派,廣開教門,至今傳承不衰;中派肇始於元朝李道純,其本是南宗白玉蟾門人王金蟾的門人,入元後加入全真道,因之調和南北兩派之學於一爐,被丹家尊為中派。東派創立於揚州陸潛虛(1520 - 1606),名西星,著《方壺外史》、《三藏真銓》等。西派創立於清道咸年間李涵虛(1806 - 1856),著有《道竅談》、《三車秘旨》等。
世間芸芸眾生求財、求祿、求壽、求平安者,如過江之鯽。然其中最難求者就是「壽」,千古一帝秦始皇,權傾天下,富有四海,卻求「壽」無門,望「壽」而嘆。而道教之內丹仙學文化中服食、服藥、辟穀、導引、胎息諸術,恰是養生長壽、長視久生之妙術。
內丹學,陳攖寧會長早年稱之為「仙學」,「蓋神仙者,乃精神與物質混合團結煅煉而成者。」(陳攖寧《答覆浦東李道善君問修仙》)以法、侶、財、地為修仙煉丹的四大條件。法,就是丹道法訣,是內丹修鍊的具體操作功程,其理法存於丹經道書,其關鍵道 秘密處則在於口訣,必須由師父口傳才能掌握丹訣次第和火候不 細微。侶,就是修真的道侶丹友,結伴共修大道,同參玄機,互相真 扶助,過大關防危慮險之時更是不能缺少;陰陽丹訣中的金鼎、火鼎、水鼎,也屬於侶的範疇。財,就是修道用的資財,一是訪師之用,有「法財互施」之說;二是備制爐鼎器皿之資;三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支出。地,就是事宜從事修鍊的洞天福地。從事修鍊,首要必須培養積功累德,以增福培慧,所謂「道高降龍虎,德重鬼神欽」,更有「有道無德,道中之賊」之說。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才是一個完整的「全人」,才有資格修鍊丹道,仙經謂:「欲修仙道,先盡人道;人道不修,仙道遠矣。」所以內丹學不是普通的信仰,是真知踐履之學,不僅僅是養生全形、延年長壽之學,更是「一套凝鍊常意識(識神),凈化潛意識(真意),開發元意識(元神)的心理程序」。丹道具有凈化人之心靈,塑造人之道德,化解心中之惡,走向至美之善。內丹學可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培塑人們的道德情操,必然會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訪師求訣自不可少,但是真師難遇,真訣難得。陳攖寧會長早年耗費五六年的時間尋師訪道,結果「都是空跑」,自思「這樣的尋訪,白費光陰,還不如自己看書研究,因此遂下決心閱覽《道藏》。」(陳攖寧《自傳》)歷經數年苦讀,參悟《道藏》中所秘載的丹訣道法,終成為一代仙學巨子、養生大師,新中國成立後參與
籌備道教協會,曾被選舉為會長,教內有「當代太上老君」之美譽。丹道法訣嘗隱藏於丹經道書之中,博閱丹經,廣參道典,不失為沒有條件訪師者的首選。近年雖然有《道藏》、《藏外道書》、《道藏輯要》《道藏精華》、《道書集成》等大型叢書影印刊行,然而僅一部《道藏》就五千四百餘卷,浩如煙海,普通讀者焉有時間逐卷研讀?另外,這些從書都是影印出版,豎版繁體,不利於閱讀,同時價格昂貴,普通讀者購買頗為吃力。
余自幼就非常愛好傳統文化,對於古籍經典苦讀孜孜不倦,常通宵達旦,樂之不疲。及長進入工作崗位,每以微薄薪金購書渴讀。因緣所致,棄職經商,嘗將所學到的道家玄妙思想用於為人處世之中,事半功倍。庚辰年皈依道教,承嗣全真龍門派二十六代薪傳。從之深研道家文化,遍游洞天福地,尋仙訪道,拜師學藝,研習養生術,體悟道教之奧妙精深。甲申冬月,斥資復建唐山玉清觀,再塑三清真容。古時玉清觀,在開平古建築中,是規模較大的一座廟字。坐落在開平西城門外,火神廟與關帝廟之間。坐北朝南,始建於漢代,初毀於宋,復建於明,後毀於唐山大地震。再建的玉清觀,坐落在開平老城遺址北門外,坐北朝南,由政府撥地二十餘畝,總體建築面積約九萬六千平方米。完成建筑後的玉清觀與開平古藝文化街遙相呼應,形成濃厚的古文化氛圍。丙戌年,唐山道眾發起籌建唐山市道教協會,被推選為道協負責人。
官觀雖立不可無文化,道士雖眾不可無道統。文以載道,書以救世。且玉清古觀,乃古仙合葯煉丹之地,三豐隱居修鍊之所,與丹道仙學早已結下千古之殊緣。故邀請專家學者為顧問,攜手道門同修為編纂,將浩如煙海的道書古籍加以整理校訂,首以呂祖、三豐之仙書為發軔,繼理陳摶、李道純、陸潛虛、李涌虛傅金銓、閔一得諸仙書道籍,編纂為《唐山玉清觀道學文化從書》。丹經道書,幾經傳抄翻刻,魚魯豕亥之處頗多,影響閱讀,也不利於道教文化的傳播。本此點校整理,務求善本,必致精良,努力使《唐山玉清觀道學文化叢書》成為名山深藏之寶典、道流渴讀之仙籍,予願足矣。
點擊鏈接查看更多內容
免費結緣《太上感應篇》抄經本,抄經有十大功德!不可錯過!
免費結緣《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抄經本,抄經有十大功德!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結緣《道德真經》抄經本,抄經有十大功德!不可錯過!(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還喝什麼白米粥,這樣做排毒又養顏,女人一定要多吃!
拍打身體20下,咳嗽第二天就好了!幾十萬人都在做!
關注道醫,學習正宗道教醫學!
中
國
道
醫
問診諮詢/投稿
微信號:daojiaoh
郵箱:89928269@qq.com
中國道醫
◎ 中國道醫微信平台秉承太上仙道貴生,濟世度人之教義,以傳承道醫精髓、弘揚道教文化及道家養生文化為己任,使道醫文化更好的為現代社會服務,減少人類疾病,提高健康水準。
◎
宗旨:
援醫入道,以醫傳教,借醫弘道;又援道入醫,以道治心,以術治身,行道施醫。◎
如何關注中國道醫微信平台
① 點本文標題下方藍字"
道醫
"一鍵關注。② 微信搜索微信號:
cndaoyi
③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END·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中國道醫訂閱號
微信號:cndaoyi
更多精彩,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查看。
※道醫學堂丨防患於未然所應明通的五戒之戒莫重視生死(應貴重生命)
※道學課堂,《梅花易數》預測學網路授課班招生啟告!
TAG:道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