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制瓷家族第17代永樂善五郎,日本手藝傳承亦不易

日本制瓷家族第17代永樂善五郎,日本手藝傳承亦不易


說起日本制瓷家族,最為人熟知的是「柿右衛門」家族,居住在日本有田港陶瓷匠人酒井田左衛門(Sakaida
Kizaemon
,1596-1666)由於在作品中重點使用了柿色(硃紅色)而獲得了柿右衛門一代的稱號。從此之後,柿右衛門瓷窯就遵循「家元制」代代相傳。如今,酒井田左衛門家的傳承已經到了第十五代。

除了「柿右衛門」外,日本依舊擁有多個瓷器家族延續至今,前不久上海劉海粟美術館舉行的「器道:京都工藝美術展」,帶來了京都工藝美術作家協會的30餘位手工藝人的作品,其中做瓷器的永樂善五郎便是家族的十七代,他的家族從1530年開始以制陶為業,如今使用的窯從1750年開始燒造至今,不同於家族的前輩,如今永樂善五郎除了繼承家族燒制技藝外,還作為特聘教授在京都藝術大學授課,開始了有別於過去的傳承之道。

日本制瓷家族第17代永樂善五郎,日本手藝傳承亦不易

永樂善五郎(十七代),《松-繪水指》,陶藝,2013

江戶時代,京都的人們有在節日及各種其他場合互相贈禮答禮,作為禮物的器物種類與紋飾等往往與季節及使用場合相呼應,茶道用具也開始追求這一點。

善五郎家族在十六世紀中期,從製作千利休的老師武野紹鷗喜愛的土風爐的初代善五郎開始,在與千宗旦有交流的四代善五郎(宗雲)的時代與千家茶道的關係更深。十八世紀中葉,千家職家制度形成,九代善五郎(宗巌)作為其中的「土風爐師」,確立了茶道中「居職名居」的地位。從十代、十一代善五郎之後,由於作為生活文化的茶道的普及和茶道家嗜好的變化,茶陶的風格變得豐富多彩。

日本制瓷家族第17代永樂善五郎,日本手藝傳承亦不易

十二代和全,《松竹梅紋罐》

作為千家職家永樂家陶瓷器的樣式的特點是,沿襲了京燒早期以來的傳統與特徵,精通各種陶瓷製作工藝,作品風格多樣。其原因之一是,永樂家從了全、保全時代開始茶陶的製作,為千家家元(家主)的茶事與茶道練習提供器物的同時,也有應各地茶道家要求所作的作品,還有家元的慶事、先祖的法事等各種場合下的茶陶的燒制。

日本制瓷家族第17代永樂善五郎,日本手藝傳承亦不易

十代了全,《交趾菊蟹香合》

1998年,即全的長子紘一氏(生於1944年)成為第十七代善五郎(永樂善五郎)。從以具象的生物為題材的色繪、染付開始,到從山海的波紋中受到啟發的縞模樣、曲線模樣的釉彩作品等等,紘一氏的各種作品接連發表。他的作品在華麗的同時也儘可能地表現日本人的精神文化與美學意識。

紘一氏襲名後,對茶事的理解更加深入。他在陶藝製作中,秉持著做「不僅要讓人們看見時覺得高興,更要讓他們在使用中感受到愉悅的茶陶」。在他的作品中還可看到明亮的交趾釉的大膽使用、動靜結合的構思等當代進取的風尚。作為永樂家家業的繼承者,他重新思考在21世紀的當下,他這一身份的意義的變化,並在茶道這一傳統文化的文脈中,在自己的陶藝作品中傾注自己的心情。

永樂家的陶藝是在茶道作為生活文化的一部分在人們中普及的江戶後期開始向茶陶製作轉變的。永樂家茶陶的特點是在千利休、千宗旦等人活躍的時代產生的茶道的「閑靜、古雅」、「幽玄、物哀」的理念和「華麗、優美、洗鍊」等美學要素的融合。十七代善五郎的茶陶製作的目標是在不變的東西中融合新時代的流行,即在繼承永樂善五郎家的正統的同時,在現代繼承因很多茶道家的趣向而誕生、發展的京燒的特點與美。

日本制瓷家族第17代永樂善五郎,日本手藝傳承亦不易

十一代保全《染付石榴瓶》

對話:永樂善五郎,家族以一樣的燒造技藝,做不一樣的作品

澎湃新聞:你現在的工作狀態是怎樣的?

永樂善五郎:我主要做的是茶道相關用具,除了做自己的作品之外,我也會為客戶訂製作(這是日本手藝人工作的常態),並且根據客戶的不同要求去創作,比如說,客戶希望訂製有春季元素的茶碗,在來年春天的茶會上使用,我會在製作的時候代入客戶拿到成品時的場景和心情,也會在客戶想法的基礎上加入一些自己的元素。

日本茶道的特殊之處在於,所用茶具並非單獨存在,而是作為茶道中的一道步驟、一個風景,我希望我做的瓷器可以讓一起享受茶道的人更加好地融入和體驗茶道,而不單單是完成一件作品。有時面對一些很棒的工藝品,會產生「它太貴重了,我不敢去碰觸它」的想法,但我對自己作品的追求是,「我想要去喝這杯茶,想要去碰觸這個茶碗」。

日本制瓷家族第17代永樂善五郎,日本手藝傳承亦不易

永樂善五郎,《染付角缽》

澎湃新聞:千利休對日本的茶道影響很廣,他的「詫寂」理念在當下中國也被推崇,您在作品中有沒有加入千利休的觀念?

永樂善五郎:日本茶道有多種流派,我所製作的茶道用具和千利休的想法不太一樣。

茶道是從中國傳到日本,古時日本憧憬中國,千利休的時代會認為,中國茶具的制式是他們嚮往的。但千利休詫び寂び的理念,當下日本人也很難理解。所以千利休時代,茶具只有兩種顏色,黑色和紅色。千利休去世後,他的傳人可能會沿襲他的審美,但慢慢會有不同的理念出現,會有越來越多不一樣的東西會摻雜其中,會越來越交融、交雜,成為了現在日本茶道的樣式。

過去的貿易是從越南到印度,再到中國,再傳入是日本,日本接受到來自中國的訊息並在本土改良。中國的景德鎮是制瓷工藝最早成熟的地方,景德鎮的赤繪對日本瓷器影響很大。大約1550年,中國的草南三彩(とうなん三彩)傳到日本,就當時的日本而言,手工藝人仿做的是來自中國的器物。但到了1880年左右,中日的技術開始朝著不同的地方各自發展。
不過對日本而言,中國的器物始終是老師的範本。

日本制瓷家族第17代永樂善五郎,日本手藝傳承亦不易

十四代得全,《信樂寫手缽》

澎湃新聞: 你是如何走上制瓷之路的?

永樂善五郎:我最早是在大學學工藝美術,其中燒制瓷器的課程大約有2年,大學畢業後二十年,父親去世,我不得不繼承家業。1530年,我家中就有一個土風爐,如今我使用的窯從1750年左右便開始燒制了。所以我燒瓷的技藝主要傳承於家中。但我和我的先輩們雖然使用的是相同的燒造技藝,但我們每一代的作品都會有所不同。

日本制瓷家族第17代永樂善五郎,日本手藝傳承亦不易

十六代即全,《鶴向付》

澎湃新聞: 中國面臨者手藝傳承難的問題,日本是否有可供借鑒的傳承之道?

永樂善五郎:我在我的工作室帶有三個徒弟,我現在也在京都藝術大學上課,班上五個留學生有四個是中國人,所以我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很是樂觀。

我覺得我的中國學生來日本留學也許出自現實的考慮,因為「匠人」這條路並不好走,在學院繼續深造後,或者可以回到學校做老師,如果只是在當地的工坊學手藝,在當下或許生活不是很穩定。

在日本經濟向好的時代,我可以更多做自己的作品,現在不得不考慮商業,在日本也面臨傳承的問題,過去十個學生中大約有三個能堅持下來,近十年間,十個學生畢業的話,能不能有一個人堅持做瓷,真的說不上。

這也許是教育本是存在的問題,以前給徒弟一塊土,他會自己去想去做,現在教學統一化模式,往往需要老師講一個具體的東西,學生去完成。這會面臨一個問題,學生在學校里,按老師的預期做東西,進入社會後,就會迷茫到底要做什麼,大家的思考能力會越來越退,讓學生自主去做一樣東西的時候,他們就不知道要做什麼了。當然現在學院教育也意識到了學生思考能力的問題,慢慢在調整入學考試的制度。

日本制瓷家族第17代永樂善五郎,日本手藝傳承亦不易

十五代正全,《吉野山色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數碼 的精彩文章:

12星座女蠻不講理排行榜
印度終廢除實行158年的通姦罪 爭議令人哭笑不得

TAG:網易數碼 |