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放逸的危害
何以名為不放逸?如人居於危崖上,
如是自護自身心,恆時鄭重謹慎者。
什麼叫不放逸呢?比如一個人居住在非常危險的懸崖上,如果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墮入深谷從而落得個粉身碎骨的下場。因此他一定會非常謹慎,甚至大氣都不敢出。同樣,我們修持佛法、守護清凈戒律,或做任何事,都務必詳細觀察,仔細取捨,時刻護持三門,以正知正念觀察自己,所作所為必須鄭重謹慎,如是之人則名為不放逸。
不論是行持世間法,還是修持佛法,都應依靠不放逸之行為,即以正知正念來護持身口意三門,小心謹慎、精心抉擇,不使三門散亂於外境。若不謹慎,只知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則會招致諸多過患。為使道業增上、修行成就,大家都需不放逸而行,即需恆時保持正知正念。
《入菩薩行》第五品的內容即為護正知,此品對放逸之過失及如何護持正念、斷除放逸宣說較廣。如是殊勝之教言實在不應忘記,只偶爾看一次遠遠不夠,因凡夫記憶力較差,很容易遺忘,故需經常看書重溫。
孩童沉迷遊戲樂,成年沉迷貪嗔境,
老年迷惑身心衰,皆為放逸所迷住。
孩童們整日沉迷於各種遊戲所生之快樂中;而成年人則整日沉迷於能令人生起貪嗔等煩惱之外境中;老年人又整日迷迷糊糊,被身心衰竭所困擾。他們全都被放逸之過失迷惑住,從而無法以智慧徹見諸法本性。
當我們還是孩童時,心中無有任何負擔牽掛,整天與小朋友們玩捉迷藏、打雪仗等遊戲,尤其在幼兒園或公園中有很多遊戲設備,如碰碰車、鞦韆、滑梯等,無不令人流連忘返,父母若不一次次催促,自己肯定不會回家吃飯……
隨著年齡的增進,步入成年後,很多煩惱開始襲上心頭:外境中充滿了太多的誘惑——時髦服裝、名貴豪宅、新款賽車等;還時時貪著漂亮的朋友;對於競爭對手、怨恨仇人則生起無法遏制的猛烈嗔心……總之,整個人一直都被貪嗔等煩惱所逼迫。
漸漸進入老年人的行列後,看到自己滿臉皺皺巴巴,額上爬滿了歲月留下的紋路,心中只能無限傷感地憶念起過去的美好時光;此時,不僅食不知味、身體粗重,更可怕的是無法面對死亡的恐怖,身心的如是衰竭使自己徹夜難眠……
人一生當中皆因被放逸所迷惑,故而沉迷於外境的種種幻變之中並終不能自拔而出,從而障弊了本具之智慧,不得不感受眾多無益之痛苦,且在痛苦中最終離開此世間。此誠為可悲!誠為可悲!
貪等愚痴所惑眾,沉溺恐怖輪迴泥,
若尚未止貪痴心,則成卑劣入惡道。
被貪等愚痴煩惱所迷惑的眾生,一直沉溺在非常恐怖的輪迴泥坑之中;如果不能及時遮止貪痴等內心煩惱,則必將成為非常卑劣之人,且終墮惡趣並感受無邊痛苦。
眾生因為被貪等煩惱所困縛,所以言行舉止就顯得非常愚痴,全然不知取捨之處:他們將無常執為常有、不凈執著為凈、痛苦執為快樂,並因被煩惱所迷惑從而造作種種惡業,且因此而一直流轉於六道輪迴的恐怖淤泥中,以致完全不能自拔。
隨著各自煩惱及業力之輕重大小,眾生各個趨入由自己業力所感致的不同六趣中——貪心重者則易墮入餓鬼道中;嗔心重者易墮入地獄;痴心重者則易轉為旁生。
貪心本身亦伴隨有一定的愚痴性,有情眾生之身體本為不凈物所構成,但凡夫因不了知真相而奔走營求,這豈不非常可笑。《入菩薩行》亦云:「汝自多不凈,日用恆經歷,豈貪不得足,猶圖他垢囊?」今生若苦苦貪執不凈身體,後世將會轉生在不凈物中,整日享受不凈之物!
如果沒有止熄自己的貪痴煩惱,為了滿足自己的貪心等慾望,自己一定會漸變成厚顏無恥、不知慚愧的卑劣者。此習氣不斷遷流,後世之人格會變得更加卑劣,並會墮入痛苦的三惡道中,屆時就已悔之晚矣!
擁有寶座傘幡等,然而放蕩不羈者,
剎那墮入險惡處,如遭魔王鐵鉤牽。
雖然地位很高,擁有寶座傘幡等,然而行為卻放蕩不羈,這種人剎那之間就會因所造之業墮入險惡之處,如同遭到魔王的鐵鉤牽引,無法自主。
一些出家人安坐在妙高寶座上,周圍圍著眾多執持華麗寶蓋與傘幡的侍從,弟子也非常多,出門亦是前呼後擁,非常風光氣派,但這些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為,不能任意而行、為所欲為。應如蓮師所說:「是故見比虛空高,抉擇因果較粉細。」對自己的行為一定要如是善加取捨。
如果自己的行為放蕩不羈,猶如野馬脫韁,隨意而行,那就很有可能於一剎那間遭遇違緣,並使自己墮入險惡之處:或失毀清凈戒律從而成為在家人,或違背因果後世墮入惡趣中感受痛苦。此時,自身如同被魔用鐵鉤牽引,身不由己地就直奔痛苦境地而去,並無法出離輪迴苦海。故我們應時時刻刻觀察自身行為,萬勿放逸而行。
敬摘錄於《二規教言論》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